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市场低迷时刻寻新曲线 IP衍生与大麦挑起阿里影业增长大梁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0 13:58 1

摘要:5月19日,阿里影业(01060.HK)发布了2025财年(对应自然年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业绩,受益于线下娱乐的蓬勃发展和业务结构的多元化布局,截至2025年3月31日,阿里影业实现收入人民币67.02亿元,同比增长33%;经调整EBIT

5月19日,阿里影业(01060.HK)发布了2025财年(对应自然年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业绩,受益于线下娱乐的蓬勃发展和业务结构的多元化布局,截至2025年3月31日,阿里影业实现收入人民币67.02亿元,同比增长33%;经调整EBITA为人民币8.09亿元,同比增幅达61%,连续5年实现盈利;归属于公司所有者的利润为人民币3.63亿元,同比增长28%。

从阿里影业的分部信息来看,电影科技与投资制作宣发平台业务在收入、业绩(收入减去销售及服务成本、分配至相关分部的销售及市场费用后的剩余值)均出现了同比下滑的情况。不过,阿里影业的大麦、IP衍生业务在这两项数据上均有较大幅度的同比增长,这不仅弥补了电影科技与投资制作宣发平台业务的下滑,也带动了阿里影业整体业绩的增长。

其中值得关注的是IP衍生业务,阿里影业的该业务收入与业绩增长均超过70%。无独有偶,就在阿里影业发布财报前不久,国内另外两家影视公司万达电影与儒意影视投资了国内潮玩公司乐子天成,万达电影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目的是在电影主营业务基础上加强IP衍生品布局。

可以看到,在电影市场陷入低迷的环境下,IP衍生目前正逐渐引起各方的关注。

此消彼长

阿里影业的业务主要包括电影科技与投资制作宣发平台业务、大麦、IP衍生、剧集制作。

其中,电影科技与投资制作宣发平台业务涵盖电影票务、电影投资制作及宣发以及科技业务,是阿里影业的核心业务。报告期内,在电影票房与观影人次双双下滑的市场环境下,该业务面临较大的压力,数据显示,收入同比减少约9.61%至27.12亿元,业绩同比减少约91%至7321万元。

“当前电影从业人员共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于:如何创作出足够多的高品质电影,使远离影院的人群重新回到影院以提升观影人次;如何通过运用虚拟拍摄等AI视效技术实现降本增效,从而提升电影产业盈利能力。”阿里影业方面表示,《惊蛰无声》《东极岛》《群星闪耀时》《抓特务》《镖人:风起大漠》《欢迎来龙餐馆》《无名之辈2/3》《7天》《特立独行》《捕风追影》等多部影片将根据市场情况陆续上映或推进拍摄。

大麦则包括票务平台和现场娱乐两大部分,是近年来阿里影业在电影科技与投资制作宣发平台之外的第二大业务,在电影市场低迷时期,往往能够起到支撑阿里影业业绩的作用。

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联合灯塔专业版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总场次达48.84万场,同比增长10.85%;票房收入约人民币579.54亿元,同比增长15.37%。其中,大型演唱会票房突破26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8.1%,成为演出市场增长最为迅猛的品类。得益于演出市场的火爆,以及大麦在行业中的地位,该项业务实现收入约20.57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的6.13亿元大幅增长236%;分部利润达12.30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81亿元激增339%。

阿里影业的IP衍生业务主要包括三项,一是阿里鱼IP转授权业务,向上游版权方获取优质IP资源,通过向下游商家授权并收取授权费用实现价值转化;二是联合运营业务,与天猫平台合作,共同运营潮玩类目及IP电商旗舰店;三是锦鲤拿趣(KOITAKE)潮玩开发业务,创新性整合潮玩IP与影视综艺内容,打造并销售特色潮玩产品。

报告期内,阿里鱼授权IP商品零售额实现同比大幅增长,推动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提升超90%。目前,其IP矩阵已覆盖二次元、文博文创、影视综艺、教育体育等多个领域,已签约了三丽鸥家族、宝可梦、环球影业、蜡笔小新、Chiikawa等IP。潮玩品牌锦鲤拿趣(KOITAKE) 将潮玩IP与多个影剧综结合,打造了风格各异的潮玩产品。截至目前,锦鲤拿趣已自主研发、签约了超10个潮玩及动漫IP,包括《沧元图》《恋与制作人》等知名IP;同时,锦鲤拿趣合作影视内容已达40余部,其中多数为热播影视作品,包括《永夜星河》《白月梵星》《甄嬛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等。

IP衍生业务分部实现收入约14.3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8.28亿元同比增长73%;分部利润达3.80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18亿元大幅增长75%。

IP衍生热潮起

“目前行业还很低迷,何时能恢复到2023年时的状态还不好说。”一位影院管理公司的人士说,“现在连影院都在想办法拓展收入渠道,上游的片厂也在努力。”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国内影视公司关注到的领域包括微短剧、线下主题乐园,此外还有IP衍生。

就在阿里影业发布财报前一周,万达电影发布公告,其子公司北京影时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拟与关联方上海儒意星辰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潮玩公司北京乐自天成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不过,阿里影业在IP衍生业务方面的布局时间要早很多。而行业头部公司都选择在此方面发力,也释放出了一定的信号。

据《2025中国品牌授权白皮书》显示,2024年中国市场年度授权商品零售总额达1550.9亿元,授权金收入规模59.9亿元,连续七年保持稳健增长,现已成为全球第四大授权市场(仅次于美国、日本和英国)。

同时,随着文化产业繁荣与消费升级,IP授权已成为广为人知的商业模式。尤其二次元产业(以动画、漫画、游戏等ACG内容为核心的产业)发展迅猛,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3年间:中国二次元产业规模从189亿元激增至2219亿元,周边衍生产业规模从53亿元跃升至1023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53%。

阿里影业方面认为,在品牌授权和二次元衍生品这两大高速增长的市场中,其IP衍生业务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文娱产业分析师张书乐认为,对于影视公司而言,在产业链中植入衍生品类,可以扩大消费场景。

“仅靠电影票房这一消费场景,不仅无法做大,更容易因投资影视节目的失利而陷入困境,国外成熟经验都有影视周边联动的身影,或者说,没有周边衍生的影视作品,在商业上就不算成功,也难以良性循环发展。”张书乐说。

上海夏至良时咨询管理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大消费行业分析师杨怀玉则表示:“影视公司发力IP衍生业务,一是可以整合资源,借助潮玩提升影视IP商品化程度,创造更多爆款;二是拓展收入渠道,通过衍生品提升非票房收入,增强盈利能力;三是抓住消费趋势,迎合年轻消费者喜好,扩大品牌影响力。”

来源:中国经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