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收到不少后台私信问我:“为什么认真发内容却涨粉难?”“做个人IP是不是靠运气?”客观分析真实难点,老王不制造焦虑,只说真话。
想红不等于能红,普通人做IP的“隐形门槛’,我不说你都不知道。
最近收到不少后台私信问我:“为什么认真发内容却涨粉难?”“做个人IP是不是靠运气?”客观分析真实难点,老王不制造焦虑,只说真话。
1.定位模糊:在自我与市场间找平衡找我咨询个人IP打造的人,我都会问一个问题:你后端承接流量的产品或者服务是什么?
如果只是纯粹热爱想发布内容,那这叫自媒体,不叫IP啊。
也有些人胡乱模仿爆款人设,硬套“自律精英”“精致生活”标签,我只能说人设这玩意儿,可以立但不能假。
就像我是个典型的P人,不喜欢按部就班的工作,灵感迸发了随时能进入心流状态,但你说我自律吗?肯定不啊!
很多新人的账号定位模糊,是因为不曾挖掘自己独有的技能/经历和用户痛点的交集。
但你怎么知道,你习以为常的工作经验、专业技能,不是对方迫切需要的呢?
商业的本质在于,你的技能刚好市场需要,而且对方愿意为此付费。
24年我干了太多纯粹为爱发电的傻事儿,如今才明白:不要听用户吹捧你的内容多么棒,心肠多么好,就看你的付费产品,对方愿意买单不?
真金白银,才是检验市场的唯一标准。
2.内容枯竭:持续输出是反人性误区如果你不是真心热爱并且擅长某个行业的内容,盲目追求日更,迟早会导致内容同质化。
这也是为什么我的自媒体账号,从来不做内容垂直的原因之一,因为写的文章太专业,只会吸引新媒体运营同行,但他们不会为我付费呀!
所以破局的关键是做软营销,提前建立“选题库+素材库”,把日常灵感/爆款分析/用户评论丢到素材库里,空了再结合操盘实战过的案例做拆解。
庆幸我自己不是处女座,我认同先完成再完美,也允许60分内容的存在。
如今互联网上的内容良莠不齐,盲目吸取片面、过时的运营知识,不就是在垃圾堆里找吃的吗?
作为内容创作者,学会与数据焦虑共处,接受非爆款的常态;
作为平台用户,要让自己有甄别信息真伪的能力,真正的好内容,十不存一!
3.变现困局:在短期利益与长期价值的岔路口抉择哪个自媒体人做账号,不是奔着变现去的呢?但如今的赛道太卷了,僧多粥少是常态。
当1万粉丝账号月入不足千元成为常态,许多人开始怀疑:成功的个人IP是不是像鬼?谣传的人多,见到的人少。
作为从业十年的新媒体运营,我只能说:爆款是玄学,但持续产出80分内容,是可以训练新媒体网感去提升的。
“不完美但鲜活”的账号比“精致面具”更抗风险,你不妨试试把自媒体账号当作“价值储蓄罐”,而不是“爆款抽奖机”。
反正我从24年自媒体创业后,就明确了这是我要长期坚持的路。
不接垃圾广告,珍惜自己的羽毛,才是自媒体运营越走越远的真谛。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