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京剧艺术的璀璨星空中,金少山无疑是一颗耀眼的巨星。他的演艺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从初登舞台的青涩少年,到名震南北的“十全大净”,金少山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卓越的表演才华,为京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家庭故事也与他的艺术人生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这位
在京剧艺术的璀璨星空中,金少山无疑是一颗耀眼的巨星。他的演艺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从初登舞台的青涩少年,到名震南北的“十全大净”,金少山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卓越的表演才华,为京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家庭故事也与他的艺术人生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这位京剧大师丰富多彩的一生。
出身梨园,初涉艺海
1890年6月7日,金少山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京剧世家,他是清末民初京剧名净金秀山的三子 。在京剧艺术的熏陶下,金少山自幼便对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六岁时,他开始随父亲学艺,踏上了京剧之路。金秀山对儿子的要求极为严格,金少山在父亲的教导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不仅学习了铜锤花脸的唱工,还向韩乐卿学习架子花脸戏和武功把子,为日后的全面发展奠定了根基。
然而,金少山的学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青春期,他遭遇了“倒仓”,嗓音变低变哑,这对于一个京剧演员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无奈之下,他只能在家闲居,暂时中断了演艺生涯。但金少山并未因此而放弃,在“倒仓”期间,他坚持学习,向何通海学习开场戏,向屈兆奎学习诙谐戏,不断充实自己。
1906年,16岁的金少山初登舞台,隶属于宝胜和班,与父亲搭班唱戏,迈出了他演艺生涯的第一步。尽管此时他还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但他在舞台上展现出的天赋和潜力,已经引起了一些人的关注。两年后,金少山进入“倒仓期”,不得不离开舞台。为了维持生计,他甚至卖过野药和皮袄,生活十分艰难。但这些挫折并没有磨灭他对京剧的热爱,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了在京剧领域闯出一片天地的决心。
辗转各地,磨砺技艺
1911年,金少山的父亲病重,他回到北京,进入双庆班。然而,在北京的演出机会并不多,为了寻求更多的发展空间,金少山开始辗转各地演出。他先后到张家口、哈尔滨等地搭班唱戏,尝试各种不同的角色和剧目,不断磨砺自己的技艺。
1912年,金少山迎来了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契机——他第一次到上海演出。在上海,他与父亲和谭鑫培一起表演了《失空斩》,饰演马谡。这次演出让他见识到了上海京剧市场的繁荣,也让他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上海期间,他还拜师何桂山学习脸谱技法,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艺术修养。
此后的几年里,金少山陆续在上海、天津、青岛、烟台等地演出,与众多京剧名家合作,如梅兰芳、朱素云、谢宝云、王瑶卿等。他的演出风格逐渐成熟,戏路也越来越宽,不仅擅长铜锤花脸的唱工戏,如《刺王僚》《草桥关》等,还在架子花脸戏和武净戏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实力,如《连环套》《盗御马》等。
1916年,在烟台搭班演出期间,金少山得到了孙佐臣的帮助,坚持练功、吊嗓子。孙佐臣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他的指导让金少山的技艺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在这一时期,金少山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探讨京剧艺术,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崭露头角,声名鹊起
1921年冬,金少山与白玉昆辗转上海,在“齐天舞台”首次以主演的身份挂牌演出。这次演出是他演艺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的出色表演赢得了上海观众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此后,他又先后在丹桂等一台、共舞台任长期坐包演员,结识了马连良、程砚秋等众多京剧名家,拓宽了自己的人脉和艺术视野。
1922年,梅兰芳旅沪公演,《霸王别姬》剧目中的“霸王”一角初始时未找到合适人选。经王瑶卿推荐,金少山扮演了“霸王”。他以魁硕修伟的身躯、宽额丰颐的扮相、叱咤风云的气势和声若洪钟的唱念,将西楚霸王的风采完美地再现于舞台,轰动了上海滩。从此,他获得了“金霸王”的称号,一跃成为红极南北的红牌花脸。
此后,金少山与梅兰芳多次合作,演出《霸王别姬》《西施》等剧目,每一次演出都备受瞩目,成为京剧界的经典之作。他还与其他京剧名家合作,如杨小楼、盖叫天、谭富英等,共同演绎了许多精彩的剧目,如《连环套》《盗御马》《空城计》等。他的表演风格独特,将铜锤、架子、武花融为一体,唱、念、做、打全面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流派——“金派”。
金少山的声名不仅在国内远扬,还传到了国外。1928年,他随剧团赴香港高升戏院演出,与梅兰芳、姜妙香、陈喜兴合演了《西施》,并多次合作表演《霸王别姬》。他们的演出受到了香港观众的热烈欢迎,为京剧在海外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自立门户,开创先河
1937年,金少山回到北京,自己组建了“松竹社”。这是京剧有史以来第一个以花脸挂头牌的京剧团,开创了花脸挂头牌的先例,标志着净行艺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松竹社汇聚了周瑞安、张荣奎、陈少霖、李多奎、姜妙香、王福山等众多名伶,阵容强大。
松竹社成立后,在北京华乐戏园首演,金少山主演了《连环套》,引起了巨大轰动。此后,松竹社在金少山的带领下,在各地演出,深受观众喜爱。金少山不仅在舞台上展现出了卓越的表演才华,还在剧团的管理和运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注重培养新人,为京剧事业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1939年,金少山应邀去沈阳中央大舞台演出,随后又率领松竹社去长春、哈尔滨、大连等地演出。他的演出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所到之处,都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和追捧。他的艺术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了京剧界的领军人物。
家庭生活,悲欢离合
金少山的家庭生活与他的演艺生涯紧密相连。他的父亲金秀山是京剧名净,对他的艺术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父亲的严格要求和悉心教导下,金少山打下了坚实的京剧基础,走上了京剧之路。
金少山的二哥金仲麟也是京剧演员,兄弟俩曾一起在天津、上海等地演出。在金少山的演艺生涯初期,二哥给予了他很多帮助和支持。然而,金仲麟不幸早逝,这对金少山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金少山的感情生活鲜为人知,但据一些资料记载,他曾有过几段婚姻。他的妻子们在他的生活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有的在他事业低谷时给予他支持和鼓励,有的则在他成名后陪伴他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时光。
金少山对子女的教育也非常重视,他希望子女们能够继承他的京剧事业,将京剧艺术传承下去。尽管他的子女们在京剧领域的成就不如他,但他们都受到了京剧艺术的熏陶,对京剧有着深厚的感情。
晚年困境,艺术传承
金少山的晚年生活并不如意。由于长期的劳累和生活上的不节制,他的身体逐渐衰弱,艺术上也开始走下坡路。加上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京剧市场不景气,他的演出机会越来越少,经济收入也大幅减少。
为了维持生计,金少山不得不靠当行头服装度日。他的生活陷入了困境,曾经的辉煌逐渐远去。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依然没有放弃对京剧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他经常与同行们交流艺术心得,传授自己的技艺,希望能够为京剧事业的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948年8月13日,金少山在北京去世,享年59岁。他的离世是京剧界的一大损失,众多京剧名家和爱好者纷纷前来悼念。他的艺术成就和传奇人生,成为了京剧史上的一段佳话,被后人铭记和传颂。
金少山虽然离开了人世,但他创立的“金派”艺术却流传了下来。他的弟子们继承和发扬了他的艺术风格,如赵炳啸、吴松岩等,他们在京剧舞台上继续展现着“金派”艺术的魅力。此外,王泉奎、娄振奎等京剧演员也深受金少山的影响,他们在自己的艺术实践中融入了“金派”的元素,为京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金少山的演艺事业和家庭故事,是京剧史上的一段传奇。他以卓越的表演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京剧界的一代宗师;他的家庭生活虽然充满了悲欢离合,但也为他的艺术人生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金少山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京剧人不断追求卓越,传承和发扬京剧这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来源:美秀聊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