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虽然拍摄周期才短短17天,但服化道和场景布置真下了功夫。比如二八自行车后座绑着的铁皮饭盒、老式五斗柜上摆着的搪瓷缸,连墙上贴的邓丽君海报都透着80年代的烟火气,恰恰因为这些细节场景,才扎扎实实把观众拽回了那个年代。
说实话,我特意熬了小半宿追完《家里家外》这部小成本微短剧,最大的感受就是这剧“既真实又魔幻”。
虽然拍摄周期才短短17天,但服化道和场景布置真下了功夫。比如二八自行车后座绑着的铁皮饭盒、老式五斗柜上摆着的搪瓷缸,连墙上贴的邓丽君海报都透着80年代的烟火气,恰恰因为这些细节场景,才扎扎实实把观众拽回了那个年代。
只不过讲到槽点,也确实有。不管怎么讲,剧情走向也太像穿越爽剧了,重组家庭可能遇到的所有难题,从孩子间的矛盾、邻里纠纷到意外事故,全被陈海清和蔡晓艳两口子赶上了。
并且很神奇的是,无论多大的坎,他俩总能默契十足地完美化解,可现实里哪有这么一帆风顺的?
此外还有一个逻辑上的小遗憾,毕竟那个年代重组家庭普遍会选择再生个孩子,既维系夫妻感情,也给新家庭添个纽带。
陈海清和蔡晓艳年纪正合适,经济条件也过得去,就算有计划生育政策,申请个二胎指标也并非不可能,剧里完全没提这茬,总觉得少了点真实感。
不过细琢磨剧情,很多设计又挺巧妙。就如蔡晓艳这个被喊作“歪婆娘”的角色,实际一点都不“歪”。
当得知老师冤枉继女陈爽偷班费时,她二话不说冲到学校理论,把“继母”的护犊心切演得入木三分。
偏偏这股子真心,才顺势解开了“旧毛衣”事件留下的心结,让陈爽从抵触到接纳,母女关系转变自然得让人信服。
另一边,陈夏眼睛误诊治疗事件,直接戳破了继父继子间微妙的隔阂。
再怎么小陈夏心里门儿还是很清楚,也知道母亲带着自己改嫁不易,所以总小心翼翼讨好继父、忍让姐姐。
同样陈海清每次出事都第一时间掏钱解决,还特意把钱交到蔡晓艳手上,摆明了是想让这娘俩彻底安心——这种不靠台词,全靠行动传递的信任,比千言万语都有说服力。
总之 这部剧确实真的上头,一旦刷起来根本停不下来。尤其看到大结局时,一边被圆满的结局逗得想笑,一边又忍不住琢磨。
既然陈海清都成大老板开上限量版豪车了,咋还守着老房子不换套大一点的?虽说老房子承载着一家人的回忆,但这反差也太让人忍俊不禁了,越想越觉得意犹未尽。
来源:洋洋说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