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媛媛和她所代表的那个时代,都不会再回来了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22 01:35 1

摘要:当然共同前提叫做悲伤,只是有些悲伤在于你觉得挥别了一个很好的人,无法接受这个世界属于他名字的那块从此就变成黑白二维再也没可能延续了,一遍遍复习亲朋好友口中描述他多好的细枝末节,告诉自己可能有些完美就是天使下凡报恩,时间到了、人世浮躁无望,那么回天堂也是好事一桩

虽然我们都已经接受并习惯了成长就是要不断目送熟悉的一切消逝,但离开和离开还是不一样的。

当然共同前提叫做悲伤,只是有些悲伤在于你觉得挥别了一个很好的人,无法接受这个世界属于他名字的那块从此就变成黑白二维再也没可能延续了,一遍遍复习亲朋好友口中描述他多好的细枝末节,告诉自己可能有些完美就是天使下凡报恩,时间到了、人世浮躁无望,那么回天堂也是好事一桩。

而有些悲伤是因为她用存在构建了你熟知世界的一角,当她们转身离开带走的不仅是属于自己那片拼图,连带着曾经过往和当下信念也被拔掉些根茎,心头那块田地从此就空荡了荒芜了再也长不出东西。

以前写过的郑佩佩、大S还有今天都在告别的朱媛媛就属于后一种,你在想到她们的时候往往能清晰浮现出某个清晰的图景或者具体的人物形象。比如朱媛媛,几十年前你说她名字,我肯定会先想到住在胡同里被生活逐渐磨平了棱角的李云芳:

毛巾厂、二八大杠、围着树搭的逼仄小屋和全家时不时就要来一顿的打卤面,岭南小孩在珠江台和TVB之外能感受到的为数不多的北京众生相。

而当我真的搬到北京后又恰好碰到朱媛媛复出,这时她是《送你一朵小红花》里为了给孩子治病抠抠搜搜、神经紧绷却又愿意为了孩子提前预演“当我失去你”的妈妈,是《我的姐姐》里那个压抑着对俄罗斯的朦胧向往去操持整个家的姑妈。

共同之处是微微凌乱的头发,衣服因为反复洗涤而显得有些松垮,嘴上不停手上的活更不会停……你看着她就觉得生活是热气腾腾的,特别有细节。

这是朱媛媛演戏最有感染力的地方,是不那么精英化也做不成大女主的、带着一身烟火气贴地飞行的市民文化体现。而这又和她成长的环境、爱情的生发、家庭的建立、夫妻的相处形成呼应,落实了老百姓想象里人民演员该有的样子。

朱媛媛是青岛人,当地人到现在也是出了名热情大方,更何况是她出生的70年代。

在这几年少有的一篇深度访谈里,朱媛媛回忆起的童年特别自在随性:邻居们到了夏天就在马路上铺席子坐着乘凉,男的打扑克喝啤酒,女的就闲聊家常,人和人之间几乎不存在距离。

而她是周边的孩子王,负责带大家玩游戏,等回到小家,上头还有哥哥姐姐的朱媛媛又变成最受宠的那个。在整体向上又不那么内卷的年代,人离不切实际的宏伟目标很远,离具体的生活很近,爱吃烧鸡和冰棍的小姑娘会想以后要么干脆嫁给卖这些东西的摊贩,工薪阶层的父母也觉得孩子成绩不好那么读个艺校学学唱歌跳舞,以后当幼师也行。

初中毕业之后,朱媛媛进了青岛艺校学音乐,也报名了校舞蹈队几乎从零开始压腿练基本功。成名后朱媛媛还是很感激这段经历,在给母校校刊的文章里写自己演宋庆龄的时候如何靠着当初打的基础完成了弹钢琴的手部特写戏。

她本来被分配了工作,但去教育局报道睡过头了,就干脆接受中戏毕业的堂姨建议参加艺考。

先考北电,老师说你不考别的学校,文化不够我们也要你,回青岛后又考了上戏中戏,也全都过关。她最后选了中戏,一是因为堂姨二是因为山东老乡巩俐。

可能家庭的幸福氛围让朱媛媛即便北上读表演也没有半分外来客的怯懦,穿着自己觉得时髦但在辛柏青看来和健美裤差不多的白底碎花牛仔裤风风火火逛校园,还嘀咕老师给的寄语怎么一点都没有艺术创作的高大上?

现在很多文章怀念朱媛媛总会提到她和辛柏青两口子,其实也不算一种冒犯,而是在她进入表演这个行当之后就已经和辛柏青相识,两个人并行走过这么长一段路,互相提供的生活细节丰盈了彼此的人物形象,让观众能感受得更全面立体。

他们的相爱相知也是很符合时代背景,透着生活该有的热乎劲:

辛柏青对朱媛媛有了意思,在学校跳高比赛赢了一袋洗衣粉一块香皂,就拿到朱媛媛寝室说“这我奖品,你们拿着用!”然后直接塞到她手上。

两个人搭档排练小品,主题是夫妻在雨夜吵架了要离婚,朱媛媛当时的感受是“辛柏青怎么演得那么好?”但辛柏青却觉得自己是在当下明确了对朱媛媛的感情,所以汇演完就去表白了。

恋爱谈得也很接地气,是一圈圈兜马路,从平安大街交道口绕到宽街,又从宽街绕到交道口,再从交道口绕到鼓楼,最后从小石桥绕回去……总觉得路太短时间太少,怎么都舍不得分开,哪怕担心被老师说“早恋”而暂时分手,也熬不过一周就要和好在一起。

这是现在无论如何不敢想象的,当下的年轻人用互加微信作为一段关系开端,情感发酵是在桌游店或者密室逃脱,曾经的聊星星月亮山河湖海变成宝宝今天吃了什么外卖、来吧我们组队打游戏……数码时代的爱情来得快,去得更快,能量化成为引爆社交平台八卦的爆款,却唯独产生不了能滋养创作的余味。

很多人会说这对强强联合或者天生互补,但辛柏青其实也承认,自己是被高能量的朱媛媛一路“改造”成现在的模样。

朱媛媛热心、嘴快、积极,片场所有人都叫她“朱大姐”就等着她去,拍《康熙微服私访记》的时候话多到张国立都受不了了,只能让她提前拍上马戏来换半刻安宁。

这种絮叨和泼辣在某种意义上也像港人爱说的贴地,因为演戏和生活一样,很多细节必须先走出虚幻落了地,才能生发出更多枝桠。

比如朱媛媛出去拍戏,担心辛柏青跟李乃文他们几个出去打游戏耽误事,会打电话查岗,让他去厕所冲马桶判断所处环境,再骂一句大概率在旁边的好基友尚楠看他们几个到底有没有混在一块。

两个人都在家的时候,朱媛媛会盯着辛柏青好好地洗手、换掉外衣外裤,再去看电视玩游戏,如果回家了辛柏青沉迷看球没表现出足够浪漫那么朱媛媛也会生气……这些细节也被他们分别放在之后的角色创作里,让观众隔着屏幕感觉到鲜活。

当然两公婆表演路数不同,辛柏青需要慢慢酝酿去靠近角色,也确实做到了“大器晚成”,而朱媛媛敏感、细腻、能很快进入状态,早期是她发展得更好。

一个非常直观的例子是,朱媛媛刚毕业就演了《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剧还没播又被导演沈好放预定了《九九归一》里的重要角色——

辛柏青也参演了那部剧,但用现在的话来说是不知道几番开外了,也很难称得上是他的代表作。

今天看到一个话题是,朱媛媛作品豆瓣均分7点几,选戏标准严格所以没烂剧。但客观来说,是因为朱媛媛风生水起那些年,演艺环境还没有完全被市场经济左右:

合作的老戏骨们都是剧团出身,还保留着朴实传统,没架子还特别有生活,大家同吃同住建立了非一般革命感情,戏里的人物关系也在戏外培养的默契帮助下变得更加完整。

△倪萍怀念朱媛媛的博文节选

文艺创作也热火朝天,很多导演都会选现实题材的中长篇小说做改编,这些作品往往以小人物的生活变迁反应时代浪潮,成就了前面我提到的市民戏、生活剧高峰。

这是现在这个把仙侠恋爱、重生逆袭网文当大IP的快餐时代所不能想象的,所以才有一部《人世间》横扫三大奖、流量粉哭着嚷着要让自家哥哥姐姐演正剧的奇景。

“平民导演”杨亚洲前些年接受了个采访,说再有《空镜子》也不会像当初一样受欢迎,何况现在也拍不出《空镜子》了,因为当下流行这些人物关系走极致的狗血创作对人心无益,而要拍好现实题材就必须盯住生活本身,“睁大眼睛去看生活的变化”。

这和朱媛媛的观念不谋而合,两个人在20年前合作了三部戏,《浪漫的事》《家有九凤》《八兄弟》,都是被中年如你我怀念至今的经典。

杨亚洲自己也在怀念,那个只能用磁带卡着点拍长镜头的年代,却有这么一位优秀女演员可以情绪饱满地一气儿演完34分钟,然后自己挑剔不满足地主动要求“导演咱们再来一遍”。

△杨亚洲今天怀念朱媛媛的内容节选

她好得那么突出,好到让所有合作过的伙伴都惊叹,以至于观众也常常惋惜“要是朱媛媛当初没有因为怀孕推掉《潜伏》该多好。”但朱媛媛自己却很看得开,还自嘲那部戏要是自己和辛柏青没推也未必能红,她还是更在意作为母亲应该有的陪伴和教育职责。

不演戏那些日子,朱媛媛享受着有空泡茶点香再去打理家里大小事的充实。哪怕要为了孩子读书而临时租个小房子,自己每天买菜、接送、做饭、清洁还要盯着孩子做作业练琴,她也不觉得特别辛苦,因为“人生其实难过演戏”。

现在来看,以抗癌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作为复出节点未必是完全是因为孩子不那么需要操心了所以可以出来演一演,而更像是她可能察觉到了些许,所以想要再努力做点什么。

这种燃烧不是把病痛挂在嘴边上的,一个月前《大风杀》路演,有人问辛柏青朱媛媛怎么没来,他面色复杂地停顿了两秒,也只是说了“有工作”。

有网友因为朱媛媛凭《我的姐姐》拿到金鸡最佳女配时,监制尹露在台下激动泪流而判定她身边人或许早有听说,但事实是即便是近几年和她有密切合作的伙伴也没能比你我更早听闻悲伤的来临。

她没在《送你一朵小红花》晕倒,也没有在之后任何一个剧组要求特别待遇,刚和朱媛媛拍完《造城者》的黄晓明今天在哀悼时还特意强调,“媛媛姐在组里一直很坚强乐观,甚至于她都没有跟我们说过癌症的事情,永远都是笑着面对。”

但从细枝末节里又能感觉到朱媛媛或许已经做好了充足准备。

《送你一朵小红花》宣传特别纪录片《生命里》设计过几个关于生命的提问,其中一则是“假如生命只剩三天”,而朱媛媛的回答像是早就已经思考过,说她要陪伴爱人、父母、孩子。

说到最后,眼睛里面隐隐透出泪光。

生命最后时光,她应该如自己当初设想一般,就这么静静待在至亲之人身旁。5月17号离开,昨天火化下葬,今天辛柏青发讣闻,观众泪眼朦胧里也只能看见那一束白烛不灭的光。

而朱媛媛和她所代表的那个曾经绚烂的市民戏生活剧时代,不会再回来了。

来源:我实在是太CJ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