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两人同为单亲家庭长大的女孩,在原生家庭的无奈中,两人走出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最近,《是女儿是妈妈2》和《歌手2025》很火。
我们认识了程潇与单依纯,这两位新生代艺人。
一个是歌者,一个是舞者。
两人同为单亲家庭长大的女孩,在原生家庭的无奈中,两人走出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在破碎中挣扎,一个在爱意中治愈,一个在孤独中流泪。
看了她们的故事,我们才知道“像鸟一样飞向你的山”,真的可以改变人生。
在《是女儿是妈妈2》最新一期中,程潇与母亲“回”到了17年前。
那一年,程潇10岁。
她第一次看到母亲与父亲吵架,从此以后父亲就很少再出现,父女俩也不再说话。
母亲为了她和妹妹,忍辱维系婚姻长达8年,直到程潇成年才离婚。
这段经历让程潇陷入自责,她哭着说“是我和妹妹拖累了妈妈。”
不想让含辛茹苦的母亲受累,程潇变得比以前更乖巧。
但是,她的性格变得敏感、封闭。
她说,自己很孤独,想找妈妈说话,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开口。
母女关系的僵化,是她躲避亲密关系,最后演变成难以与异性建立正常关系。
母亲独自扛起家庭重担,为了帮女儿圆梦,将程潇送去韩国当练习生,用严苛的舞蹈训练支撑她的星途。
然而,母女间的情感隔阂始终存在。
程潇想对母亲说“谢谢”,却因童年创伤无法开口。
2022年,程潇母亲确诊乳腺癌中晚期,选择隐瞒女儿独自手术。
直到节目录制才坦白,母亲才说出自己的“不得已”。
每次母亲面对人生选择,首先想到的是不能伤害两个孩子。
母亲的坚强与牺牲,让程潇崩溃落泪,但是偶尔更希望母亲能为自己活一次。
“如果妈妈不在了,我和妹妹该怎么办?”
这种“爱而难言”的羁绊,折射出单亲家庭中孩子对安全感的极度渴求。
原生家庭的伤痛,在程潇身上化为高敏感的性格底色。
她坦言:“我不懂如何表达爱,甚至不会赞扬别人。”
舞台上的自信热辣与生活中的内耗形成鲜明对比,仿佛童年的裂痕从未愈合。
与程潇不同,单依纯的父母虽离异,但母亲的爱从未缺席。
而单依纯的内心也更加坚强,人格更加独立。
8岁起,她随奶奶生活,但母亲单梅芳始终是精神支柱。
从小她就喜欢音乐,因为妈妈没事就会播放越剧和古典音乐。
单依纯从小浸润在母亲的越剧声中,音乐天赋早早萌芽。
母亲看到女儿身上的天赋,积极培养她学习音乐。
为了支持女儿的音乐梦想,这位越剧爱好者曾贷款5万元支付学费,甚至卖掉首饰凑钱。
母亲告诉女儿,自己辛苦付出不只是为了女儿前途,也在自己的人生能更完美。
所以,单依纯对母亲更多的是欣赏和感激,而不是遗憾或者内疚。
她没有因为原生家庭感到自卑感,童年生活的清贫也未成为人生枷锁,反而让她更珍惜每次出现的人生机遇。
高中时,她坚持每周录制一首翻唱作品,与原唱做比较,不断地提升自己。
当大学考入浙江音乐学院后,更是坚持每天仅睡3小时,爬起来练歌。
面对父母离异,单依纯选择理解而非怨恨:“家庭的痛,可以用音乐释怀。”
她在《永不失联的爱》《珠玉》等作品中注入细腻情感,将成长中的孤独转化为艺术表达。
导师李健评价她“成功源于积累而非一夜成名”。
而她始终感恩这份知遇之恩,甚至在演出服内别着李健赠送的徽章。
她将这份温暖化作前行动力,她感谢出现在生命中的每个人。
单依纯的纯粹与豁达,源于母亲无条件的支持。
即便家庭经济拮据,母亲始终鼓励她“做音乐是为了找到那道光”。
这种正向的亲子关系,让她在竞争激烈的娱乐圈保持松弛感。
演唱会上即兴“演小品”,社交平台与粉丝幽默互动,甚至在领奖失误时以自嘲化解尴尬。
周迅见到她,直接就夸这妹子长得好,歌唱得好,最重要的是性格好。
单依纯身上有一股自信,来自于自己的努力付出,也来自于家庭。
她从来没有说过原生家庭的不好,因为她知道如何向属于自己的山飞去。
程潇与单依纯的对比,揭示了原生家庭的两个关键命题:爱的表达方式与创伤的转化路径。
程潇的母亲以隐忍和牺牲维系家庭,却未传递情感的温度。
父亲角色的缺失与父母冲突的阴影,让她过早背负愧疚感,形成“爱即负担”的认知。
父母用自己人生的不完美,告诉女儿这种不幸是可以复制和黏贴的。
而单依纯的母亲则以行动诠释“爱是托举”。
即便离婚,母亲也为女儿搭建起通往梦想的阶梯,通过追逐梦想来弥补家庭的遗憾。
这种差异直接影响了两个女儿对世界的信任感。
程潇用高墙保护自己,单依纯用音乐拥抱他人。
在事业成就之外,两人的“幸福值”亦迥异。
程潇的舞台光芒难掩内心孤岛,单依纯的作品却充满生命力。
正如乐评人所言:“单依纯歌声中的温暖,是曾被好好爱过的证据。”
而程潇在节目中的泣诉,则让观众看到:即便功成名就,童年的裂痕仍需漫长时光治愈。
程潇与单依纯的故事,恰似一面镜子,映照出原生家庭的双重面相。
它可以是枷锁,也可以是翅膀,关键是看女儿对“完美”如何定义。
原生家庭有缺憾,但是不意味着以后的人生就同样有不完美。
因为有缺憾,我们才要更爱自己,爱这个世界。
程潇的痛,提醒我们爱的缺失如何化作终身课题。
单依纯的光,则证明即便在裂缝中,只要有爱的滋养,生命依然能向阳而生。
两人的对比并非为了评判优劣,而是揭示一个真相。
原生家庭无法定义人生,但爱的能力可以重塑命运。
正如单依纯所说:“音乐是我的光,而那道光的起点,永远是妈妈。”
爱,从来不会消失,是我们缺少找到爱的勇气。
来源:夜半人物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