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站在领奖台上的她数次哽咽,一段细腻动人的独白细数与角色的相遇点滴——从初见于正时被警告“不要在我的剧组生事”,到试镜当天阳光洒落的场景,从研读剧本时的心潮澎湃到角色开播后的忐忑与期待,这场历时两年的创作历程被她形容为“与角色共生的旅程”。这份对表演的敬畏与真诚
2025年5月20日,第五届新时代国际电视节在中国澳门举行,演员李梦凭借在古装剧《墨雨云间》中塑造的“婉宁公主”一角,斩获最佳女配角奖。
站在领奖台上的她数次哽咽,一段细腻动人的独白细数与角色的相遇点滴——从初见于正时被警告“不要在我的剧组生事”,到试镜当天阳光洒落的场景,从研读剧本时的心潮澎湃到角色开播后的忐忑与期待,这场历时两年的创作历程被她形容为“与角色共生的旅程”。这份对表演的敬畏与真诚,恰如她在荧幕中创造的众多角色,始终带着锐利的生命力。
婉宁公主:暴烈与脆弱的矛盾体
作为《墨雨云间》中最具讨论度的角色,婉宁公主的人生轨迹堪称“被权力碾碎的玫瑰”,观众初看时有多恨,随着故事深入就有多心疼。
从受尽宠爱的长公主到敌国质子,从政治牺牲品到黑化复仇者,李梦用极具张力的表演将角色的撕裂感层层剖开:大殿上张扬转圈的疯批举止,暗藏对皇权虚伪的嘲讽;面对爱人背叛时微红的眼眶与颤抖的手指,将绝望凝练成克制的悲鸣;面对家族覆灭时,她将台词“这万里山河,竟容不下一女子喘息”处理为哽咽中的低语,配合颤抖的呼吸声,将权力倾轧下的个体悲剧具象化。这种“极致反差”打破了传统反派脸谱化窠臼,被观众评价为“疯得合理,惨得揪心”。
李梦的诠释更注重角色内核的“自我毁灭性”——被至亲抛弃的创伤、尊严践踏后的扭曲,最终化作刺向世界的利刃。这种兼具美学冲击与人性深度的塑造,让观众在唾弃其恶行的同时,亦为她的悲剧命运唏嘘,可以说,婉宁公主从骄纵千金到阶下囚的命运转折,被李梦赋予了极强的戏剧张力。
从争议到突破:演员的自我淬炼
李梦的获奖感言中,特别提及职业生涯的低谷期。此前曾因综艺争议遭遇行业冷遇后,后续以《隐秘的角落》中“王瑶”一角实现转折。这个痛失爱女的母亲角色,既有歇斯底里的癫狂,又有蜷缩墙角的脆弱。为诠释极端情感,她参考江歌案中母亲的坚持,通过观察战场牺牲者家属的影像资料,将失去至亲的钝痛转化为具象的肢体语言——手指抠进墙皮的颤抖、嘶吼后突然失声的窒息感,让观众在愤怒与同情间反复摇摆。
此后,她在《鹦鹉杀》中饰演遭遇情感诈骗的庞宁,以冷静复仇替代哭诉,用眼神演绎从幻灭到觉醒的层次,她将传统戏曲的“眼技”与现代心理学结合,通过瞳孔收缩频率变化展现角色从复仇到救赎的心理嬗变,被导演称为“用眼睛写诗的演员”;在文艺片《少年巴比伦》里,化身90年代化工厂医生白蓝,以“格格不入的别扭感”诠释时代洪流中的理想主义。可以看得出,李梦拒绝重复类型角色,始终寻求表演维度的突破。
尤其近年来,李梦不断拓宽表演边界:在威尼斯电影节提名作品《短片故事》中,她以沉默诠释婚姻危机中的孕妇;在待播古装剧《冰湖重生》中,挑战权谋漩涡中的卞皇后,预告片中一个回眸已透出深宫沉浮的沧桑。而正在拍摄的《兰香如故》里,她将首次尝试反派角色赵星棠,与谭松韵上演正邪对决,从宫廷到市井,从古装到现代,她以“角色考古学家”的姿态,持续拓展表演边界。
对于选角逻辑,她曾坦言:“与青年导演合作时,我们更像在互相捕捉气息——他们需要从我身上提炼某种未完成的气质,而我在他们的作品中寻找表演的新切口。”
正如她在获奖感言结尾所言:“演员的勋章不在红毯上,而在观众转身离场时,仍留在他们记忆里的那个身影。”李梦用二十年如一日的虔诚,证明着表演艺术最本真的力量——让虚构的故事成为照进现实的星光。
来源: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