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短视频盛行,流量明星爆火的时代,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形式的生存空间事实上是越来越窄的。就拿越剧来说,《新龙门客栈》破圈之前,整体的发展亦是呈现萎靡态势,据编者观察,各剧团的排戏都处于低谷期,人才流失也很严重,比如蕫鉴鸿、张宇峰等潜力新秀也因种种原因,离开了这个行
在短视频盛行,流量明星爆火的时代,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形式的生存空间事实上是越来越窄的。就拿越剧来说,《新龙门客栈》破圈之前,整体的发展亦是呈现萎靡态势,据编者观察,各剧团的排戏都处于低谷期,人才流失也很严重,比如蕫鉴鸿、张宇峰等潜力新秀也因种种原因,离开了这个行业。
然而,即便在如此低迷的环境下,我发现有个演员的人气反而是越来越火,在2010-2020这十年间,只要她出演的戏,几乎是场场爆满,在观众中也是有口皆碑,可以说越剧寒夜中一抹亮色,这个演员就是尹派传人王君安。
尹桂芳宗师号称“越剧皇帝”,其创建的尹派传人众多,其中茅威涛、赵志刚、萧雅、王君安被称为“尹门四杰”,相比其他三人,王君安不能说艺术成就最高,但其对艺术的纯粹追求,温润如玉的气质,淡泊名利的态度是最类似宗师的,因此得到了很多戏迷的支持。
王君安与越剧的缘分始于1981年,在这一年,年仅11岁的她被福建芳华越剧团破格录取,成为尹桂芳的关门弟子。
王君安天赋极高,性格恬淡,深得尹桂芳喜爱。和其他的三代弟子基本都是尹小芳“代师授艺”不同,尹桂芳长期将其留在身边,因为身体原因,她以“左手比划教学”的独特方式,将《红楼梦》、《盘妻索妻》等经典剧目的表演精髓倾囊相授。
在宗师的精心培育下,王君安进步很快,16岁时,她饰演了贾宝玉一角,并一鸣惊人,创下30天连演30场、最高谢幕38次的纪录,被戏迷誉为“小尹桂芳”。 但她并未止步于模仿,而是在继承尹派“质朴高雅、洒脱流畅”风格的基础上,融入时代审美,比如在《柳永》中,她就将北宋词人的豁达气质与现代人审美结合,获得一致好评。这种“守正创新”的思路,很好延续了尹派艺术的生命力。
如果你经常看王君安的戏,就会发现她有“一人千面”的舞台魔力,而且对角色有触达灵活的刻画能力,甚至能观众忘记“女扮男”的程式化标签。《盘妻索妻》中的梁玉书,《玉蜻蜓》里的申贵升,《柳永》中的落魄词人,这些角色跨度很大,性格各有特色,但王君安都能轻松拿捏,你看她的表演,很容易深陷其中,感觉不是舞台演绎,有一种莫名的真实感。
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能彻底征服观众的未必是艺术能力本身,能让观众永远铭记在心的一定是艺术之外的东西,比如个人品性、对行业的贡献等因素。举个例子,袁雪芬被人称为“宗师中的宗师”,肯定不是因为她的艺术能力比其他宗师要出一头,而是她以身作则的无私精神,推动越剧流派发展等事迹得到了观众们发自内心的认可。
同样的,戏迷们喜欢王君安,也断然不只是她的艺术魅力,而是她为人处世的风格,她对艺术的理解,她对尹派的贡献等综合因素导致的。
编者觉得戏迷认同她,最大的原因自安于她在传承最原汁原味的尹派艺术,对艺术有一种纯粹性追求,她曾公开说,芳华越剧院要成为尹派根据地,在编者看来,她的这番讲话并不是口号,实际上也是这么做的。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王君安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敬畏,拒绝商业炒作,将精力专注于舞台打磨与流派传承上,在复拍《红楼梦》、《玉蜻蜓》等尹派骨子老戏时,她逐句校正唱腔,确保“原汁原味”。
为了让尹流派精髓能传承,她亲自传授青年演员尹派大戏的核心折子,犹如当年宗师传授她一样,虽然当下她的弟子中确实没有特别优秀的,但王君安的艺术生命还长,只要她坚持这种传承理念,后面定能涌现出第二个“王君安”来接棒。
时光匆匆,不知不觉间,王君安也是50多岁了,其艺术生命正在走向巅峰,而戚身上展现出来的气质神态,甚至说话的方式,都颇像当年的尹桂芳宗师,算是尹门之光。
当下,越剧的发展又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各种新越剧改革举措层出不穷,尤其是2023年,陈丽君们破圈后,越剧涌进了大年轻观众,在这种背景下,王君安的人气反而越来越高,这也说明坚持最“纯粹”的艺术路线,一样能成功。
来源:颜颜娱乐星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