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在5月11日,电影《美人鱼》更新演员表,有眼尖的网友惊讶地发现豆瓣、猫眼等平台出现了多多的名字。
01
继甜馨发布专辑后,黄多多也正式进军娱乐圈了。
就在5月11日,电影《美人鱼》更新演员表,有眼尖的网友惊讶地发现豆瓣、猫眼等平台出现了多多的名字。
消息一出,立马引起网友热议。
对于她的参演,舆论出现了两极分化,一方面,不少观众感慨时光飞逝,赞美她是娱乐圈最美星二代,夸她-星二代争气-。
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质疑声,嘲讽她-靠爹上位-。
就在大家的疑虑未打消之际,黄磊工作室发布严正声明,强调所有选角流程合法合规,并已收集证据将对造谣者追责。
可即便如此,争议仍没停。
喧嚣之下,山叔以为:
大家吵的不仅是资源公平,更是一场对-富养女儿-的大型辩论。
回溯黄多多从-国民闺女-到-争议少女-的成长轨迹,背后折射的不仅是娱乐圈的规则,更是中国式-富养-教育中鲜少被讨论的一面——
一是黄多多从小被夸-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黄多多,7岁翻译英文书、12岁走T台、16岁当舞台剧导演。
另一点却是她染个头发、穿件低胸装立马被骂的凝视与规训。
为什么我们对-别人家的孩子-这么苛刻?
今天就借着多多,我们一起聊聊,那些藏在-富养-背后的坑。
02
一直以来,多多都被包裹在-乖乖女-的人设里。
这就要求她必须永远优秀、永远得体、永远符合-才女-标签。
可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一个正常人无法承受多重角色的负压,近几年多多风评很复杂。
此前,在美国留学的多多再一次陷入争议,她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照片画风是这样的:撅着嘟嘟唇,眼神酷酷的。
虽然在沙滩穿泳衣正常不过,但网友依然表示难评。
观众被-乖乖女-的人设喂养了多年。
渐渐的,多多长大了,人们发现她摇身一变变了,毫无诗书气质。
或许,黄多多本就不喜欢父母塑造的-乖乖女-形象。
这也导致她不断陷入-人设危机-,长大后的多多,经常因为个人形象被评头论足。
曾经还一度被观众嘲讽为-绝望的文盲-。
一切始于她和朋友做的读书栏目,在视频里,看似优雅大方的黄多多,一字一顿地读着儿童刊物,可说出的话却让人们大跌眼镜。
这般接二连三的基础错误,很难想象是出自一个名校的高中生之口。
似乎,公众对黄多多的宽容仅限于-优秀-范畴。
人们逻辑简单粗暴:你享受了星二代资源,就必须承受完美人设的代价。
过去,黄磊酷爱在镜头前谈论子女教育,而这也是女儿被-完美模板- 裹挟的重要原因。
多多的现状,除了父母-完美女儿-资源堆砌下的教育困境,也有社会对完美女性的期许。
03
多多的困扰,其实藏着许多普通女孩的影子。
发现没,自古以来,社会对女孩的期待始终是-纯洁的乖乖女-,稍微任何偏离都会被解读为-堕落-。
这种刻板印象久而久之无疑有许多负面影响。
一方面是女性的自我认同的撕裂,比如黄多多在采访中透露-害怕考试不及格-,深夜失眠。
富养给予的物质条件,无法填补外界恶意对心理的侵蚀。
值得深思的是,王诗龄被当作富养女儿的榜样,尤其是和多多同是参加《爸爸去哪儿》。
两位年龄相仿的姑娘,常被网友抬出来一较高低。
李湘-砸钱式养育-因英式教育强调-自信表达-而少遭非议。
王诗龄在伦敦社交季的从容、画作拍卖百万的才华,反而赢得舆论拥护。
这其实揭示一个残酷现实:
公众对女性的宽容度,与其是否符合-优雅得体-的刻板印象直接相关。
这不仅是身体上的规训,更是认知上的洗脑。
哪怕是名人之流也逃脱不了。
04
在我看来,真正的富养并非金钱的堆砌让孩子活成某个标准。
而是让ta勇于拒绝外界地定义,敢于自我表达。
是赋予孩子对抗规训的勇气,而非用资源堆砌一座金丝笼。
就像王菲谈起都镜头曾经说的一句话:你不可以去学坏,但你可以不太乖。
富养的底线在哪里?
普天之下,没有哪位父母不愿给孩子提供好的物质资源、
但山叔以为,填鸭式的物质给予只是养。
至于育,我们应该在尊重孩子意愿与屏蔽外界恶意间找到平衡。
孩子不是我们代偿未了人生愿望的机器,更不是养儿防老的工具人,所以要警惕-教育表演-。
另外一点是平衡-支持-与-保护-,重新定义-优秀-。
一旦我们被外界的标准推着走,就很容易被鸡娃推着走,以-别人家的孩子-为标准。
却忘了最初,我们只是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如此而已。
富养孩子,不是将她雕琢成一件艺术品,而是让她有权利-活成自己。
有充分的自由可进行自我探索的空间。
尤其是当下,培养孩子的心理韧性,建立自我价值感远比起孩子外在的光芒重要得多!
举报-反馈
来源:这个ID泰裤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