摘要:看到演员辛柏青发布的讣告,心里突然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朱媛媛,那个总能在银幕上带给我们温暖笑容的女演员,在与癌症抗争五年后,选择了平静地离开。讣告里说,她"并没有悲观消沉,依然坚定、自信地面对困难",甚至"用欢笑和温暖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这让我不禁思考:
看到演员辛柏青发布的讣告,心里突然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朱媛媛,那个总能在银幕上带给我们温暖笑容的女演员,在与癌症抗争五年后,选择了平静地离开。讣告里说,她"并没有悲观消沉,依然坚定、自信地面对困难",甚至"用欢笑和温暖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这让我不禁思考:当生命被宣判倒计时,人究竟该如何活着,才能在最后时刻无怨无悔?
现代人活得像个陀螺。我们被房贷、车贷、学区房、KPI、年终奖这些词抽打着不停旋转,却很少停下来问问自己:这样的生活,真的是我想要的吗?朱媛媛确诊癌症时才四十多岁,正是事业上升期,家庭美满时。命运的这一记重拳,反而让她看清了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不是片酬数字,不是社交媒体上的点赞数,而是每一天真实地"活过"。
古人讲"养生",绝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吃保健品、办健身卡那么简单。《黄帝内经》开篇就说:"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秘诀在于"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别折腾自己。庄子说"无用之用",老子讲"柔弱胜刚强",都是在提醒我们:生命需要留白,需要呼吸的空间。朱媛媛在病中依然传递欢笑,不正是一种更高明的"养生"吗?她养的是心。
我们这代人有个奇怪的病症:越活越像机器。996是标配,凌晨三点的朋友圈里总有人在加班。我们用"充实"来麻痹自己,却忘了问:这样的"充实"是否值得用健康交换?朱媛媛用五年时间告诉我们:当生命进入倒计时,没有人会后悔没多加点班,没多赚点钱。人们后悔的,往往是没好好陪伴家人,没勇敢表达爱,没为自己真正活过。
社交媒体时代,我们习惯了表演生活。精心修图的早餐,刻意摆拍的健身房自拍,朋友圈里的岁月静好...朱媛媛的选择恰恰相反——在生命最后阶段,她选择了真实。不卖惨,不煽情,只是平静地珍惜每个当下。这种态度,比任何养生秘籍都珍贵。唐代药王孙思邈活到141岁,他的秘诀是"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中食少,自然睡少"。说白了,就是给生命做减法。
朱媛媛走了,但她留下一个问题:如果我的生命也进入倒计时,我会如何度过剩下的日子?这个问题不该等到医生下判决时才思考。现在就该问问自己:我正在过的生活,是发自内心想要的吗?我是否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我是否为了想象中的未来,透支了真实的现在?
人活着的意义,或许就藏在这个问题的答案里。不是要我们立刻辞职归隐山林,而是学会在奔波中保持清醒,在忙碌中留出空白。像朱媛媛那样,哪怕面对死亡,也能平静地说:我活过了,真实地、完整地活过了。
当明天的太阳升起时,愿我们都能少一点表演,多一点真实;少一些透支,多一份从容。这才是对生命最好的致敬,也是对朱媛媛最好的纪念。
来源:优悠的健康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