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部分演员先卷起来

天堂影视 内地综艺 2025-05-19 17:15 2

摘要:社会学家戈夫曼的拟剧理论,将生活视为一场戏剧表演,认为人们不断在“角色扮演”和“自我本真”之间寻找平衡。将这个视角移植到经常扮演各种角色的演员身上,很有意思:

作者|谢明宏

编辑|李春晖

社会学家戈夫曼的拟剧理论,将生活视为一场戏剧表演,认为人们不断在“角色扮演”和“自我本真”之间寻找平衡。将这个视角移植到经常扮演各种角色的演员身上,很有意思:

我们最接近演员的时刻有两个,一是他们沉浸在戏剧中感悟角色的喜怒悲欢时,二是他们以演员的身份为“生存”奔走时。前者是其形象的“前台”,后者则是鲜少展露的“后台”。

想卷赛道?来鹅赶考。进入第二赛段的《演员请就位》第三季,正是通过团队积分战复刻了演员隐藏的真实考验。

当他们奔袭在各个剧组之间,匆忙换上服装熟悉剧本,只为了得到一个并不起眼的机会。角色只有那么些个,竞争者数量却远远超出。难怪最近艺人退圈的新闻越来越多,你们演员卷起来,也是相当可怕。顶层演员固然有话语权,甚至掌握了顶层资源。但片场的大多数人,仍然随时处于“被选择”的无可奈何。你不知道考官会出什么题,遇到了只有硬着脑袋往前冲。

而不惮于展现修罗场的《演员请就位3》,又在真实度上遥遥领先了。如果说前四期还能看到艺人从容不迫的“逐梦演艺圈”,那么第五期就是真正的“猎杀时刻”——请暂且抛下帅哥美女的包袱,尝试在混战中灰头土脸地生存下来。举手自荐的时候,真的有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赶考即视感。如果把节目的考验比作一场试卷,那么演员们不仅要限时刷更多的分数,还要比拼临场发挥的心理素质。

内卷开启,“角色里”和“角色外”都是好戏。镜头扫过,内娱有自己的“进厂赶考”。

演员跑组实录

上一次看这么爆笑有料的演员跑组,还是《喜剧之王》里周星驰给导演展示“死尸的七种演法”。须知艺术的夸张,总是以生活的真实为基础的。看了第五期的《演员请就位3》,就知道电影绝非凭空臆构。

本期节目,堪称一部“演员片场跑组实录”。第二赛段,演员们被分成男生赛道和女生赛道,各自组成三队。男女赛道中总积分排名第一的队伍,可直接进入下一阶段。有角色即有积分,但演不好可能被导师“扣分”。如何争取更多的角色机会,就成了每个队长和队员心心念念的第一任务。

别说,节目内卷起来后,虽然演员的日子变难了,但观看体验却升级了。好家伙,硬糖君自己代入进去,都怕找不到角色给小组拖后腿。什么村妇、媒婆、酒蒙子、赌场马仔,只要有活儿疯子我都乐意演。

表面上是争取角色,实际上是片场寓言。李奕臻被惠英红一眼相中进组,原因是她在面试前就把妆造搞好了,这说明无论多么内卷,机会也一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看惠英红盯李奕臻的表情,就知道高中老师看优等生是什么心情。

王佳怡反复争取《狂飙》组大嫂的角色,让人看到了进取心。“我平常不会有很强的那种欲望或者是想要得到角色的一些想法,但是我那天有了。”尽管最后大嫂花落别家,但敢于表达对角色的渴望,也是演员身上闪光的部分。在章子怡眼中,以前一直以古装扮相示人的佳怡,换上现代装试戏确实让人耳目一新。

《演员请就位3》还充满意外因素,角色的获得与失去,心理的起伏和跌宕,都在镜头下展现得淋漓尽致。廖慧佳属于典型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我要上学》组没面上,去《狂飙》组碰运气却意外面试上大嫂,让人感慨机遇的偶然。当命运之神眷顾时,我们如何用自身的实力去抓住、去兑现也很重要。

积分压力,或者说“生存”压力,让每个演员都必须放下身段。大角色固然耀眼,但捞个小角色也比“零积分”要好。在陈凯歌面前毛遂自荐时,节目秒变大型群面现场。章子怡那儿一个钟阿四的小角色,因为“不分男女”引发十几个演员哄抢,你就知道“三不限”岗位为什么难上岸!

更具现实况味的是,《演员请就位3》也展现了考场答卷的纠结,就像临20分钟交卷一样,是去攻克最后一道大题,还是检查前面有没有疏漏。是在《我要上学》组当“备胎”,还是去《狂飙》组碰碰运气?是从一而终还是两手准备?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有的人寒窑苦守,到最后也未能转正。有的人灵活出击,有枣没枣打一杆子不吃亏。

被扣分,被换角,被成长

不同的导师风格,也就像行事各异的班主任和教导主任。看似严厉的陈凯歌,有时也像个可爱的老父亲,不太会拒绝演员的主动争取,对每个人都允诺“可以做备选演员”,但面对主演还是会一遍遍调教,不到万不得已不换角,是非常负责的导演。

看似严厉的章子怡,那是真严厉了。每喊一次cut,硬糖君都感觉监控荧幕背后传来几许透骨的寒意——剑气,是剑气!演员的表情就更懵了,这次又是哪里不对呢?不过这种风格的好处是快刀斩乱麻,明确被拒绝的演员可以快速断念,另谋生路。

如果说争取角色是“想要获得”,那么被扣分、被换角的危机就是“害怕失去”,考生心路都被你们点透了。哪怕以前成绩再好,也担心被超过后失去“好孩子”的称号。《演员请就位3》的残酷便在于此,每个主要角色都有备选演员虎视眈眈。当你没有把握住机会,随时可能被替代。套用内卷界的金句来说就是:你不学有人学,你不演有人演。

其实节目里的演员绝大多数都有表演经验,但在容错率较小的节目现场,还是表现得像个“新兵蛋子”。卜冠今上期还被陈凯歌导员夸“她可以演疯子”,在实际拍摄时却压力陡增。

被喊停几次后,她说:“非常焦灼和紧张,不知道我下一步该怎么做,我生怕做错。就像小的时候做作业,被家长不停的KO之后真的不知道答案是什么了。”嗐,疯子可不是你我认为的那样乱吼乱叫就行了,按凯歌导演讲戏,疯子也是有内在行为逻辑的。

许佳琪起初对角色的理解不足,每喊CUT一次,都能感觉她在跟自己较劲。凯歌导演也发现了,宽慰道“又在憋眼泪,不许哭啊,争取演到最好。”曹斐然在《我要上学》组一无所获,到《狂飙》组面上大嫂又被换掉,直言心情就像坐过山车。这大起大落,文松来了都得喊一声“刺激”。

但压力可以转化为动力,绝境也往往可以酝酿出生机,这在代高政和张亮身上非常典型,有中等生百日冲刺逆袭考上好大学的励志感。代高政起初找不到高启盛的感觉,经过反复揣摩,在一遍遍抽自己耳光后深深入戏。没事的时候,他就拖着俩冰袋坐在章子怡旁边盯监视器。这种随时学习的态度,导师能不喜欢吗。

张亮则是摆脱不了模特的职业习惯,走路姿态和说话眼神都不到位,急起来都在骂自己。“今天是我的至暗时刻,已经碎到不成形了。”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被章子怡调动起愤怒情绪后完成了高启强的发狠戏份。

他俩可以说是携手进步的,代高政最后找到了弟弟的感觉,张亮理解了做哥哥的心态。过戏的那一遍,张亮说心里感觉高启盛就是自己弟弟。代高政更可爱,表示“刚刚走出去的那一刻,特别相信我就是高启盛,我就想为我哥去干那几个人!”咋还演急眼了呢,这对片场“难兄难弟”不要太有梗。

“入戏”与“离席”

跑组结束暮色降临,惠英红跟演员们说:“能吃这个饭,说实在的非常幸运。我们叫这个四方饭,因为它是四四方方的。能吃到四方饭,就是代表我今天有工作。”

这是一个香港黄金时代演艺人员的经验之谈,对于忽然爆发、一度泡沫很大的内地市场则更具启发意义。硬糖君并非鼓励内卷,而是想谈在竞争机制下演员的身份认同和职业规划。

在《演员请就位3》,每个演员都在争取“入席”机会,但“入席”的前提是要“入戏”。这里的入戏,不仅是表演状态的沉浸,更是演员身份的自我认可——有没有随时把自己当成演员、用行业高标准去要求自己,有没有随时被市场和大众“抛弃”的戒惧之心?

这种戒惧之心,可以是外部鞭策,也可以是内部觉醒。吕星辰演老师一角,因为天光紧迫加之临时上马,动作设计和表演未能让凯歌导演满意。他直言不讳作为某个领域知名的演员,演成这样是要批评的。吕星辰也自我鞭策:“抛开凯歌导演对我的要求以外,我自己来看也完全没有发挥出应有水平。这句话会让我觉得后面要继续加油。”

比起大起大落的那些跑组演员,奔来走去只为一个角色的李茂看得人更有感触。也许他就象征着市场里默默无闻的大多数,时常碰壁但始终没有放弃。“我更想表达的是一种态度,就是我首先是一个演员。我对一个好的角色,对一个好的机会的渴求。”

张嘉元在节目里的大众初印象,是一个闹闹腾腾安静不下来的少年。面试老默时的眼神和动作戏,却赢得了章子怡和在场演员的嘉许。这或许就是《演员请就位3》的意义所在,用行业规范去重塑演员的职业信仰,既不辜负每一份热爱,也让点滴的进步得到鼓励和认可。像不像青春片里桀骜少年在老师培养下变成上进榜样?这份“养成”体验,你我都有份。

乐天派的刘胤君和孙丞潇,即便只是面试上了闹亲队伍里的群演,也大喊“今天终于有活了”。饶是人肉背景板,我们依然可以在小角色身上看到书写“人生考卷”的大智慧。只有小角色没有小演员,只要还在“席中”,就有被看见的机会。他日若能成为被人考古的“宋兵甲”(周星驰83版《射雕英雄传》角色),怎么不算一段佳话呢。

演技综艺一度倾向于展现“炸裂的演技”,但《演员请就位3》却无意缔造神话,而是细节化、全景化地展现演员这个职业。节目挖掘的是演员作为一个职业的平凡底色,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站稳脚跟,在面对表演困境时如何突围,在外界评价和自我评价矛盾时如何自洽。

同时,节目也是一个让观众参与筛选的系统,它将自主权交给观众,让他们去选择有潜力的演员,和这些演员一起成长,在更高规格的聚光灯下被看见。这一次,演员和观众完成了双向奔赴。

姑且不谈重塑行业这样宏大的命题,仅仅是把演员也纳入内卷视角,就已经拉近了和观众的心理距离。让一部分演员先卷起来,我们方能期待更多好戏。

来源:娱乐硬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