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在刚刚,片方光线传媒对外宣布密钥第4次延期,这次直接弄到6月30日,横跨端午、儿童节两大档期,摆明着要冲全球160亿票房。
你敢信?
一部动画电影,上映四个多月还能每天稳坐票房前五。
你敢信?
整个五一档救市之作表现平庸,而一部被观众盘到包浆的动画续作还能分上一大杯羹。
这便是春节档票房大爆影片——《哪吒2》。
就在刚刚,片方光线传媒对外宣布密钥第4次延期,这次直接弄到6月30日,横跨端午、儿童节两大档期,摆明着要冲全球160亿票房。
可是,啡哥觉得《哪吒2》与其说是封神之战,还不如说是一面镜,照出了中国院线电影市场的荒诞真相。
不是吒儿太强,而是同行太菜,他打了所有院线电影的脸!
一、160亿的诱惑,164亿的遥望。
截至5月21日,《哪吒2》内地票房报收154亿,全球达到158.5亿,距离160亿还差1.5亿,可这一步之遥,走得异常艰难。
160亿!对于一部电影来说,既是一个票房里程碑,更是一个文化现象的象征。
继日本和印度两大市场扑街后,该片全球绝大部分地区均已开画,后劲相当疲软,如果想要破160亿,还得靠延期来实现。
另外,想超越《泰坦尼克号》的164亿?以目前形势看,怕是希望渺茫。但这5.5亿的差距,真有那么简单吗?
让我们把镜头拉远。
今天的160亿,与《泰坦尼克号》当年的164亿,含金量不可同日而语。物价上涨、票价飞升、通货膨胀,像一道无形的墙,将《哪吒2》的票房价值狠狠拉低。
有业内人士算过一笔账,若按当年的票价水平折算,《哪吒2》的实际价值可能连《泰坦尼克号》的一半都不到。
160亿的里程碑固然诱人,但它的真实意义,远没有数字看起来那么耀眼。
尽管如此,《哪吒2》的现象级地位无可撼动。它的成功,不只是票房数字的堆砌,更是市场策略的胜利和观众基础的证明。
光线传媒显然不甘心止步于此,第4次续杯密钥,就是要榨干每一分票房潜力。
更长远看,164亿并非不可逾越。《泰坦尼克号》靠多轮重映巩固传奇,《哪吒2》为何不可?
恐怕光线老总早已胸有成竹:五年一次重映,IMAX特供版加持,技术升级搭配情怀营销,164亿的纪录,还不是手到擒来?
二、密钥第4次续杯。
《哪吒2》密钥延长至6月30日,是制片方对160亿票房目标的执着追逐,也是电影市场无片可打的无奈妥协。
这部动画巨制开画4个月,依然稳居前五,堪称票房永动机,却也无情揭开了内地电影市场的遮羞布:新片集体哑火,市场全靠老片续命。
这哪里是票房狂欢,更是对整个行业的一次灵魂拷问。
春节档后,估计只有两部电影是盈利的,一部是赵丽颖的《向阳花》,一部是马丽的《水饺皇后》,刘德华自降片酬的《猎金游戏》票房2.53亿,但成本未知,盈利成谜。
其他新片,基本都是炮灰级别的,连个水花都没溅起来。比如说上周新片,张婧怡主演的《独一无二》,就扑得无声无息,明明质量还不错,可没人去看,这咋破解?
五一档靠它撑场面,520小档期新片全线扑街,观众宁愿二刷《哪吒2》也不愿尝鲜,这部动画电影,愣是成了市场的救命稻草。
第4次续杯密钥,说白了就是市场自愿让舞台给《哪吒2》,因为新片实在无片能打。
这背后,是光线传媒的策略胜利,因为延期几乎零成本,却能持续收割长尾票房,光线一季度利润暴增380%,笑得合不拢嘴。
但这恰恰也是市场的悲哀——一部老片吊打所有新片,这个市场到底怎么了?
三、打了所有院线电影的脸。
《哪吒2》第4次续杯,这并不是一次票房狂欢,而是对整个电影行业的一次无情“打脸”。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大痛点:
其一,电影创作者集体“摆烂”。
春节档后,内地电影市场陷入三无困境:无爆款、无创新、无勇气。新片质量集体拉胯,创作者仿佛按下了摆烂键。
《猎金游戏》集结刘德华等大咖,票房却仅2.53亿,难掩平庸剧本和套路化制作的疲态;《水饺皇后》靠马丽的号召力勉强小赚,2亿票房体量在《哪吒2》的百亿光芒前黯然失色。
其他新片被批剧情老套、特效粗糙、宣传拉胯,连观众的眼球都抓不住,电影创作者似乎忘了,电影的灵魂在于故事和创新,而非一味堆砌明星和流量。
这种集体“摆烂”,不仅让观众审美疲劳,也让市场陷入恶性循环。
院线苦苦支撑,40%的票房靠《哪吒2》续命,贵阳某IMAX厅单月狂揽568万,辽宁科技馆影厅甚至靠它“养活”淡季运营。
创作者的懈怠,直接导致优质内容稀缺,观众宁愿二刷老片,也不愿为新片买单。
这不是市场的错,是创作者的失职,若不痛定思痛,拿出诚意和创意,电影市场只会继续被《哪吒2》这样的老片碾压。
其二,发行方只会内卷,不会突围。
内地电影陷入了严重的“档期依赖症”之中,几乎各大发行方都选择了“内卷”而非突围。
新片不敢直面竞争,全部挤在春节、暑期、国庆档内卷,常规档期却成票房荒漠,留给《哪吒2》独霸舞台。
清明档扑完,五一档接着扑,号称11部新片混战,结果票房前三竟有《哪吒2》一席之地。这种档期依赖症,本质上还是创作力枯竭和市场信心的双重崩塌。
发行方不敢冒险在淡季推出重磅影片,生怕票房扑街,只会扎堆节假日,寄希望于流量井喷,却忽视了优质内容才是票房根基。
结果,节假日档期内卷严重,观众审美疲劳,新片质量参差不齐,五一档票房全线崩盘,电影院在常规时间,成了无人问津之地。
其三,观众饥渴,优质内容成稀缺资源,观众被迫当复读生。
《哪吒2》能持续热映四个多月,还在榜单前五,靠的是此片的超强吸引力和深厚的观众基础。
但这也说明,观众对优质内容有多饥渴。当市场上没有新片能打,观众只能回头去看老片,这难道不是对电影市场的一种无声控诉吗?
《哪吒2》的延期,表面上是打脸所有院线电影,实际上是打脸整个电影生态。
市场病了,而且病得不轻。
四、结语。
《哪吒2》的160亿冲刺,早已不是一部电影的成败,而是一场行业的集体反思。
它用自己的成功,狠狠打了所有院线电影的脸,但也提醒我们:市场需要改变,观众需要更好的电影。
当影院只能靠老片续命,当片方沉迷于密钥续杯的虚假繁荣,那么,中国电影需要的不是下一个“哪吒”,而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重生”。
吒儿,不愧是你!
但求你放过中国电影,也求中国电影放过你!
来源:电影票房预告片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