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串歌星”李玉刚,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梅葆玖:死不原谅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20 16:50 1

摘要:李玉刚当年红得发紫的时候,愣是干出了得罪京剧泰斗梅兰芳之子梅葆玖的事儿,直接把自己的口碑作没了。

文|阅栀

编辑|阅栀

李玉刚当年红得发紫的时候,愣是干出了得罪京剧泰斗梅兰芳之子梅葆玖的事儿,直接把自己的口碑作没了。

这桩 “关公面前耍大刀” 的离谱事儿到底多离谱?

01

李玉刚的逆袭之路,那就是一部现实版 “小人物奋斗史”。

出身农村,家里穷得叮当响,连学都上不起,只能早早出去打工。

在餐厅端盘子、在工厂拧螺丝,啥苦活累活都干过。

但他心里一直揣着一个音乐梦。

他爱唱歌,嗓音条件也不错。

后来,他发现自己模仿女声唱歌特别有感觉,而且这种新奇的唱法在夜场很受欢迎,观众们都爱听,掌声不断。

从那以后,李玉刚就一头扎进了女声唱法的研究里,还琢磨着把流行乐和戏曲结合起来。

这一创新可不得了,他唱功越来越好。

而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2006 年,他登上了《星光大道》的舞台。

当他穿上华丽戏服,扮成杨贵妃,一开口唱出 “爱恨就在一瞬间”,全场都炸了!

那婉转的女声,比真女人还柔;那绝美的扮相,仿佛从画里走出来的仙子。

靠着这一手绝活,他一路过关斩将,成了家喻户晓的大明星。

走红后,他的商演一场接着一场,演唱会门票几分钟就抢光,专辑销量破百万。

他还登上了春晚舞台,成了各大综艺的常客。

人红了,身边围着的人也多了,粉丝的吹捧、资本的追捧,让他慢慢迷失了方向。

02

人一出名,粉丝群体就变得鱼龙混杂。

在李玉刚的粉丝里,有真心喜欢他艺术的,但也不乏一些 “无脑吹”。

这些狂热粉为了彰显偶像的厉害,开始各种拉踩、碰瓷。​

在一场线下粉丝见面会上,几个粉丝举着巨大的横幅,上面写着:

“前有梅兰芳,后有李玉刚”!

这话一出来,懂行的人都惊掉了下巴。

梅兰芳是什么地位?那可是京剧界的“泰山北斗”,创立的梅派艺术传承百年,培养了无数大师,是戏曲界的瑰宝。

李玉刚虽然把戏曲元素融入流行歌,有那么点新意。

但论专业功底、艺术造诣,和梅兰芳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

这就好比一个刚学会骑自行车的小孩,非要说自己能和奥运冠军比速度;

一个刚学了几天素描的人,硬说自己能超越达芬奇。

当时就有不少戏曲迷和业内人士在网上吐槽,说这些粉丝太离谱,捧偶像也不能没底线。​

更离谱的是,李玉刚团队对这些不当言论不仅没制止,反而默许甚至推波助澜。

他们觉得,争议能带来流量,流量就是钱。

于是,类似的言论越来越多,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直接把梅派的人得罪惨了。

如果说粉丝的吹捧只是小火苗,那李玉刚自己的 “神操作”,直接把这火苗变成了熊熊大火!​

2011 年,在央视的一场大型戏曲晚会上,梅葆玖先生作为特邀嘉宾坐在台下。

梅葆玖是谁?

那可是梅兰芳的亲儿子,梅派艺术的掌门人,在戏曲界德高望重。

轮到李玉刚上台表演,他穿着华丽的戏服,拿着话筒,一脸自信地说了句:

“我代表梅派艺术向全国观众问好”!

这话一出口,全场瞬间安静得能听见针掉地上的声音。

梅葆玖先生的脸色“唰”的一下就变了。

铁青着脸,眉头拧成了疙瘩,手紧紧的攥着座椅扶手,气得浑身发抖。​

要知道,李玉刚根本没系统学过京剧,更没拜入梅派门下,连梅派的基本功 —— 唱、念、做、打都没练扎实,有什么资格代表梅派?

这就像一个只看过几篇古诗的人,说自己代表李白、杜甫向大家问好;

一个连和弦都认不全的人,宣称自己能代表贝多芬,能不招人骂吗?​

梅葆玖先生当场就坐不住了,腾地一下站起来,愤然离席!事后他越想越气,联合二十多位戏曲界的老艺术家,给当时的选秀节目提修改建议。

虽然没直接点名李玉刚,但话里话外都在吐槽像他这样靠选秀走红,却不尊重传统艺术的现象。​

梅葆玖还在公开场合直言:

“现在有些人,为了博眼球、赚快钱,把戏曲当成工具,胡乱改编,不伦不类。这不是在弘扬传统文化,而是在糟蹋老祖宗的东西!”

明眼人都知道,这话就是在说李玉刚。

03

得罪了这么厉害的人物,李玉刚应该赶紧道歉,诚恳向梅先生认个错。

可在梅先生生前,愣是一声道歉都没有,连个解释都不给。

有人说,他是拉不下脸;也有人说,他觉得自己没错,是梅派太 “小题大做”。​

那段时间,戏曲界对他的意见越来越大。

不少老艺术家公开批评他,说他“挂羊头卖狗肉”。

打着弘扬传统文化的旗号,实际是在消费传统文化,把戏曲弄得四不像。

京剧大师尚长荣就曾说:

“戏曲是有规矩、有传承的,不是谁都能随便拿来炒作的!”

直到 2016 年,梅葆玖先生因病去世,李玉刚突然在社交平台发了一篇千字长文。

又是追忆往昔,又是忏悔道歉,言辞恳切,看着好像很后悔。

可这时候道歉,网友们根本不买账!

评论区全是吐槽:

“早干嘛去了?现在道歉就是怕被骂,太虚伪了!”

“梅先生活着的时候不道歉,死了才装模作样,恶心!”

更尴尬的是,李玉刚在道歉文里,还隐隐提了一嘴自己这些年的“委屈”,说外界误解他。

这一下,网友更火了,嘲讽他:

“合着您道歉还是被迫的?一点诚意都没有!”

就连一些路人都看不下去,觉得他这道歉就是在演戏,想挽回点口碑。

戏曲界的人更是对他嗤之以鼻,觉得他毫无诚意。

要说李玉刚为什么选在梅葆玖先生死后道歉,背后的心思可不少。

首先,梅葆玖先生在世时,那是戏曲界的权威。

只要他在,李玉刚想道歉人家不一定愿意接受,说不定还会公开批评他,让他更下不来台。

可梅先生去世后,最大的阻碍没了,他道歉的压力小了很多。

其次,当时李玉刚的事业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得罪梅派后,他在戏曲界彻底没了立足之地,还被很多人质疑不专业、不尊重传统。

再加上后来摆拍父亲病情、跳河炒作这些负面新闻,口碑一落千丈。

这时候道歉,说不定能借着梅葆玖先生去世的热度,让大众重新关注他,觉得他 “知错能改”,顺便挽回点形象,为自己的事业回点血。

​但可惜,网友的眼睛是雪亮的,这波道歉不仅没让他翻身,反而坐实了他“虚伪”、“功利”的标签。

从那以后,他的事业更难了,商演没人请,代言纷纷解约。

他的事业一落千丈,从顶流变成了 “人人嫌”。

04

李玉刚的这次道歉闹剧,不只是他个人的黑历史,更照出了娱乐圈的现实和凉薄。

为了名利,很多艺人可以把尊严、道德都抛在脑后。

可一旦口碑没了,再想翻身比登天还难。​

梅葆玖先生一生都在守护戏曲文化,传承梅派艺术,却被这样消费。

如果他能早点放下傲慢,在梅先生生前真诚道歉,虚心学习,说不定还能得到原谅,甚至借着自己的影响力,真为戏曲传承做点事。

可他偏偏选了最错的路,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戏曲文化传承了几百年,是老祖宗留下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唱腔,都凝聚着无数前辈的心血。

如果想借鉴、创新,首先得怀着敬畏之心,去学习、去钻研,而不是把它当成博眼球的工具。​

可惜,他被名利冲昏了头,傲慢和无知让他错过了最好的机会,只能吞下自己种下的苦果。​

如今再提起李玉刚,很多人想到的不是他的歌声,而是他那些争议事件。

从草根逆袭到跌落神坛,他的经历让人唏嘘。

来源:阅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