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摆脱“刀郎徒弟”身份的云朵,已经走上了另一条大道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21 15:16 3

摘要:直到2013年,云朵才推出首支独立创作词曲的原创单曲《倔强》。

编辑 | 八瓜鱼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7个月前,刀郎版权公司将云朵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然而这段师徒关系的终点,恰是云朵人生的新起点。

2024年10月17日,刀郎版权公司发布了一纸《情况说明》。

声明称“自2014年7月起,云朵已与刀郎所属公司解除合约”。

更令歌迷哗然的是:云朵被禁止公开演唱《爱是你我》等四首经典作品。

仅仅将《倔强》的演唱权保留至2044年。

这则声明看似宣告了师徒情谊的终结。

却也为云朵的独立发展撕开了一道口子。

尽管外界质疑没有刀郎的云朵是否能独立闯荡。

但回望她近年来的轨迹,答案已逐渐清晰。

云朵的成名之路,始终与刀郎深度绑定。

05年拜师后,她凭借刀郎为其量身定制的歌曲一鸣惊人。

然而凡事有利就有弊。

这种“量身定制”既成就了她,也禁锢了她。

直到2013年,云朵才推出首支独立创作词曲的原创单曲《倔强》。

歌词中那句“为什么我们都那么倔强”的叩问。

被解读为她对音乐自主权的渴望。

至此,云朵独立的野心逐渐显露。

尽管《倔强》这首歌的传唱度不及刀郎作品。

却昭告着云朵从“演唱者”向“创作者”的转型决心。

此后,她陆续参与多首歌曲的创作。

并在2022年为重庆武隆旅游形象歌曲《上武隆》献声。

尽管原创之路艰难。

但云朵坦言:“师父教我唱歌,但我教自己飞翔。”

在失去经典歌曲的演唱权后,云朵并未消沉。

反而加速向商业领域渗透。

2022年,她以“云端音”标签与重庆武隆合作。

不仅演唱主题曲《上武隆》。

更通过全球竞唱大赛、景区代言等方式,将音乐与地方文旅深度捆绑。

这场合作不仅为她带来30万元奖金池的曝光。

更打开了“音乐+文旅”的新商业模式。

此外,云朵积极拥抱短视频平台。

通过直播、翻唱挑战赛等形式与年轻受众互动。

直到2024年,刀郎强势复出举办演唱会。

但却不见昔日爱徒云朵的身影。

该现象引发了大批刀郎歌迷的不满。

纷纷指责其“忘恩负义”。

然而,细究时间线可以发现:

两人早在2014年便已解约。

而刀郎公司十年间未公开此事,被外界解读为“体面退场”的默契。

面对舆论压力,云朵选择以行动回应。

她不再依赖“刀郎徒弟”的光环。

而是通过原创作品、综艺亮相和公益项目重塑个人形象。

2025年,她发布单曲《天边的云》,尝试融合电子元素与民族唱腔。

虽争议不断,却成功登上Billboard华语榜。

评论区也意外涌现大量年轻粉丝。

当然,云朵的转型也并非一帆风顺。

失去刀郎的创作加持后,云朵能否持续产出高质量作品仍是未知数。

尤其在当前华语乐坛原创力疲软的市场状况下。

云朵的创作风格显然尚未形成稳定辨识度。

此外,她签约的“天籁之音”公司虽提供流量支持。

却也需面对“快餐音乐”弊端。

不过,云朵的韧性不容小觑。

从“羌族牧羊女”到“乐坛唱将”。

她的经历本身就是一部草根逆袭史。

在经历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后,她依旧展现了独自翱翔的决心。

前不久,“消失”半年的她久违的出现在直播间中。

刚一开播观看人数便直逼10万。

而她也透露了不日将举办个人演唱会的计划。

也许舆论的声音让她注定无法超越恩师的高度。

但她的野心将支撑她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走出新姿态。

云朵与刀郎的故事,本质是传统师徒制与当代艺人个体化发展的碰撞。

刀郎的“沉默”与云朵的“倔强”反应出娱乐圈的复杂人情与生存法则。

如今的云朵,或许不再是那个依赖师父的“云端音”。

但她正以更自由的姿态,在音乐与商业的浪潮中摸索属于自己的航道。

这条路注定荆棘密布,但正如她所言:“师父教我唱歌,但我教自己飞翔。”

当“刀郎徒弟”的标签褪去,留下的或许才是真正的“云朵”。

来源:娱八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