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装剧《折腰》播出后,本被寄予厚望的男二魏俨,却成了观众吐槽的重灾区。演员刘端端塑造的这个角色,因“人设魔改”与“油腻演技”双重翻车,引发全网热议,也让国产古偶剧的创作问题再次暴露在聚光灯下。
古装剧《折腰》播出后,本被寄予厚望的男二魏俨,却成了观众吐槽的重灾区。演员刘端端塑造的这个角色,因“人设魔改”与“油腻演技”双重翻车,引发全网热议,也让国产古偶剧的创作问题再次暴露在聚光灯下。
原著中的魏俨,堪称是一个极具深度与魅力的角色。他身负复杂身世,在汉匈两种文化的夹缝中挣扎,对女主小乔那份隐忍的情感,更是充满了悲剧色彩。这样的角色,本可以成为剧中的一大亮点,展现乱世中人物的命运纠葛与情感挣扎。然而,剧版魏俨一出场,就让人大跌眼镜。他夸张的妆容、阴柔的姿态,以及那股刻意营造的邪魅劲儿,与原著形象大相径庭。观众纷纷吐槽,这哪里是乱世浪子,分明是从“东厂”穿越而来的“厂公”。
刘端端的表演,无疑是魏俨翻车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庆余年》的二皇子到如今的魏俨,他似乎陷入了“邪魅狂狷”的表演怪圈。在诠释魏俨时,他过度放大了角色的外在浪荡,却丢失了人物内心的压抑与挣扎。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透着刻意,让人看得尴尬不已。而剧本对魏俨的改编同样难辞其咎。编剧将这个本该有着复杂内心世界的角色,简单粗暴地工具人化,让他沦为推动男女主感情线的“催化剂”。这种处理不仅削弱了角色的魅力,还强化了性别刻板印象,让剧情的权谋质感大打折扣。
更深层次来看,魏俨的翻车,也是观众对国产剧“油腻反派”审美疲劳的一次集中爆发。近年来,太多古偶剧中的反派角色被塑造得千篇一律,靠着夸张的妆容和油腻的表演来凸显“坏”。观众早已厌倦了这种套路化的创作模式。当《折腰》试图用类似的方式打造魏俨时,自然遭到了观众的抵制。
这场翻车,给国产古偶剧行业敲响了一记警钟。在追求流量与话题的当下,创作者们不应忽视角色的深度塑造和演技的打磨。尊重原著、尊重角色,更要尊重观众的审美需求,才是古偶剧长久发展的生存之道。否则,即便有再强大的演员阵容和华丽的服化道,也难以掩盖作品的空洞与苍白。
来源:影视大哼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