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聚光灯下的老生演员蓝天,浓墨重彩也难掩其骨相的清峻之气。他饰演的杨子荣,既有武生的英武洒脱,又兼具老生的沉稳内敛,宛如宣纸包裹着一团炽热的火焰,令人过目难忘。
五月的上海大剧院,一句穿云裂石的“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激荡着剧场穹顶,掌声如潮。
聚光灯下的老生演员蓝天,浓墨重彩也难掩其骨相的清峻之气。他饰演的杨子荣,既有武生的英武洒脱,又兼具老生的沉稳内敛,宛如宣纸包裹着一团炽热的火焰,令人过目难忘。
然而,待到戏台上英雄收势,额间汗珠滴落,舞台的光芒散去,蓝天却如同潮水退却般迅速隐入人群。他麻利地卸妆更衣,悄然从剧院的侧门离开,融入上海夜色之中。
舞台上的蓝天,是千锤百炼、智勇双全的侦察英雄。舞台下的他,是卸下光环、回归本真的普通人。今晚,蓝天以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杨子荣一角,在上海摘得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甚至票数高居榜首,也全无骄矜之气。或许,正如他所言:“杨子荣教会我,戏比天大;生活告诉我,人比戏真。”
蓝天参加颁奖晚会王凯 摄
一腔赤诚铸就英雄
“能够在上海角逐梅花奖,是向‘娘家宁’的一次汇报。”蓝天用沪普笑言。这场终评演出,上海京剧院倾全院之力护航:重新制作舞美,恢复35年未现的现场大乐队,交响乐与京剧传统乐队交织出磅礴气势。
演出前,蓝天拒绝了一切社交,等到大幕一拉开,物我两忘,他就是杨子荣。
一场场戏高潮迭起,蓝天的水衣一遍遍湿透,肉嗓已如刀割,仍满宫满调,观众席的喝彩声“掀翻房顶”,耳边是“炸了窝”的叫好。上海京剧院院长张帆评价:“蓝天的唱腔字正腔圆,表演情感充沛,‘打虎上山’他唱得是神完气足,现在正是他的最佳状态。”
蓝天与杨子荣的结缘,仿佛是命中注定。而那一次舞台上的意外负伤,更让他与这位英雄人物的血脉相连。2017年,蓝天在天蟾逸夫舞台演出《智取威虎山》,最后一场开打时右脚粉碎性骨折,他单腿撑完全场,被搀扶谢幕后才就医。他轻描淡写:“蓝天可以倒下,但英雄杨子荣决不能倒下。”
这种“戏比天大”的信念,源自童祥苓等前辈的言传身教。童老曾以解放上海时“解放军睡马路”的场景启发他:演英雄,要懂他们为何燃烧。
老天爷赏饭,也得自己端碗。生于河北乡村的蓝天,父母曾是戏曲演员,因伤退居幕后。黑白电视机里的戏曲人物,是他最早的“偶像天团”。蓝天模仿人家捋髯口、甩水袖,5岁时一段《智取威虎山》里的“朔风吹”,让他爹耳朵根子一动,发现了这小子的天赋。
蓝天考上了河北省艺校,因为那年没有京剧班,愣是去学了河北梆子。好在,命运总会把人带到该去的那条路上。1997年,上海戏校校长王梦云到河北招生,慧眼识珠,一句“这就是个该学京剧的孩子”,将他带到了上海。
然而,变声期这道坎儿,从他一到上海就降临了,且像梦魇一样如影随形了10年。那会儿,他一听见自己的声音就犯恶心,玩命地翻跟头,将劲头都放在武行里。放假回家,他爹有耐心,硬是操着琴,一遍遍地帮他找回那“金嗓子”。凌晨的操场上,是他喊嗓子的身影,起不来,就让同学用搪瓷面盆贴他肚皮,一个激灵,保准清醒。
等到大学毕业,一出《四郎探母》,那高亢的嗓音一亮出来,嘿,就知道,这小子,又回来了!而且,更厉害了!
蓝天进上海京剧院没多久,就出演了青春版的《智取威虎山》,后来成了第六代杨子荣,行万里路,演百场戏。
从懵懂孩童第一次哼唱,到如今在舞台上挥洒自如,这中间的付出和积累,只有蓝天自己最清楚。听他回忆童祥苓给他讲戏,那简直就是把杨子荣这个人物掰开了揉碎了讲。受伤那段时间上不了舞台,他便去杨子荣纪念馆寻根,去感受英雄的血性和信仰,这才把这个角色演活了。
一餐一饭难忘师恩
蓝天在上海的舞台首秀,是1997年下半年,当时他刚进入上海市戏曲学校学习,王梦云让他和92班的师哥师姐在逸夫舞台演出《二进宫》,他在第二出戏出场,饰演杨波。
演出完观众都站起来,还在谢幕的时候用上海话喊:“把胡子摘了。”蓝天一开始没听懂,后来明白了,就把髯口摘了,掌声更热烈了。
学生在剧场演出结束后,戏校都会发一份点心,是肉松炼乳蛋糕、香肠面包和一盒牛奶。自己的戏份演完后,蓝天很兴奋地领点心、卸妆,又绕了一圈走进剧场。因为后面还有一出大轴的戏,是92班师哥们演出的《雁荡山》。
那时候剧场里还没有禁止饮食的规定,他跑到二楼观众席,边看《雁荡山》演出,边吃点心喝牛奶。那出《雁荡山》,直到现在他都记忆犹新。
蓝天始终对上海怀有深深的感激。他深知,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诸多老师和前辈的谆谆教诲与提携。从河北的张少春到上海的童强、关松安、童祥苓等名家名师的指导,再到尚长荣、陈少云等“定海神针”级别艺术家的提携,都让他受益匪浅。
关松安给他抠戏,那简直是“显微镜”级别的,一个眼神不对,一个步子没到位,都逃不过老师的法眼。就连学生的伙食,这位老师也包圆了,隔三差五喊蓝天到家里,做红烧肉、油爆虾、罗宋汤给他补营养。
上班后,蓝天还常常去关老师家中。2014年他“文韬武略”专场最后一场《定军山•阳平关》演完,第二天就来到关松安家。老师中午给他做了冬瓜炖小排骨汤、油爆虾、红烧素鸡、番茄胡萝卜。尤其最后这道菜,拌在米饭里,蓝天能吃三碗。
关松安说:“这年头都说经济挂帅,只有我做这赔本儿的买卖,白教你戏,还白给你小子做饭吃。”师生俩哈哈大笑。虽说观众很捧蓝天,这专场也算是演下来了,但是老师的标准丝毫没降低:“别忘乎所以,好多地方不及格。”然后,又是一招一式的细节提点。
《战太平》这出戏,也是关松安教给蓝天的,老先生们总说,这个戏不到40岁别唱,而关松安讲,“有机会就唱,唱到40岁、50岁、60岁后,才会更好”。凭着这出戏,蓝天获得了青京赛的金奖,又在上海的“文韬武略”专场中汇报给观众。
一次响排恰逢端午节,蓝天请前来指导的关松安到京剧院对面的老扬州饭店吃顿饭,老师说晚上不宜吃多,就吃一碗鱼汤面吧,却给蓝天点了他爱吃的红烧肉,还有一份灌汁大汤包。
待汤包上来,蓝天用吸管一吸,汤汁让他皱起了眉头。关老师趁机讲道理,这个包子就像演的戏,形儿是包子,里面的味儿不对,你让观众怎么再来吃你的“包子”?
“今天对你如此严厉,是希望你不忘初心,要像大学刚学这出戏时似的,唱念做打还要规矩再规矩。以《战太平》为例,你今后演的每一出戏皆如此对待,戏熟了是好事,但别烂熟。”关松安的谆谆教诲,让蓝天把熟戏生演的准则一直铭记至今。
一人千面风采斐然
从传统戏《四郎探母》《定军山》到现代戏《智取威虎山》《龙潭英杰》《母亲》《红高粱》,蓝天穿梭于古今,传统戏驾轻就熟,唯勤练二字。而穿西装打领带的现代戏最难演,因程式要化于无形。弟弟兰浩是上海歌舞团的演员,他参演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让蓝天痴迷,看了一遍又一遍,后来蓝天在《龙潭英杰》中也融入了不少中国舞的身段。
更难得的是,蓝天文武昆乱不挡,白玉兰戏剧主角奖,是他凭昆剧《邯郸记》里的卢生一角得的。梁谷音见他便眉开眼笑,曾提携他一起演《潘金莲》,蓝天演武松。计镇华教他也是知无不言。张洵澎在上昆看到他,高兴地拉着他的手:“我一听说《邯郸记》由你来演,我高兴得不得了,准没错儿!”
台上,蓝天常常塑造一些一脸正气的严肃角色,生活中,他的模仿能力很强,各地方言信手拈来,上海话也不在话下,常常逗得身边人乐不可支。每天的所见所感,都成了他舞台的素材。
这次梅花奖进校园的导赏讲座之中,一位年轻的学生问他该如何欣赏京剧,蓝天的答案很简单:多看。他说起戏迷看戏看得多,早已知道哪一折的唱段精彩,《四郎探母》里的“坐宫”看多了,就知道“站立宫门叫小番”的嘎调是全剧的高潮。
演出通常7点一刻开戏,蓝天模仿老戏迷一边吃馄饨、一边看手表、一边嘀咕,“现在8点整,蓝天这前面慢板、导板、圆板、对唱,嗯,杨延辉和铁镜公主对唱有点意思,差不多时间了”,不紧不慢放下碗,走两步,推开剧场的门,听完对唱,听完“叫小番”,一转身,回去了。一连串表演逗得这群00后都说,下次一定要和蓝老师剧场见。
两次登上央视春晚,多次亮相新年戏曲晚会,他的实力早已被广大戏迷所认可。此次梅花奖的加冕,更是众望所归。开演前,饰演栾平的丑角名家严庆谷就说,蓝天拿梅花奖,没什么悬念,这是上海的自信。
梨园行讲究一棵菜精神,在这次竞梅之路中也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不光是杨子荣这个生行的唱念做打上了强度,其他的角色也全都是铆足了劲。大家心里有数,这不光是一个演员的评奖,更是将上海京剧院、上海的艺术水准秀给全国看,生旦净丑一起在这个舞台上激情地燃烧。
早年间,蓝天曾在网络世界留下文字的印记,而如今,除了演出信息,鲜少能寻觅到他的个人踪迹。鸭舌帽、口罩、围巾,几乎成了他的标配。几年前,在上海戏校老校长王梦云的收徒仪式上,笔者坐在最后一排,直到散场起身时才赫然发现,身旁那位一直低调地戴着鸭舌帽的人,竟然是他——蓝天。
离生活远一些,离艺术近一些。蓝天欣赏不拍戏就“消失”的张译,有幸获奖,他更要沉下心来,继续学习,接受磨砺。
此刻奖盘在手,蓝天更加觉得——最好的戏永远在下一出:“希望自己以后能永远保持这一份激情,演更多的戏给观众。”
来源:资讯递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