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敏戛纳行被污名为所谓“西方资本操纵”,你们究竟在害怕什么?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22 04:23 1

摘要:前几天,61岁的苏敏身着一袭蓝色旗袍走上戛纳红毯,让人眼前一亮,这位曾因不堪忍受三十年压抑婚姻而离家自驾的中国普通女性,以电影(出走的决心)原型人物站上了国际舞台。

前几天,61岁的苏敏身着一袭蓝色旗袍走上戛纳红毯,让人眼前一亮,这位曾因不堪忍受三十年压抑婚姻而离家自驾的中国普通女性,以电影(出走的决心)原型人物站上了国际舞台。

不知道是不是她走的太高太远了,原本一直支持她的呼声,瞬间有太多的杂音充斥在评论区。

是的,“中国版娜拉”,如果同原版娜拉一样出走后杳无音信,抑或是结局不怎么好,大不了只落得一片哀叹声,甚至也会让某些男人们幸灾乐祸吧?

但苏敏不是这样,她偏偏怎么就越走越高,越来越亮眼了呢?

她竟然走上了国际舞台,她竟然那么自信,那么坦荡,竟然和洋人们站在一起,获得了他们的肯定?

当她在红毯上说出“这一刻,我不是母亲,也不是妻子,我就是我自己”时,“迎合西方价值观表演”的论调,就从某些人嘴里流了出来。

于是,“西方资本操纵论”质疑,劈天盖地冒了出来,那些憋了太久的老封建男人们,这时候也终于找到了出气孔,内心的不忿也都一股脑趁机宣泄出来 。

我总想,这些人的论调是多么荒诞,为什么试图用政治化标签消解一个女性真实的生命挣扎?不就是一部电影吗?导演带上原型,走了红毯而已,怎么就会引起轩然大波了呢?

电影(出走的决心)由上海华策出品,尹丽川执导,全程郑州取景,讲述的正是中国式家庭女性“被围困”的普遍困境,从被迫辍学供弟弟读书 到婚姻中沦为“终身保姆”,这样一部根植本土现实的作品登上国际舞台,本应视为文化输出的进步,却被简化为“西方资本操纵”,究其本质,就是对女性主体性的否定 。

这部电影,苏敏本人全程参与剧本讨论,导演 坚持“将奇观回归日常”的创作理念,电影中几乎所有镜头,均来自苏敏的真实经历。

戛纳受邀的直接原因,是入围展映单元,而非某些人臆想的“政治任务”,苏敏还坦言,接到品牌方邀请以为是诈骗电话,这种质朴恰恰其非资本包装人设。

影片国内上映,票房1.24亿,豆瓣8.8分的成绩,心理咨询机构中年女性咨询量激增百分之三十,无数观众带着母亲走进影院,她们在某个片段前感同身受,相拥而泣,这种集体情感共振,难道是外力逼迫所致吗?只能说,这一切让某些人怕了。

戛纳选择“出走的决心”,与其说是对中国故事的猎奇,不如说是对全球女性困境的共鸣,将苏敏的成功归咎于西方操纵,实质就是对女性觉醒力量的恐惧 。

苏敏被国际认可,某些人认为是文化背叛,恰恰反映他们的不自信,事实上,苏敏在戛纳的发言,始终强调“中国普通人的力量”,她的短视频,云南泡温泉,新疆载歌载舞等一系列生活记录,本身就是最生动的中国文化传播。

可以说,苏敏现象,使得越来越多年轻人理解了母亲的困境,许多女性,甚至是银发女性都开始规划“自驾游” ,据统计,2024年五十岁以上女性自驾游比例同比上升百分之十七,社交媒体“我的母亲值得更好的人生”话题阅读量破十亿 。

所有这些变化,揭示了一个真相,女性觉醒,不是外部输入的病毒,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某些人,与其怕这怕那,不如摒弃一些旧的观念,真诚对待你的妻子和家人,如此,娜拉以及苏敏现象,也就荡然无存,何必这么草木皆兵呢?

回望争议,苏敏的白色polo车早已给出答案,当她驾车穿越怒江72拐,在海南沙滩等待日出时,方向盘始终掌握在自己手里。

所谓操纵论,不过是旧秩序维护者面对新世界的仓皇投射,真正的进步,从来不需要外部认证。

就像苏敏视频里说的,“边哭边开又何妨,山路野路,总会有路”。

相信这些质疑总会烟消云散,但中国女性在祖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书写的人生新剧本,正在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

来源:暖暖年华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