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媛媛去世,最后一个心愿:去寺庙 | 银幕烟火落,精神照人间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21 15:43 2

摘要:2025年5月17日,一则讣告如深水炸弹般在演艺圈与观众心中炸开:演员朱媛媛因癌症逝世,终年51岁。

2025年5月17日,一则讣告如深水炸弹般在演艺圈与观众心中炸开:演员朱媛媛因癌症逝世,终年51岁。

丈夫辛柏青的寥寥数语,道尽五年来与病魔抗争的隐忍,更揭开一个演员对生命的终极叩问——当死亡迫近,什么才是最后的救赎?

1974年生于山东青岛的朱媛媛,注定与表演结下不解之缘。

1997年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她以《一地鸡毛》初试啼声,却在三年后凭借《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李云芳一角,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国民媳妇”。

这个操着京片子、在逼仄胡同里盘算柴米油盐的平凡女子,被她演绎得鲜活如邻家阿姊,金鹰奖与春燕奖双双加冕,实至名归。

但朱媛媛从未止步于“国民媳妇”的标签。

《家有九凤》里,她是隐忍坚韧的初七凤,在时代洪流中守护着姐妹情深;

《天狗》中,她化身护林员的妻子桃花,用皴裂的双手托起一家人的尊严。

导演戚健曾说:“朱媛媛的表演像水,能渗进任何角色的缝隙。”

这份灵性,让她在《送你一朵小红花》里仅凭几场对手戏,便将一位患癌少年的母亲演绎得令人心碎,更在《我的姐姐》中,以姑妈安蓉蓉一角,将中国式女性的牺牲与觉醒刻进观众骨髓。

2021年,在《送你一朵小红花》的访谈中,朱媛媛曾被问及“若生命终结前只能做两件事,会如何选择”。

她沉思片刻,答道:“陪孩子,然后去寺庙。”

此言一出,舆论哗然。有人解读为看破红尘,有人揣测是信仰寄托,却鲜有人知,这背后藏着一位演员对“存在”的终极思考。

“寺庙是精神的象征。”她曾这样解释,“当肉体成为枷锁,灵魂需要一处净土安放。”

这句话,恰似她抗癌五年的精神注脚。

据剧组人员回忆,即便在化疗间隙,她仍坚持研读剧本,在《多大点事儿》片场,她甚至因体力不支晕倒,醒来后第一句话却是:“刚才那条能重来吗?我能演得更好。”

这种近乎偏执的敬业,或许正是她对抗虚无的方式——用角色的永恒,对抗肉身的消亡。

朱媛媛与辛柏青的爱情,堪称娱乐圈的一股清流。

从中戏校园到婚姻殿堂,两人携手走过三十载。

辛柏青曾笑言:“她负责烟火气,我负责诗和远方。”

的确,在朱媛媛的微博里,既有为女儿辅导作业的抓狂,也有为丈夫煮一锅红烧肉的温馨。

这份烟火气,让她在《小别离》中饰演的母亲格外动人——那个在机场追着孩子跑的镜头,何尝不是她本人生活的投射?

女儿本本的出生,更让朱媛媛完成了从演员到母亲的蜕变。

她曾在采访中说:“以前演戏是职业,现在是为孩子树榜样。”

这种转变,让她在《我的姐姐》中饰演姑妈时,能精准捕捉到中国式母爱的矛盾与深沉。

或许正是这份真实,让她在生命最后时刻,仍将“陪孩子”列为首要心愿。

朱媛媛的离世,引发全网悼念。

国家话剧院悼文称其“用生命诠释德艺双馨”,网友则感叹“李云芳走了,我们的青春也散了”。

但更令人深思的,是她对寺庙的执念。

在这个物质丰裕、精神荒芜的时代,她选择用一座寺庙,安放对生命的敬畏与对永恒的追寻。

想起她生前最爱引用的泰戈尔诗句: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从胡同媳妇到国民母亲,从烟火人间到寺庙钟声,朱媛媛用一生诠释了何为“精神不朽”。

当那瓶“水”在沙漠中价值连城时,她早已参透:真正的价值,不在于身处何处,而在于心向何方。

如今,斯人已逝,但那些被她塑造的角色,那些在寺庙钟声里回荡的思考,终将成为后人追寻精神家园的灯塔。

正如她所说:“人的精神一旦足够强大,一切都可以是身外之物。”

这或许,就是一位演员留给世界最珍贵的遗产。

谨以此文献给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演员——朱媛媛!

来源:高等教育文摘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