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星韩红的家世:母亲是成都军区副军级文职军官,父亲是相声大师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21 14:44 1

摘要:她爸是相声圈里响当当的人物,是刘宝瑞的关门弟子,她妈是藏族歌唱家、战旗歌舞团的副军级文职,这背景听着是够响亮的,可她从小却是靠奶奶在北京街头卖冰棍养大的。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有人说她是天生的歌者,也有人说她是命运的弃儿。

你要说她是“星二代”?那也得看命运这东西怎么写的。

她爸是相声圈里响当当的人物,是刘宝瑞的关门弟子,她妈是藏族歌唱家、战旗歌舞团的副军级文职,这背景听着是够响亮的,可她从小却是靠奶奶在北京街头卖冰棍养大的。

韩红,藏族,出生在1970年代的昌都,那会儿她爸妈都在部队文工团里,一个是说相声的,一个是唱歌的,按理说她该是在文艺家庭里长大的,可命运没按剧本走。

她爸韩德江,从山东德州出来的人,拜在刘宝瑞门下,能说会道,帮过不少人,李金斗当年就是被他领着去考曲艺团的。

可惜,1977年唐山地震后,他去前线慰问演出,被蚊虫叮上,染了脑炎,没撑过那年。

那时候韩红才六岁,正是最需要父亲的时候,结果天塌了。

她妈雍西正赶上事业起飞,被派去上海音乐学院进修。

孩子没法带,只能托给成都家属院的邻居。

那时候住大院的都知道,谁家出差、学习,把孩子往邻居那一扔是常事,饭能吃饱就不错了,至于谁来管你是不是在外头疯跑,那不在他们职责里头。

雍西每次回家,看到女儿不像样子就一顿训。

韩红顶嘴、哭闹、摔门,心里那口气越压越深。

她不服,她觉得自己被扔下了。

后来雍西再婚,嫁给成都医学院的老师周宇翔,这事成了导火索。

韩红一口咬定,母亲背叛了父亲。

她闹、她骂,她干脆自己选了条路——离开成都,回北京找奶奶去。

那年她才十岁出头,背着小书包,跟母亲一刀两断,从此十几年没再说过话。

北京的冬天不比成都,奶奶年纪大了,家里也穷。

为了多挣点钱,奶奶在大栅栏那边摆摊卖冰棍。

韩红放学,奶奶推着小车在校门口等她。

别人家孩子父母接,她是冰棍车接。

那时候社会上对“个体户”还有不少偏见,孩子之间一传十十传百,她的家庭成了笑柄。

她打架、顶嘴、叛逆,其实心里就一句话:凭啥我这么惨?

她嘴上不说,心里一直和她妈较劲。

她说:“我就是要比她强。”她妈唱歌,她也唱。

她妈唱过《北京的金山上》,她也唱,唱得不一样,唱得更响、更狠。

她那时候在学校不爱说话,成绩也一般,就爱听歌、唱歌,把所有的劲都往嗓子眼里使。

别人玩的时候她练声,别人睡觉的时候她琢磨旋律。

她不是那种天生的优等生,她是靠一点点把自己从“野孩子”熬成歌者的。

80年代末,她开始在小剧场、小台子上混,慢慢有了自己的观众。

她唱的不是甜美,是带刺的情绪。

她的声音里有故事,有苦有火。

那不是普通的声音,是从骨头缝里挤出来的。

时间一晃到了2001年,快二十年没跟母亲说话。

那年她在一次活动上碰见雍西,没寒暄、没拥抱,就是站那儿,谁也没先开口。

后来她慢慢松了口,说:“你来我演唱会吧。”2003年12月,北京的舞台上,韩红第一次开个唱,把雍西请上来,俩人唱那首《北京的金山上》。

那首歌,雍西当年唱给国家听,韩红唱给母亲听。

唱到一半,雍西哭了,韩红也哭了。

二十年的仇,一首歌就唱没了?

唱完了,台下掌声雷动。

可那掌声里,谁也听不出她们心里到底怎么想的,和不和好不是一句“我原谅你”能解决的事。

战旗歌舞团,那个让她父母相识、相恋、也让她父亲丧命的地方,成了她心里最复杂的地方。

她说自己从小就认识马季,李金斗小时候还骑车带她去天安门转,那些相声圈的前辈都拿她当宝。

她是那个圈子里的“圈里娃”,可她没走那条路。

她不说相声,她唱歌,她唱出了一条自己的命。

如果韩德江没走得那么早,也许她人生会不一样;如果雍西没去进修,也许她不会那么早被丢下;如果母亲没再婚,也许她不会那么恨。

可再多的如果,都换不回她小时候冰棍车前的等待。

她后来成名了,做公益、上春晚、得奖、出专辑,可她说过最重的一句话是:“我从小就知道,没人能靠得住,除了自己。

雍西2025年走了,走在北京,78岁,安静地离开。

她曾是《北京的金山上》的首唱者,也曾是韩红20年未提的母亲。

她和韩红的关系,就像那首歌一样,前奏明亮,中段沉默,尾声再度响起,但音色早已不是当初的味道。

参考资料:

《韩红:从“野孩子”到大明星》,张雷,《环球人物》2012年第1期

《韩红“说相声”致敬刘宝瑞 父亲韩德江是其关门弟子》,王润,京报网

《雍西同志逝世》,北京日报客户端

来源:历史沿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