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故事很难描述,它很传统,又很大胆,但每个中国人都能在片中找到共鸣。
今天要介绍的影片,是《面子》。
这部上映于2004年的影片,讲述的是生活在美国的华人的故事。
故事很难描述,它很传统,又很大胆,但每个中国人都能在片中找到共鸣。
一、
故事的主角小微,是美国华裔,也是一名年轻的医生。
小微事业如意,工作干练,领导对她赞赏有加,认为她不到40岁就能当上外科主任。
但在小微的家人眼里,她是失败的。
因为她找不到对象。
为此微妈对她采取了夺命逼婚的策略,每周五都会拉着小微去唐人街参加华人舞会的相亲。
小微不喜欢华人舞会,除了要忍受教授外公冗长无趣的发言,还要被迫听三姑六婆的各种长舌八卦,最最反感的还是要被迫和各种奇葩的相亲对象跳舞。
但这一次,小微被舞会上的一个人吸引住了,对方是个女孩。
是的,小微有个秘密,她是个同性恋。
她和舞会上邂逅的女孩薇薇安一见钟情,迅速坠入了爱河。可小微一直在竭力隐藏这段感情,两人爱得偷偷摸摸。
虽然生活在美国,但家人的思想都传统保守,小微知道他们不可能接受这样的事实。
朋友问小微,为什么不试着和妈妈沟通一下?
小微说:“没用的,对中国人来说,自己的孩子和别人不一样,是很丢人的事情。”
二、
让人没想到的是,看似传统的微妈身上,也有一个惊天秘闻。
48岁,守寡多年的微妈,居然怀孕了,但她不愿公开谁是孩子的父亲。
气急败坏的外公外婆把微妈赶出家门,责令她一定要找个人嫁出去。
微妈只能投奔到女儿的公寓,暂时寄宿在此,母女俩开始了磕磕绊绊的相处。
很快,微妈怀孕的消息在纽约华人圈炸开了锅,一时间成为了华人圈里茶余饭后的谈资:
“丑闻,真是丢人现眼。”
“比连续剧还要精彩,还要香艳刺激!还要不可思议。”
“是谁的种?”
小微只能四处网罗男人和母亲相亲。
可是几经周折,也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最终还是外公选了个他觉得靠谱的,也愿意接受微妈肚子里孩子的男人,并逼迫两人尽快结婚。
从小到大,微妈都习惯了活在强势父亲的管束之下。年轻时不敢追求爱情,听从父亲的安排嫁人生子。如今年过半百,还得遵循父亲的安排。
在小微外公的心里,女儿接不接受是其次,尽快平息唐人街的八卦和非议,把家族脸面挣回来,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微妈爱上了一个比自己小20岁的男人,她怕被人笑话。所以这一次,她也没有忤逆父亲,她浪费了大半辈子去做违心的事,只有一个原因:
不能给父亲丢脸!
三、
在传统中国人的世界里:
到年纪了没有结婚是丢脸的,尤其是女孩子没有趁早把自己嫁出去更是丢脸的;
未婚先孕是丢脸的;
结了婚不生孩子是丢脸的;
离婚是丢脸的;
老公死了改嫁是丢脸的;
如果女人找一个比自己年纪小的男人结婚,是丢脸的;
如果爱上同性,那更是大不敬,简直是道德沦丧!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小微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她不敢承认自己的恋情。
薇薇安因此很沮丧:“对你来说,面子比我重要对不对?”
小微对这段感情的躲闪回避,让薇薇安心力交瘁。她向小薇提出分手,要前往巴黎工作。
面对岌岌可危的恋情,饱受折磨的小微终于跟母亲开了口:
“妈,我爱你,我是个gay。”
微妈马上跳了起来:
“怎么可以一面说你爱我,一面这么伤我的心?”
其实微妈一直知道,只是难以接受的她,一直掩耳盗铃罢了。
而小微也在母亲的婚礼上,制止了母亲再次嫁给一个不爱的男人。微妈在女儿的鼓励下,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不再屈从于父亲,跟着女儿逃离了婚礼现场。
《面子》在豆瓣的评分高达8.8分,可见其主旨内核探讨之深入,共鸣之广泛。
事实上,影片中的大部分情节,都取自于导演伍思薇的真实生活。
伍思薇是美籍华人,她和小微一样,也曾是一名不断被迫相亲的女同,即使在出柜后,家人仍不时让她“找个男人结婚”。
影片用轻喜剧的形式,表面讲述一个女主人公的同性问题,但背后真正展示的却是中华五千年文明所留下的传统文化——“面子”。
相信很多单身人士,都能在小微身上找到共鸣。无论工作做得多好,只要你不结婚、不找对象,你就是失败的。所谓的七大姑八大姨都会跟你叨叨:“再不找对象,人家都会笑话你。”
一个古板循旧的中国式家庭,幸福不重要,自我价值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了“面子”而活。
影片的结尾,这对“不知羞耻”的华人母女终于消除了隔阂,也和各自相爱的人走到了一起。
可电影终归是电影,现实中鲜有这样的团圆结局。
导演伍思薇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改编成电影,一步步的撕下虚伪的面具,从违抗父母期许的内疚和自责中解脱出来。
其实,很多时候,一句“去他们的”,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在做自己和幸福面前,没有什么是大不了的。
来源:天生爱吃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