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腾讯视频上线的古装仙侠短剧《三嫁魔君》引发热议,短短四天有效播放量超410万,登顶热度榜第二。这部由徐飞执导、何健麒与马秋元主演的作品,在掀起追剧热潮的同时,也因“竖屏演员转战横屏变丑”的争议引发讨论。究竟是审美差异还是表演局限?这部剧到底值不值得追?
最近,腾讯视频上线的古装仙侠短剧《三嫁魔君》引发热议,短短四天有效播放量超410万,登顶热度榜第二。这部由徐飞执导、何健麒与马秋元主演的作品,在掀起追剧热潮的同时,也因“竖屏演员转战横屏变丑”的争议引发讨论。究竟是审美差异还是表演局限?这部剧到底值不值得追?
一、竖屏与横屏的视觉博弈
作为竖屏短剧头部演员,何健麒与马秋元此前凭借《我当替身月薪百万》《落花时节又逢君》等作品积累了大量粉丝。此次转战横屏,观众对二人表现的评价呈现两极分化:部分观众认为何健麒在横屏中“颜值下降”“演技浮夸”,马秋元“气质土味”“撑不起神女角色”;另一部分观众则盛赞何健麒“眼神戏封神”“疯批魔尊演绎到位”,马秋元“情感层次丰富”“黑化后眼神仍有柔光”。
这种争议背后,折射出竖屏与横屏两种媒介的本质差异。竖屏更注重特写与表情细节,演员通过微表情即可传递情绪;而横屏需要更全面的肢体语言与场景适配,人物在画面中的比例放大,对演员的仪态、表情管理要求更高。例如,马秋元在竖屏中灵动的“神女落泪”特写在横屏中可能显得用力过猛,而何健麒在竖屏中克制的“眼尾泛红”在横屏中则被赞为“层次感十足”。
二、制作层面的破局尝试
尽管存在争议,《三嫁魔君》在制作上的突破值得关注。该剧单集成本超200万,启用《琉璃》原班特效团队,将“仙魔大战”“轮回往生”等场景以电影级质感呈现。女主马秋元的苍云神女战袍采用真丝手工刺绣,每套成本超过8万元,剧中“凤凰泣血”婚服暗藏机关,金线在情绪高潮时自动绽开血痕,被观众称为“丧葬美学天花板”。
在叙事上,该剧打破传统仙侠剧的单一甜虐模式,通过“三嫁三娶”的结构,将纯爱救赎、相爱相杀、破镜重圆三条情感线交织。何健麒饰演的江景淮从纯真狸奴到偏执魔尊的蜕变,马秋元饰演的江稚鱼从清冷神女到复仇恶女的反转,均通过细腻的表演展现出角色弧光。尤其第二世“血色婚礼”与“悬崖诀别”的对手戏,被观众称为“眼神拉丝天花板”,抖音相关片段点赞量超百万。
三、演员转型的行业样本
何健麒与马秋元的横屏首秀,堪称竖屏演员转型的典型案例。何健麒此前因劈腿丑闻陷入舆论风波,但通过《三嫁魔君》中“隐忍与爆发并存”的表演成功翻盘,被网友称为“废墟粉逆袭”。他在采访中透露,为呈现魔君的阴鸷感,特意观察猫科动物的肢体语言,并坚持亲自上阵完成高难度打戏。马秋元则通过“黑化后眼中仍有柔光”的细节处理,展现出超越甜宠剧的演技深度。
从行业角度看,《三嫁魔君》的成功标志着竖屏短剧的精品化转型。腾讯视频将长剧预算的10%-20%转移至横屏短剧开发,该剧正是其“短剧大剧计划”的标杆项目。这种转型不仅是画幅的改变,更是制作标准的升级——从竖屏的“快节奏爽感”转向横屏的“叙事深度”,从“粗糙棚拍”转向“电影级视效”,为短剧行业开辟了新赛道。
四、观众口碑的真实镜像
在豆瓣短评中,《三嫁魔君》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有观众批评“剧情套路化”“配角颜值拉垮”“骑马戏棚拍太假”;也有观众力挺“演技在线”“特效惊艳”“三生三世虐恋上头”。这种分歧恰恰反映了短剧受众的多元需求——有人追求极致爽感,有人期待叙事创新。
五、值得看吗?答案因人而异
如果你是竖屏短剧爱好者,想见证头部演员的转型突破,《三嫁魔君》的“电影质感”与“高甜虐恋”值得一试。何健麒与马秋元的四搭默契、特效团队的精心雕琢,都能带来沉浸式的观剧体验。若你是传统仙侠剧观众,对叙事逻辑与配角演技有较高要求,可能会对部分情节的仓促与配角的表现感到失望。
不过,抛开争议,这部剧的成功至少证明了一点:竖屏演员转战横屏并非“变丑”,而是需要时间适应新的表演维度。正如上戏老师对何健麒的评价:“短剧演员能在7-10天内快速进入角色,眼神戏的细腻程度远超想象。”这种“快节奏打磨”的能力,或许正是短剧演员转战横屏的独特优势。
《三嫁魔君》的爆火,既是竖屏演员转型的试水之作,也是短剧行业精品化的里程碑。它或许不是完美的作品,但绝对是一次值得关注的行业实验。至于“竖屏演员闯横屏变丑”的争议,不妨留给时间与更多作品去验证。毕竟,在这个“颜值即正义”的时代,真正能打动观众的,永远是角色的灵魂与演员的真诚。
来源:大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