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谣王秦火火,诋毁雷锋、捧红郭美美,被逮捕后:想给孩子积德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20 21:34 1

摘要:说到“秦火火”这个名字,很多人脑海里会冒出一股熟悉又复杂的感觉。他不是影视明星,也不是政商大佬,但却在微博刚兴起那几年,成了无人不知的“网络传奇”。可这个“传奇”,是靠造谣、传谣、炒作、诋毁起家的,活脱脱一个披着新媒体外衣的造谣者。

说到“秦火火”这个名字,很多人脑海里会冒出一股熟悉又复杂的感觉。他不是影视明星,也不是政商大佬,但却在微博刚兴起那几年,成了无人不知的“网络传奇”。可这个“传奇”,是靠造谣、传谣、炒作、诋毁起家的,活脱脱一个披着新媒体外衣的造谣者。

而更讽刺的是,他是中国首个因为在网络造谣而被刑拘入狱的人

秦火火本名秦志晖,出生于1983年,学历不高,只上到高中。2002年南下打工,像千千万万个北漂、南漂青年一样,追梦在陌生城市里漂泊。

他在南京、广州、杭州都待过,但始终没找到“出头”的机会。直到他来到北京,一切开始起了变化。

早期的他在一些网络公司里做文案、校对,换工作很频繁。工资也从最初的千元出头,慢慢涨到了八千。到了2010年,他成了尔玛公司的策划人员,一家专门制造网络热点、组织炒作的营销公司。

这家公司很有名,幕后推手就是“立二拆四”(真名杨秀宇)。当年的郭美美、干露露、凤姐这些红人事件,都离不开他们的“策划”。

立二拆四告诉他一条“互联网定律”:“我们不卖产品,我们卖情绪。”

这句话很魔性。听起来好像哲理名言,但实际上是把网友的情绪当韭菜割。情绪操盘、情感绑架、反智热搜、煽动性言论,就是他们的武器。

而秦火火,在这样的环境里,彻底变了。他不再怀疑这种行为是否“违法”,因为没人因为这个被抓——在他入狱前,确实也没有。

2010年,微博刚兴起那会儿,很多人都在“求粉”,但秦火火求粉的方式,堪称离谱。

他跑到北京地铁一号线穿着T恤贴着标语求关注,甚至当众跳舞、唱歌、脱衣服……为了粉丝数能破三千,好加V认证,他就这么一个车厢一个车厢地“骚扰”乘客。

不少网友拍下他的行为上传网络,嘲讽他是“地铁奇葩”、“红眼病晚期”。可就算这样折腾,他的粉丝数也没涨上去。

直到2011年夏天,一个转折点来了。

2011年,“723甬温线动车事故”震惊全国,舆论聚焦、愤怒四起。就在这时,秦火火发了一条微博:铁道部赔偿意大利籍遇难者3000万欧元,创下中国历史最高赔偿记录。

信息真假?不重要。

关键是这条消息击中了人们对“外国人优待”、“国人不值钱”的情绪点。

短短两小时,微博被转发超一万两千次,秦火火涨粉上千,喜提热搜。

可事实根本不是这样。根据铁道部公开资料,外籍与中国籍乘客赔偿一律同等标准。那3000万欧元的赔偿压根是凭空捏造。

但这时候的网络,已经不是“真相至上”的网络了,是“谁会编、谁敢说、谁抢话语权”的天下。

秦火火发现:造谣,真的太好用了。

张海迪、雷锋、红十字会……这些代表“正能量”的公众人物,也成了秦火火的靶子。

2012年,他为了攻击张海迪,编造她是日本国籍,还质问她是不是“吃中国的饭、砸中国的锅”。这话题带节奏能力极强,又是情绪输出型言论,立马在网络发酵。

可问题是:这也是假的。张海迪根本没有更换国籍。

到了2013年,他甚至编造“雷锋穿名牌,花90元买行头”的谣言。要知道,雷锋是几代中国人心中的榜样,他这么一搞,引发了巨大争议,也引来了警方关注。

还有郭美美事件,背后也是尔玛公司的操盘。她炫富不是重点,重点是那句自称“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一下就把公众对慈善机构的信任拉入冰点。

从此之后,“红十字会”三个字在公众心里都带上了阴影。直到今天,很多人都还没搞清楚:郭美美其实和红会毫无关系。

但那时候,真相并不重要。情绪爆发才是传播密码。

在那个微博刚崛起、信息真假难辨的年代,秦火火是最懂“流量密码”的人之一

他知道,什么样的消息最容易火:

带点愤怒;

拿名人开刀;

混淆视听但言之凿凿;

让吃瓜群众觉得自己是“审判者”。

这是一种情绪勒索,也是一种操控术。他制造了3000多条谣言,牵扯无数人,被称为“谣翻中国”。

而他自己,则是这些“成就”的受益者:名气、钱、资源、工作职位。他甚至在北京买了车买了房,成了“人生赢家”。

可在这个过程中,被误伤的人、被污蔑的组织,没人给他们机会解释。

就像那句话——谣言跑得太快,真相连裤子都没穿好。

2013年,北京警方正式出手。

秦火火被控“涉嫌寻衅滋事罪”被刑拘,同案的还有“立二拆四”。警方调查发现,他们长期策划、制造、传播谣言,动用水军抹黑他人,恶意煽动网络情绪。

他是中国首个因网络造谣而被捕的人。

这也给当时的网络舆论圈敲响了警钟: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他被判刑三年。庭审现场,他的母亲失声痛哭;而他却在法庭上一度还面带微笑。

甚至在被捕前一天,他还发了一条微博说:“未来一个月不爆料了。”

警察问他为啥突然停手。

秦火火说:“我快结婚了,想给孩子积点阴德。”

这句话让人唏嘘,也讽刺到了极点。做了几千条谣言的人,突然想“为孩子积德”了。但“积德”不是一时的事,善恶从不是说说而已。

他的父亲也对他失望透顶:“这孩子,不是什么好玩意儿。”

2016年6月,秦火火刑满释放。出狱的他再也不是那个口齿伶俐、张口就来、操盘整个微博热点的人。

他变得沉默、拘谨、脸上多了岁月的痕迹。

他试着回归网络,重新注册微博,但“秦火火”三个字早就成了禁词。他换了个马甲叫“苏杭秦言之”,更新频率极低,也几乎无人问津。

曾经抱团一起“玩热点”的大V们,早就和他割席断义。

他仿佛彻底被时代抛下了。

尾声

秦火火的故事,是一个个人悲剧,更是一次舆论环境的缩影。

他聪明但不自律,有才却没底线。他把本该为信息服务的工具,变成了牟利、操控、攻击的武器。他曾是那个时代最懂流量的人,却也最先被流量反噬。

当网络成了虚假的天堂,真实就显得格外珍贵。

如今我们早已不再讶异网络上突然出现的“爆料”、“匿名黑料”或“意外热搜”,但愿我们也不会再那么轻易被操纵情绪,不再跟风造神,更不随意“审判”。

正如那句老话:“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谣言的尽头,往往是人心的灰烬。

参考资料:

《北京警方通报“秦火火”、“立二拆四”被刑拘》,新华网,2013年

《秦火火因造谣被判三年》,央视新闻,2014年

《“一代谣王”秦火火刑满释放》,新浪新闻,2016年

来源:平原隐者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