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8一张的撕拉片,还原明星真实样貌,眼底细纹太明显?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19 14:52 1

摘要:当一张定价358元的撕拉片照片在社交媒体刷屏时,大家惊讶地发现,这种诞生于1963年的过期胶片技术,正以“还原美女真实样貌”为名,成为内娱顶流明星与Z世代年轻人共同追逐的视觉符号。

当一张定价358元的撕拉片照片在社交媒体刷屏时,大家惊讶地发现,这种诞生于1963年的过期胶片技术,正以“还原美女真实样貌”为名,成为内娱顶流明星与Z世代年轻人共同追逐的视觉符号。

从刘诗诗的清冷怼脸照到鞠婧祎的港风碎发特写,从张凌赫的皮衣蝴蝶造型到李一桐工作室vlog中显影失败的“半张脸”事故,撕拉片以30%的废片率、过曝的噪点与颗粒感,吸引大家的注意。

撕拉片的显影过程充满随机性,过期7年的富士FP-100C相纸可能泛黄、偏绿或出现雪花纹,定焦镜头在1米距离内拍摄会模糊毛孔却强化骨骼轮廓。这种“缺陷美学”恰好迎合了当代人对过度修图的反抗。

当鞠婧祎的撕拉片原图被扒出保留了鼻翼泛红与眼下细纹时,粉丝将其解读为“对AI美颜的降维打击”;当金靖的撕拉片因高光过曝导致法令纹消失时,网友盛赞“这比十级磨皮更显生命力”。

商家深谙此道,成都某摄影机构将撕拉片定价为“拍立得的十倍”,并附赠“明星同款相框”,其话术直指核心:“我们的设备是安迪·沃霍尔给列侬拍照的同款Big Shot,显影药水里的硫化物会随时间产生不可逆的化学反应——你买的是艺术品的诞生过程。”

当刘诗诗在微博发布撕拉片九宫格时,#撕拉片怼脸的神#话题阅读量突破3亿,粉丝将显影瑕疵解读为“电影感叙事”,将废片重拍称为“开盲盒的刺激”。

普通用户模仿明星造型拍摄撕拉片,在小红书发起#撕拉片颜值审判#话题,点击量超12亿。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撕拉片的稀缺性实为人为制造。

商家通过“拍一张少一张”的口号,将富士2016年因毒性显影剂停产的旧闻,转化为“摄影工业遗产”的营销话术。二手平台上,一盒10张装的过期相纸从停产前的70元暴涨至3000元,而上海某照相馆甚至以“冷藏保存”为噱头,将废片率控制在20%以内,单张售价高达419元。

在#358元撕拉片是智商税吗#的投票中,58%的参与者选择“是”,他们说:

“所谓的真实不过是低像素的遮羞布,CCD相机、诺基亚直板机都在玩这套把戏。”

“当明星用撕拉片时,我们赞美‘缺陷美’;当素人发live图时,却被嘲讽‘毛孔能插秧’——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审美霸权?”

但仍有42%的消费者为撕拉片辩护:

“撕拉片让我在镜头前更松弛,不必担心下颌线不够锋利,因为噪点会模糊所有焦虑。”

“比起AI生成的完美假人,我更愿意为这种‘有缺陷的真实’付费,就像有人收藏错版邮票。”

当某网红在直播中向粉丝哭诉“撕拉片翻车,358元买了张废纸”时,弹幕却飘过“姐妹,这是内娱顶流同款废片,转手能卖800”。

来源:星光点点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