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虹洁自曝遭16岁儿子冷暴力:母爱在青春期成了“骚扰信息”?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20 06:02 2

摘要:就像在等偶像翻牌。”综艺镜头前,倪虹洁攥着手机苦笑,屏幕上的对话框还停留在两周前那句孤零零的“这周回家吃饭吗”。这条消息至今未获回复,像根刺扎在她心里。

“现在给他发消息,就像在等偶像翻牌。”综艺镜头前,倪虹洁攥着手机苦笑,屏幕上的对话框还停留在两周前那句孤零零的“这周回家吃饭吗”。这条消息至今未获回复,像根刺扎在她心里。

从“妈妈牌树洞”到“已读不回专业户”

曾经的倪虹洁怎么也想不通,那个抱着她大腿讲幼儿园趣事的奶团子,怎么突然变成了“消息免打扰”模式。儿子十岁前,她是剧组片场的“直播观众”——“妈妈今天跑步得了第一名!”“同桌偷偷带巧克力被老师没收了!”视频那头的小脸总是眉飞色舞。可如今,置顶对话框里尽是“嗯”“哦”“知道了”,活像客服与客户的标准对话。

最扎心的是去年冬天。她特意调休去接儿子放学,却被孩子当众甩开手:“你不用来,我爸会接我。”这句话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在镜头前数度哽咽:“感觉自己像被拉黑的微信好友,永远在等待系统提示‘对方已通过你的验证’。”

单亲妈妈的AB面:爱得太满vs.缺位焦虑

作为单亲母亲,倪虹洁的困境堪称当代家庭缩影。早年奔波于各个片场,儿子由前夫父母抚养,等她想弥补时,孩子已进入“中二病”爆发期。心理学家李玫瑾一针见血:“12-18岁孩子自我意识觉醒,疏离父母是心理独立的必经仪式。”

但网友们更懂这种酸楚:“我女儿现在连朋友圈都对我分组可见”“儿子房间贴着‘妈妈与狗不得入内’的A4纸”。某教师现身说法:“班上70%学生把父母设为消息免打扰,有个娃直接备注‘债主’。”更扎心的是00后评论:“不是不想理,是怕说错话又吵架,沉默最安全。”

破局新招:从“消息轰炸”到“情感留白”

被逼无奈的倪虹洁开始自创“佛系追妈法”:

▶ 戒掉“吃饭了吗”三连问,改发剧组盒饭照片配文“今天鸡腿比你的脸还大”

▶ 儿子生日不送游戏机,亲手做奥特曼蛋糕(虽然裱花像外星生物)

▶ 在儿子房间贴便利贴:“需要签字的作业在餐桌上,不需要签字的妈妈也在”

这些“小心机”竟真撬动了冰山!最近狗仔拍到母子俩在奶茶店“拼桌”,儿子虽然戴着耳机打游戏,却顺手把吸管递给老妈。这个细节让网友集体破防:“我崽也会这样,边骂我烦边给我留饭”“青春期孩子的爱就像充电宝,得连着数据线才能感应到”。

专家支招:把“控制欲”兑换成“观察力”

李玫瑾教授建议家长玩“角色互换”游戏:“试着用追星的心态观察孩子——他今天换了新鞋等于爱豆换造型,皱眉等于预告新歌风格。”有宝妈实践后反馈:“我儿子现在觉得我像狗仔,反而开始主动爆料了!”

说到底,青春期不是亲子关系的休止符,而是换种频率共振的契机。当“召见”变成“遇见”,当“查岗”化作“在场”,或许我们都能像倪虹洁那样,在奶茶店的沉默里,品出比蜜雪冰城更甜的滋味。毕竟,这届孩子不是不爱了,只是把“妈妈我爱你”设置成了仅自己可见。

来源:梦城娱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