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奥赛选手于行健突发意外,年仅16岁,最后喊出:妈妈救我!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20 14:01 1

摘要:这是16岁编程天才于行健,离开世界前说的最后一句话,字里行间透露出他的内耗与挣扎。

文|竹庐拓先生

编辑|竹庐拓先生

“妈妈,我疼,救我。”

这是16岁编程天才于行健,离开世界前说的最后一句话,字里行间透露出他的内耗与挣扎。

他14岁的时候就拿下了信息奥赛辽宁省第一,是老师同学口中,乐于助人的大学霸,众人口中的奥赛天才。

于行健的离去,让很多人觉得惋惜,毕竟他的天赋可不是普通人就能拥有的。

但他父亲的讣告,却揭开了于行健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于行健究竟是经历了什么,竟愿意放弃自己的成就,离开这个世界?

01

天才的选择

于行健是大家口中的奥赛天才,也是班里名列前茅的好学生。

2025年4月1日,不是休息日,学生们需要正常上课。

一向准时到班的于行健,在第一节课开始的时候还没来。老师还以为他因为身体不舒服,这才晚到一会。

可一节课四十分钟都结束了,于行健还没来,老师下课后立刻给于行健的父母打了电话,问他们于行健究竟是什么情况。

父母也是一头雾水,儿子到上学点便直接去学校了啊,他们也不知道儿子不去学校会去哪里,他从来都不是一个会逃课的孩子。

于行健父母想着出来找一找,看看能不能偶遇他。

谁知,却得知了儿子跳楼的消息。

2025年4月1日,于行健,没有丝毫犹豫的从小区顶楼一跃而下。

据说,他跳楼的时候,眼神中没有丝毫恐慌,竟还是面带微笑。

围观群众见状,立刻拨打了救援电话,于行健的父母看到后,人都吓傻了。

他们怎么都想象不到,中午还在一起吃饭的儿子,几个小时后,居然做了这么冲动的行为。

于行健从高处坠落,情况很糟糕,在救护车上,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妈妈,我疼,救救我,”随后就被送进抢救室了。

医生进行了几个小时的抢救,都没能把这个天才少年,从死神手里抢过来。

父母得知这个噩耗,直接当场崩溃,坐在地上哭成了泪人。

16岁高二,多么好的年纪,原本他应该在学校生活中,和同学们一起享受青春,为了美好的未来奋斗努力。

于行健究竟是经历了什么,让他在如此花一样的年纪,选择了轻生。

02

别人家的孩子

别看于行健在学习上那么有天赋,但他的父母并不是高知分子,只是两个普通人。

但为人父母,谁不想望子成龙呢,谁都想看到自己的孩子学习好些,将来找个好工作,不受生活的苦。

所以当他们发现于行健智力高于常人的时候,就一直给他灌输,“你天赋异禀,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有出息,为咱们家争光!”

于行健也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学习上从未让父母操过心,每个学期奖状拿到手软,父母还经常被问育儿心得。

他的数学天赋,还是在上小学的时候,被老师发觉的。当时年龄还小的他,竟做了高年级的奥数题,而且解题思路和答案还都是对的。

老师把于行健父母喊来,告诉他们于行健在奥数方面有极大的天赋,好好培养,说不定有不一样的天地。

于行健的父母听了老师的话,把他送去了奥数补习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他就开始了参加奥数竞赛。

每次出去参加比赛,他都能载誉而归,成为了大家口中的常胜将军。

于行健被誉为“奥赛天才,”还要从一次AI+程序算法竞赛说起,当时满分是500分,他凭借着自己出色的编程能力,获得了497分,就差3分满分。

这一仗让于行健的名声被彻底打响,从此天才的名号,开始围绕着他旋转。

在大家眼里,他是奥赛天才,就必须每场比赛拿第一,不拿怎么能被称之为天才呢?

从这以后,于行健不是在学校里学习,就是在备战,准备参加奥数预赛。

高二那年,他因为成绩优秀,进入到了省队。

很多人都认为,天才有天赋就可以了,只要稍稍努力,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掌握知识点。

其实并不是,如果一个天才,光仗着天赋,不去努力的话,最后的下场与结果,只会变成下一个伤仲永。

为了这个天才的名称,于行健每天放学完成作业后,会熬夜做奥数题到深夜,房间里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验算草稿纸。

为了不让自己那么困,影响学习,半夜喝咖啡提神是他的常态。

大家的关注、期待,并没有让他觉得很荣幸,反而这些都成为了他心里一层无形的压力,压得他常常喘不过气。

父母也是,一边给他说,不要一心全扑在学习上,也要适当放松。

但他们每天给孩子说的话,十句话里面,有8句都离不开学习,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压迫呢。

长期的高压学习,让于行健的心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让他选择轻生的,还得是那一场比赛,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03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于行健从参加奥数竞赛开始,就一直是常胜将军,即使有时候名次不算太好,但起码也不差。

毕竟人哪有不失误的啊,可2025年的一次奥赛,让他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滑铁卢。

这场比赛是省队选拔赛,只有比赛成绩前七名的选手,才可以去后续的比赛继续竞争。

原本于行健对这场比赛可以说是信心满满,他想要得第一,去参加规模更大的比赛。

可是3月22日公布的竞赛通知单中,并没有他的名字,于行健还以为老师是不是搞错了,怎么没有他的名字。

直到他看到了比赛的成绩单,他排在了第十名,和第一名查了几乎100分,这让于行健备受打击。

他的骄傲,他的天才称号,在这一瞬间他觉得就像是笑话一样。

这次失利,父母并没有去安慰他,只是数落他,不努力的下过就是,连晋级赛就进不去。

于行健从这次考试结束以后,整个人的状态都很不对劲,上课偶尔走神,也不和同学们交流了,变得更加独来独往。

他的离开,大家更多的是感叹,一个天才小孩有什么想不来的啊,但很少人会考虑到他究竟是承受了多少常人不能承受的压力。

于行健父亲在儿子死后,还发布了讣告,里面有他对儿子的看法,和那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04

父亲的讣告

于行健的人生,在大家眼里可以说是顺风顺水,但从父亲的祭文中,却说他是一个“魔丸。”

回忆起儿子,于行健的父亲落下了遗憾的泪水。

他说在没有发现于行健有奥数天赋的时候,他只是一个天赋异禀的下孩子,学什么都比别人快一点,当时的于行健还是一个快乐,无忧无虑的小男孩。

可当于行健的奥数天赋被发觉后,众人的期待让他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的情绪变得阴晴不定。

起初父亲还想去开导儿子,但又觉得是欲戴其冠,必承其重。他认为这是儿子成长路上,必须经历的一点。

只有克服挫折,他将来才能成大器。

可天才之名,落到他身上后,他在家里变得目中无人。

于行健的生活起居,都是由母亲负责,他心情烦躁时,不论母亲给他说什么,他都会很暴躁,不会好好说话,甚至会朝着母亲怒吼。

有的时候甚至还会在家里摔东西,说一些很伤人心的话。

父亲形容他,说他是灵童与魔丸的结合体,曾经的他会为街边可怜的人难过到流泪。可当他取得一系列成就后,又高高自傲的看不起这个世界的一切。

觉得别人都不如他,他取得好的成绩,就是理所应当,是应该的。

更令人无法接受的是,父亲的文章中,早就提及了,他们发现了儿子不再容易快乐。

而且早就失去了学习和写竞赛题的快乐,以前写竞赛题,于行健是享受其中,后面渐渐地变成了完成任务,变成了折磨。

但父母却为了儿子的大好前途,选择了袖手旁观,甚至漠不关心。

百因必有果,就是因为他们的放任不管,才让于行健心里产生了扭曲,走向了轻生这一步。

人有的时候会对陌生人相敬如宾,却会把最狠毒的话说给最爱自己的人。

别看于行健有时会对母亲不尊重,说一些奇怪的话,但当他要离开时,说的却是让母亲救他。

这也从侧面照射出,他对母亲的爱很深沉,以至于在自己处于最低谷时,会说出这样的话。

于行健肯定不止一次发出这样的信号,暗示周边人,但大家都给他按了枷锁,认为天才就是无所不能,没有七情六欲,只有学习。

青少年的教育,一直都需要学校和家中的重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总以为自己成熟了,但他们还小,很多事情分不清轻重缓急。

一个没看好,就容易走弯路。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多给孩子一些陪伴与理解。

他们是独立的个体,不要想着去控制一个孩子,而是尊重他,引导他,让他朝着好的方向一步一步发展。

希望于行健这样的悲剧永远不要再重演!

信息来源:

中华网 2025-04-09 10:21——《天才奥赛选手于行健坠楼去世 16岁少年的悲剧引发深思》

新京报2016年2月26日——《揭秘18岁轻生“史学天才”:曲高和寡不合群》

来源:竹庐拓先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