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媛媛离世:最后心愿是陪孩子和去寺庙,生死观为何让人泪崩?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21 21:59 1

摘要:消息一出,无数网友感慨:“原来《我的姐姐》里那个隐忍的姑妈,《送你一朵小红花》里那位抗癌母亲,都是她留给世界的最后礼物。”

2025年5月17日,演员朱媛媛因癌症去世,年仅51岁。

她的丈夫辛柏青在讣告中写道:“她走得平静从容,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向死而生’。”

消息一出,无数网友感慨:“原来《我的姐姐》里那个隐忍的姑妈,《送你一朵小红花》里那位抗癌母亲,都是她留给世界的最后礼物。”

这五年里,朱媛媛一边抗癌一边拍戏,完成了《我的姐姐》《造城者》等六部作品。

2021年,她在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中饰演一位癌症母亲,面对镜头说出那句“你的孩子也生病了吗”时,戏里戏外的悲怆重叠——现实中,她自己也正与死神赛跑。

更让人动容的是,她在采访中被问及“生命最后想做什么”时,脱口而出:“陪孩子,去寺庙。”

若只能选一件,她选寺庙,因为“精神足够强大,一切皆是身外物”。

1. “抗癌五年不露怯”——她用生命撕碎了“绝症=脆弱”的标签

多少人谈癌色变,恨不得把病历藏进保险箱?

可朱媛媛呢?她顶着化疗后的脱发,素颜出现在剧组;忍着骨转移的剧痛,把角色哭戏演得让观众心碎。

2022年凭《我的姐姐》拿百花奖时,她笑着说“感恩好运气”,转头又扎进新戏。

网友翻出她五年前的采访:“您不怕病情恶化吗?”她答得轻描淡写:“怕能解决什么?不如把每一天当最后一天过。”

这哪里是“乐观”?分明是向命运竖中指的狠劲!她不是“抗癌勇士”,只是个普通妈妈、演员,却用最笨的方式证明:死亡会带走生命,但带不走活着的尊严。

2. “陪孩子”背后,藏着中国式母亲的隐痛与深情

当她说“最后想陪孩子”,多少单亲妈妈在屏幕前攥紧了衣角?

中国家庭里,母亲总是“消失的半边天”——为了孩子升学放弃事业,为了家庭和睦咽下委屈。

朱媛媛何尝不是?2008年女儿出生后,她推掉《潜伏》这样的王牌剧,转身扎进柴米油盐。

有人替她惋惜:“要是当年接了《潜伏》,影后早拿到手软!”

她却说:“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钱能再赚,戏能再拍,当妈的时光可是一去不返。”

如今再看她去世前最后一条微博——宣传《造城者》时比着剪刀手傻笑,网友突然破防:“原来妈妈不是超人,只是咬牙扛下所有,再对你笑。”

3. “去寺庙”不是消极避世,而是给现代人的一记当头棒喝

在这个“内卷到死也要卷”的时代,朱媛媛的遗愿像一盆冷水浇醒众人。

有人嘲讽:“去寺庙?不就是逃避现实吗?”可他们不懂,她演了一辈子小人物,太清楚“执念”多害人。

《送你一朵小红花》里,她对着镜头怒吼:“你的孩子也生病了吗?”那是癌症母亲的绝望;转身又掏出百元钞票塞给儿子:“去买糖吃。”这是母亲的温柔。

戏里戏外,她都活成了矛盾的统一体——既拼命抓住生命,又早早看透执念的虚妄。

难怪圈内人评价她:“媛媛不是在演戏,是在教我们怎么活。”

黄晓明透露,她在剧组从不说自己得病,总是乐呵呵地给年轻人讲戏;姚晨悼念时哽咽:“喊你出来演戏!”——

这哪里是悼念?分明是痛惜一个“用生命点灯”的人熄灭了。

4. 当“死亡教育”成了奢侈品,她用51年写完生命教科书

我们总在教孩子“珍惜生命”,却羞于谈论死亡。朱媛媛却用最直白的方式,给所有人上了一课。

2021年领奖时,她举起奖杯说:“这奖不是给我一个人的,是给所有在病床上咬牙坚持的人。”

当时观众以为这是客套话,如今才懂——她早把生死看透,却依然热爱生活。

对比当下年轻人动不动“躺平”“摆烂”,朱媛媛的态度更珍贵:承认生命的脆弱,却拒绝潦草度日;接受死亡的必然,仍要活得热气腾腾。

就像她演的《家有九凤》里那个倔强老太太,再苦的日子,咬着牙也要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朱媛媛走了,但她的“生死课”永远留在人间。她告诉我们:

死亡不是终点,而是另一种存在形式。当她在《造城者》里塑造角色时,何尝不是在建造自己的精神城池?爱才是终极解药。陪孩子长大、去寺庙寻求内心安宁,本质上都是对“爱”的终极追寻。活在当下不是口号,而是血淋淋的实践。多少人喊着“等我有空就陪家人”,却在她这里看到——真正的陪伴,是哪怕只剩51年,也要掰开揉碎了过。

最后想问大家:如果生命进入倒计时,你会选择做什么?是抓紧时间赚钱,还是立刻拥抱家人?评论区聊聊你的答案。

来源:栀子花玖零柒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