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题材”如何创新?编剧江霞谈《以美之名》的创作与思考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5-20 19:55 1

摘要:该剧打破传统医疗剧的创作窠臼,以双女主为叙事核心,探讨生命尊严与美的多元定义,题材新颖且紧扣社会热点。近日,羊城晚报·羊城派记者独家专访了《以美之名》的编剧江霞,揭开这部剧背后的创作密码。

在都市剧题材创新面临挑战的当下,国内首部深度聚焦整形医美行业的影视剧《以美之名》闯入大众视野。

该剧打破传统医疗剧的创作窠臼,以双女主为叙事核心,探讨生命尊严与美的多元定义,题材新颖且紧扣社会热点。近日,羊城晚报·羊城派记者独家专访了《以美之名》的编剧江霞,揭开这部剧背后的创作密码。

聚焦医美题材更具现实意义

谈及选择整形医美题材的缘由,江霞表示,医美话题已经越来越进入大众的生活,兼具吸引力与争议性,如果创作得够扎实,将极具现实意义。因此,当总制片人张颖提出做医美话题剧的时候,创作团队都表示认可。

然而,起初团队并无十足把握,于是开展了长时间的调研和资料搜集,采访众多公立、民营医院的医生,跟进医生的工作和日常生活,还接触了不少求美者原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触动非常大,获得大量的新认知,脑海里也有了很鲜明的人物形象,这时候才真正有信心去做这个剧。”

在此过程中,一些女医生强大的精神内核和鲜明的人格魅力给团队留下深刻印象。江霞回忆:“好几位女医生都讲过,男同事有时候会说一些风凉话,像是女医生到了四十没必要还在一线拼,不如回家遛狗带孩子,这个表述我们就用到了台词里。也因为这些女医生很生动而有力量的形象,我们最终选择了做两个女主的故事。”

展现现代女性反“雌竞”俗套

剧中,乔杨和周静雯的“宿敌式”关系被观众津津乐道。在创作双女主戏时,江霞借鉴了部分双男主剧的创作思路,避免落入“闺蜜反目”或“雌竞”的俗套。

“最初创作的时候,我们就是想要写两个强大的女性的灵魂碰撞,也参考了如《早间新闻》这样的双女主职业剧。但总体来说,‘双强’的女性剧并不多。”但团队意识到,诸如《白色巨塔》这样的“双强”男主剧很多,男主之间的碰撞往往是价值观的碰撞,他们之间的羁绊往往源于深刻的相互欣赏,这也成了乔杨和周静雯人物关系的创作灵感来源。

在江霞看来,所谓“闺蜜反目”“雌竞”反映的是创作者对女性生活世界想象的局限性,认为女性之间的核心关系只能围绕着竞争男性的选择和认可,但这种想象已经不符合现实了。

“乔周二人的矛盾源于过往的经历,和她们对整形医生这个职业理解的不同,但根源是一致的。”江霞表示,像乔杨、周静雯这样的现代女性,她们在社会生活各方面发挥价值的空间都很大,可以有更多的人生选择和追求,她们的价值源于她们本身的出色和精彩。

创作应打破“女性题材”观念

“大女主”戏近年来颇受欢迎。江霞坦言,创作《以美之名》并非刻意走“大女主”路线,而是从女性视角出发的自然呈现。她认为,没必要局限在做“女性主义”这个思路上,应该打破“女性题材”观念。

“女性当然和男性有不同的特质,但女性可以是任何类型题材的主角,而不只是女性题材。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很多各种题材类型的成功尝试了。”江霞表示。

作为编剧,江霞认为,现在已经不是创作者给观众看什么,观众就看什么的年代。观众可选的休闲娱乐方式很多,获取自己需要的内容的渠道也很多,因此创作者要前置地去思考,自己提供的内容够不够新颖有趣、引人注意。

“有意义的内容,如果创作者没有想到有意思的切入点或者新鲜的表现形式,可能就没有信心去把它做出来。”在第32届大学生电影节“青石计划”创投活动上,担任初评评委的江霞就发现,有不少创投提案的题材或原型故事非常有意义,但创作方式相对常规,最终因为“想象不到它的生存空间在哪”而被淘汰。

青年创作者要勇敢表达

在江霞看来,青年导演、编剧在创作上既有优势也存在不足。他们的作品成熟度和专业性都越来越高,也会更多地考虑市场需求和商业性,剧本大多类型特征明显,使得这些项目的可操作性大大提升。

“但这也导致大家创作的题材很容易扎堆,比如前些年会有很多历史战争题材,这些年有大量的科幻、女性题材,这显然是市场上的成功案例产生了指引。”江霞认为,青年创作者对市场敏感很有必要,但是每个人得先想清楚自己的核心优势是什么,只创作没有短板的作品是不够的,现在市场上能存活的总是长板足够长的作品。

对于青年编剧该如何平衡表达与市场,江霞建议,影视作品具有工业产品属性,考虑商业因素是创作者该有的责任心,不能因为个人的执念让所有人的心血白费。但要区分是为了商业的合理妥协,还是因噎废食的自我阉割。“青年编剧还是要勇敢表达,同时做到心中有数,在创作时大胆尝试,借助团队经验把控风险。”江霞分享道。

文|记者 王莉图|剧照

来源:羊城派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