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海传》物极必反,“断龙石”背后的逻辑,竟是一根“香”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5-21 19:08 1

摘要:最终,藏海与师父里应外合让文武百官不得不相信,自己就是那个命不该绝之人,杨真才是那个该陪先帝、太后长眠于皇陵的命中注定之人。

最终走出皇陵的藏海,以舌战群儒之姿,报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完成了这场一石二鸟的惊天大戏。

不仅成功借由庄芦隐的手,将杨真与瞿蛟两位忠心耿耿的家臣拔出,更通过话术成为庄芦隐为长子选择的辅佐之才。

这场“皇陵大戏”无论哪个角度来看,都算得上是权谋剧中数一数二的高光时刻。

面对满朝文武百官的注视,藏海借由阴阳之说以及百官的压力,让嚣张跋扈惯了的庄芦隐,不得不亲手将心腹杨真送进皇陵。

最终,藏海与师父里应外合让文武百官不得不相信,自己就是那个命不该绝之人,杨真才是那个该陪先帝、太后长眠于皇陵的命中注定之人。

可当我们被藏海那堪比卧龙孔明舌战群儒的豪情所折服时,当我们被藏海的每一步计算都如此准确而叹服时,却因为一根五等分的香,打碎了所有的虚幻。

终究《藏海传》不是一个以发丘、摸金、搬山、卸岭为主题的故事,主人公藏海也不是后世专门以摸金校尉为职业的下九流之辈。

作为一个专门以服务于朝廷为己任的角色,藏海最终的人生目标不是干那些蝇营狗苟之事,而是拱卫朝廷与江山社稷为己任。

虽然他能识破钦天监设计的大多数防盗机关,虽然他对营造之术的理解与运用,很有可能已经到了独步天下的程度。

可在设计这场当着百官面“我出来、你进来”的大戏时,藏海这个初出茅庐的弱冠少年,虽然精彩有余却算计欠妥。

当藏海与师父密会时洋洋得意的谈起这个计划时,当藏海以胜利者之姿在师父面前夸夸其谈时。

或许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不该是算无遗策荀彧、郭嘉与荀攸,更不是该是能在大江之上以神鬼莫测之术借来东风的孔明,此时藏海正在做的更像是一场豪赌,而不是一个权谋家该有的表现。

当所有的算计最终都押注在师父手中那根香上时,当所有时间都用分钟甚至是秒来计算时,这场看似精妙绝伦的大戏,便有了从逻辑上无法解释的地方。

当每个演员都在为自己的角色倾尽全力时,这个由藏海一手设计的计划,竟然是一个完全没有冗余的计划,一个需要精算到只要杨真一走进皇陵,断龙石必须要落下来的计划。

虽然《藏海传》为这段剧情设计了“吉时”这个硬性时间刻度,这样一种相距甚远的水压设计,以及用点燃一根香来确认杨真走进断龙石的时间做法,难道不是一场完全取决于外在因素豪赌吗?

这种两个点相距甚远的机关设计,这种只能以钟声来判断下一步操作的计划设定,从逻辑上来说完全无法跟如此精确的时间计算放在一起执行。

虽然这场无比精彩的权谋大戏让人叹为观止,虽然藏海在马车中与庄芦隐的对手戏堪称经典。

但却因为这个拔出杨真的计谋,而造成了物极必反的结果,甚至多少有些将原本精彩的人物表现,完全吸引到了剧情设计的逻辑问题上来。

在经历了六集不温不火的煎熬之后,正当藏海要在权谋这件事上发力之时,怎奈何看似精妙的计划,竟然是一场将成功与否押注在一根香上的豪赌。

这样的谋略,或许连算无遗策的荀彧、郭嘉等人都无法想出;这样的计策,或许只有失过街亭的孔明才知道,没有冗余的计划失败起来会有多么恐怖与可怕。

或许营造之术可以讲求精益求精,但谋略与权谋却断然不该有这种过于精细的算计。

无论是像人这种无法完全控制的因素,还是山川河流这些普通人无法掌握与撼动的自然之力,都不该成为生死成败的关键,也不该成洋洋得意的理由所在,或许物极必反本就应该是身为权谋家最基本的素养与学识吧。

关于《藏海传》的解读暂时先写到这里,更多精彩解读且听下回分解。

若觉得文章不错,希望您可以点赞、分享与关注哦,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花煜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