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女演员孟遏云,赴朝鲜演出拒绝洗澡,社长替她解围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20 22:59 2

摘要:生逢乱世,命运从来不会给人讲理。一个才情出众的女演员,偏偏没有背景,没有靠山,走红却成了她灾难的开端。

生逢乱世,命运从来不会给人讲理。一个才情出众的女演员,偏偏没有背景,没有靠山,走红却成了她灾难的开端。

今天要聊的孟遏云,可能你没听过她的名字,但在那个男旦当道的年代,她凭一己之力撬动了整个秦腔舞台,让“女旦”变成可能。她唱戏惊艳了一个时代,却也因为太耀眼,被权势之手一再碾压。

1923年,陕西西安长安县斗门镇,孟遏云出生在一个戏剧之家。父亲孟光华,是西安易俗社的须生演员。别小看“易俗社”三个字,那可是和莫斯科大剧院、英国皇家剧院齐名的世界三大剧社之一。孟光华出自科班,演戏正统,舞台上的规矩、唱念做打一丝不苟,自然也不希望女儿随便混个饭吃。

所以,他把自己的一套本事,毫无保留地传给了女儿。关键是,孟遏云也争气。嗓子清亮、口齿清楚、气息稳、扮相美,一上台就有一种不容忽视的光。她九岁登台,15岁改艺名为“遏云”,响遏行云的那个“遏”,是李逸僧为她起的。那时候谁都看得出,她不是来凑热闹的,而是要改变一整代秦腔舞台。

那会儿舞台上演旦角的,清一色都是男的。女演员要想站上台面,不容易。但她站住了。和王天民、李正敏这些大咖比肩,年纪轻轻就在西北戏圈打出了名号。她演的《探窑》《火焰驹》场场爆满,台下掌声一浪高过一浪。

一个没有后台的女孩子,仅靠才华在乱世中打拼,注定要经历一些别人不会遇到的磨难。

唱得太好,也成了原罪

孟遏云真正的噩梦,是从她被马步青盯上那一刻开始的。

马步青,不是什么正人君子。他是军阀马麒之子、马海宴之孙,从小衣食无忧,成了地方一霸。他贩毒、走私、敲诈勒索,活脱脱一个地头蛇。更糟的是,他特别好色,听说谁长得好看就要抓来自己玩。

有一回,他听人说孟遏云唱得好、人也漂亮,立刻找人送信,请她到甘肃武威“表演”。这种“邀请”,你不答应也得答应。她刚到,就被软禁在府里。白天唱戏,晚上陪打牌,说白了就是软性囚禁。她不从,他就逼她抽鸦片,慢慢地,她染上了毒瘾。

在那座几进几出的院子里,她成了马步青的玩物之一。

她的父亲急疯了,到处求人,但没人敢管马家的事。她也知道自己走不了,于是出钱把一个叫孟小云的女孩“认作”义女,让她陪父亲生活。她这一待,就是三年。

她后来是怎么逃出来的?撒了个谎,说母亲病重要回去看。马步青信了,放她离开。那一刻,她逃出了“牢笼”,但也把毒瘾、创伤,还有羞辱一并带走了。

逃回西安之后,孟遏云没有放弃唱戏。她心里清楚,这是她唯一能抓住的东西。

1943年,她跟父亲去了汉中,在天汉剧社演出。这回,她又被军人盯上了——国民党少校马桂芳。他派人送帖子、派车接人,演出一结束就要“请人喝茶”。对,就是霸王硬上弓那一套。

幸亏剧社社长机灵,从后门安排了车,把她悄悄送走。可怕的是,这些事成了她人生的常态——只要红,就会被盯上,只要拒绝,就会被整。

再之后,一个西安的国民党官员也来“邀约”,她再一次拒绝。这一次,对方直接把她以“吸食鸦片”为名送进监狱。她毒瘾未戒,在牢里浑身颤抖、痛苦万分,孟小云只能偷偷把“烟泡儿”粘在饭碗底下送进去。

她的苦难远不止此——她被施以“墨刑”。

不是比喻,是活生生地在身体隐秘部位刺字,再抹上墨汁,留下永久性印记。她忍着疼、忍着羞辱,直到解放之后,有医生帮她剔除那段过去。

很多年后,她随团到朝鲜前线慰问演出。战地浴室里,所有人洗澡,她拒绝。女战士问为什么,她低头不语,是社长杨公愚替她解了围。

没有人知道,她背负的是什么样的伤。

真正的春天,终于来了

解放后,情况变了。

1949年,她加入西北野战军秦腔团,也就是西安五一剧团的前身。这一年,历史终于对她有了一点温柔。

国家安定了,不用再提心吊胆地唱戏,不用担心哪天被哪个军阀“请去喝茶”。她又回到了最爱的舞台,还成了易俗社副社长。那时的她,不仅唱功炉火纯青,还开始培养年轻演员。

1951年,她演的《探窑》和《火焰驹》火遍西北。和她搭档的是小生徐抚民——两人后来也成了夫妻。这段婚姻短暂但幸福,她戒了毒瘾,和丈夫同台演出,台下观众一片叫好。

接下来是大展身手的几年:她参加全国戏曲会演,凭《游龟山》拿下全国表演三等奖,还随团赴朝鲜慰问演出,立下一等功。

她的表演得到了梅兰芳的高度评价:“孟遏云的李母,真是一个全心全意爱儿的母亲。”叶圣陶也说她:“全身有戏,随时是戏。”

这些话,她听到了,也藏在了心里。

幸福不长久,旧创再袭来

可是,再稳定的生活,也难敌内心的创伤和现实的摧残。

1964年,她的父亲去世。这位一手将她送上戏剧巅峰的人,一直是她人生的支柱。一旦倒下,她的精神也就垮了。

她重新染上毒瘾,又迷上了酒精。而这时,曾经共度风雨的丈夫也选择离婚。她从一个副社长,成了“闲人”。朋友一个个疏远,舞台也慢慢远去。

最难的是,连养女孟小云也在这时候抽身离开,没有伸出援手。她试过自杀,两次,一次吞针头,一次喝药,都被救回。

1977年,她终于得以复出,可人已不再。她的嗓子不再清亮,动作不再利落,曾经的“响遏行云”,如今也只能低声吟唱。

结尾不是掌声,而是孤独的告别

1982年12月9日,孟遏云在长安区一个偏僻小路旁,静静地离世。那一年,她59岁。

她的养女孟红说,孟遏云从来没对自己的一生做过评价。或许她心里清楚,不管说什么,也改变不了这段命运。

一个在秦腔舞台上光芒四射的女演员,最终只留下了几张剧照、几句评语,还有无数没有说出口的苦。

参考资料:

《易俗社百年纪事》

《秦腔艺人孟遏云传略》,陕西戏曲研究院档案资料

《新中国戏剧人物志》

来源:枕梦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