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入万家 共赏真善美”系列讲座|刘海波:交流共振贯穿中外电影发展史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0 04:26 1

摘要:每年,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开幕前的“光影入万家,共赏真善美”系列讲座,备受影迷观众欢迎。今年适逢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5月17日,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会长刘海波以《中外电影的百年共振》为题,结合五个历史时期中外电影

每年,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开幕前的“光影入万家,共赏真善美”系列讲座,备受影迷观众欢迎。今年适逢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5月17日,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会长刘海波以《中外电影的百年共振》为题,结合五个历史时期中外电影的“共振”,回溯了中国电影的缘起与发展,剖析了中外电影交流对世界文明互鉴的意义。他说,电影是全人类的通用语言,“因为电影是共享的艺术,自然会产生情感的共鸣、文化的共振”。值得一提的是,本场讲座作为本年度系列讲座的首场,在微博进行了直播,在线观看量突破50万+。

刘海波

主讲人

交流和共鸣是电影的魅力所在

SIFF

1895年12月28日,卢米尔兄弟在法国巴黎的一家咖啡馆地下室里,用他们发明的“活动电影机”,第一次向公众放映了《火车进站》《工厂大门》《水浇园丁》等影片的片段。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公开放映电影,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但美国影史对此有异议,“他们认为是爱迪生发明了电影”。刘海波解释说,卢米尔兄弟的放映受到包括中国在内国际电影界普遍认可的原因是,“卢米尔兄弟不仅仅是把活动影像记录了下来,而且还有公共的放映,跟看爱迪生的西洋镜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有了大家集体观影的‘共享’功能,这个行为才代表着电影的诞生。”

让大家聚在一起,有交流和共鸣,是电影的魅力所在,也伴随着电影传入中国、在中国完成本土化发展的全过程。刘海波说,目前史学界考据比较严谨的“中国第一次放映”,发生在1897年5月22日的上海礼查饭店(如今外白渡桥北侧的浦江饭店),是放映师哈利·威尔比·库克携带电影机器灵图镜,从英国乘船近一个半月来上海完成的动作,“这也引发了早期电影与中国的第一波共振”。

电影在中国开始放映后,不少外国摄像师开始来华拍摄影像。其中就包括英国摄影师罗森塔尔,他在中国拍摄了约40部影片,拍摄于1901年的《上海南京路》则是其中唯一存世的作品,这也是能让世人看到早期上海南京路风貌的最早影片。“这部电影可以让我们看到当时上海的交通状况,路上的交通工具包括了小推车、自行车、轿子、马车等。”刘海波表示,通过当下的电影修复和色彩还原技术,这部作品可以客观地展现当时上海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状况。

这样的放映和拍摄,也让不少热爱新鲜事物的中国人,决定用这种方式来记录当时的社会发展。无论是民间拍摄的以京剧名家谭鑫培先生为题材的《定军山》,还是官方拍摄的记录军事训练的《秋操》,都发生在1905年。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中国电影开始了一百多年的发展与进步,并迅速融入世界电影艺术之林。

中国电影人积极进取漫漫寻光

SIFF

在中国电影诞生至今的120年时间里,中外电影的共振一直在持续进行。刘海波认为,从中国电影的第一代专业“海归”带动电影产业发展开始,一直到如今中国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人才、产业、情感的共振也从未停止过。

中国电影的发祥地在上海。第一代电影专业“海归”代表程树仁1927年编著的《中华影业年鉴》统计:截至当时,自日本、法国、美国、英国、德国留学归来进入中国影坛工作的人员有34名。他们回国后,大部分都在20世纪20年代上海各大电影公司,担任导演、摄影、翻译等技术性较强的主创职务,其中还不乏执掌电影公司制片部、营业部以及电影院,从事电影事业管理等,将在海外习得的专业知识理念带回中国,成为早期中国电影界现代性最强的一股力量。

《马路天使》海报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海报

中国经历过积贫积弱的时期,但中国人不屈不挠、奋勇争先的精神在电影发展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譬如,袁牧之于1937年在明星公司导演的电影《马路天使》,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高峰之作,被意大利影评家称为“是一个奇迹”,说“它所体现的新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竟比意大利在战后提出的要早得多”,是“经典中的经典”。直到8年之后的1945年,罗西里尼才拍出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作品《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电影开始在国际电影界成为了一支不可小觑的生力军。刘海波说,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主题表达到艺术形式都焕然一新的中国电影陆续走出国门,开始被国外电影节所关注,开始“融入了世界”,引发了中外电影观念上的共振。像《黄土地》《红高粱》《霸王别姬》等等,至今仍是中国电影的经典作品。

为了从国际市场获得支持,同时也为了进入国际市场,中国电影不断利用全球资源,拓展国际合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刘海波总结说,《哪吒之魔童闹海》如今成为全球关注的中国电影现象,无不在证明中国这一电影大国正在走向电影强国,“我们的电影科技是先进的,中国电影人积极进取漫漫寻光,民族文化自信真的很重要。”

活 动 预 告

风华正茂的亚洲电影

主讲人:汤惟杰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时间:5月24日14:00-15:30

历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强华语电影

主讲人:石川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时间:5月31日14:00-15:30

上海国际电影节终极觅宝攻略

主讲人:孙孟晋

资深影评人、乐评人、纪录片导演

时间:6月7日14:00-15:30

地点:上海群众艺术馆四楼·多功能厅

欢迎持续关注我们,第一时间掌握2025年第二十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相关资讯。

来源:河鸣经典片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