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戛纳红毯再起风波!中国演员赵樱子一袭华服亮相第77届戛纳电影节,却因被工作人员多次催促离场登上热搜。网友吵翻天:究竟是“蹭红毯”拖延时间,还是沟通不畅引发乌龙?现场视频细节揭露争议背后的复杂真相。
戛纳红毯再起风波!中国演员赵樱子一袭华服亮相第77届戛纳电影节,却因被工作人员多次催促离场登上热搜。网友吵翻天:究竟是“蹭红毯”拖延时间,还是沟通不畅引发乌龙?现场视频细节揭露争议背后的复杂真相。
红毯现场:工作人员三次示意,赵樱子微笑离场
从多角度流出的现场视频可见,赵樱子身穿某高定品牌银色鱼尾礼服走上红毯,面对镜头从容摆出多个造型。然而,一名女性工作人员在1分钟内三次靠近她,先是挥手示意方向,随后走近轻声提醒,最后直接伸手引导其离开。赵樱子起初侧身背对工作人员继续停留,约15秒后才转身微笑,配合离场。
戛纳电影节红毯素以“严格控时”著称,外媒报道称,非竞赛单元嘉宾通常仅有1-2分钟停留时间,超时者会被提醒。但赵樱子是否“超时”仍存疑——有现场记者透露,她实际停留约2分30秒,而同场其他明星也有类似情况却未被催促。
被驱赶的照片
网友炸锅:两极化评论撕裂舆论场
事件发酵后,#赵樱子 戛纳被驱赶#话题阅读量破亿,评论区激烈交锋:
批评派:“赖着不走太尴尬!”“蹭红毯翻车,丢人丢到国外了!”
支持派:“语言不通+流程不熟,被误解了!”“工作人员态度太差,明显区别对待!”
理性派:“戛纳红毯本就是名利场,谁不想多待几秒?关键看规则是否公平执行。”
更有眼尖网友发现,赵樱子离场后,后续登场的某欧美明星停留时间更长却未被催促,质疑主办方是否存在“双标”。
业内揭秘:红毯背后的“隐形战争”
一名常驻戛纳的时尚评论员透露,红毯时间管控确有弹性:“顶级明星、品牌代言人通常会被‘宽容’,而知名度较低的艺人则容易被催场。这背后涉及品牌赞助、媒体关系等多重博弈。”
值得注意的是,赵樱子此次并未携带作品参赛,而是以某珠宝品牌邀请嘉宾身份出席。有业内人士分析,此类商业合作嘉宾本就处于红毯“优先级末端”,“若团队未提前与主办方沟通好拍摄时间,极易陷入被动”。
团队回应暗藏玄机?工作室发文引猜测
面对争议,赵樱子工作室微博发文:“感谢关注,戛纳之行是学习之旅。未来将以作品回馈所有声音。” 未直接回应“驱赶”争议,但评论区粉丝晒出外网报道截图,称外媒描述为“工作人员引导离场”(guided to exit),而非“驱赶”(expelled),试图平息负面舆论。
争议之外:中国明星如何打破“红毯滤镜”?
从范冰冰的“龙袍”到如今的赵樱子事件,戛纳红毯始终是中国明星的“修罗场”。然而,真正的国际认可从不源于红毯时长:
巩俐享“清场待遇”(红毯为其单独暂停流程),源于其多部入围作品积累的权威;
章子怡早年因《卧虎藏龙》受邀评委,红毯停留从容不迫;
汤唯今年凭《分手的决心》入围主竞赛,未走红毯却获更高关注。
反观部分艺人“蹭红毯”行为,虽短期博得流量,却易消耗公众好感。正如影评人@圈内老炮 所言:“那红毯是锦上添花,绝非雪中送炭。没有作品支撑的‘艳压’,终究是空中楼阁。”
一场红毯风波,揭开了娱乐圈“名利场”的残酷法则:镜头前的每一秒,都在衡量明星的咖位、团队的功力与品牌的筹码。对赵樱子而言,争议或许是流量,但长远来看,唯有以作品筑牢底气,才能在国际舞台真正赢得“驻足权”。你认为明星无作品走红毯是“合理营销”还是“过度炒作”?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来源:孤独本是一场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