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李谷一第三次缺席春晚,熟悉的《难忘今宵》换了声音,引发全网感慨。
当李谷一第三次缺席春晚,熟悉的《难忘今宵》换了声音,引发全网感慨。
时间一去不复返“春晚常青树”就这么“消失”在观众眼前。
然而最近罕见露面的她面容虽布满皱纹,却大受盛赞。
李谷一曾是无数人心中的"甜歌皇后",《难忘今宵》的旋律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
四十多年前,李谷一以一首《乡恋》首登春晚舞台,从此开启了长达42年的春晚传奇。
作为春晚“常青树”,《难忘今宵》成为中国几代人心目中的“春晚”符号。
舞台上,李谷一始终那么光彩照人,精致的妆容假发搭配华丽的礼服。
这样的形象深深的烙印在每个观众的心中,也让不少观众认为岁月似乎对她格外宽容。
然而,一次偶遇,彻底打破了大众的这个认知。
网友偶遇素面朝天的李谷一,压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那个在舞台上光芒万丈的李谷一老师,私下竟然如此朴素自然。”
虽然没有了精致的妆容和乌黑的头发,但在她身上,能感受到优雅的美。
这张照片被广泛传播后,让不少网友心里一惊。
后来,李谷一在一次采访中对自己“素颜”被偶遇也很坦然:
“舞台和生活中本来就是两种样子,我年纪也大了,终于可以卸下所有伪装,做最舒服的自己。”
也的确,大众脑海里的李谷一永远都是舞台上那个“不老”的她,却忽略了如今李谷一已经80多岁。
她能坦然接受自己自然的老去,任由岁月在自己的脸上留下痕迹。
在网友看来也是一件令人“敬佩”的事情。
毕竟,在艺术圈、娱乐圈中,荧幕上的“公众人物”、“明星”为了自己的形象不塌房,无法接受“衰老!”
为了保持形象,不是利用“高科技”就是通过“化妆”来掩盖自己的年龄。
像李谷一这样“大方”摘掉假发,毫无粉黛的样子,反而让网友打心底的佩服。
当“同龄”的女星还在用厚重的粉底遮盖皱纹、用夸张的修图软件维持"冻龄"假象时。
李谷一银白的短发自然利落,眼角的皱纹清晰可见,却透着岁月沉淀的优雅气质。
有人评价,李谷一老师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蜕变。
这种真实感和底气,不光是体现在外表上,也渗透在她的生活态度上。
有知情人透露,80岁的李谷一极其规律的生活作息。
虽然现在没有了繁忙的事业,但她每天都把自己安排的很充实。
正如她所说:“老了不是放任自己的借口,而是活得更精致的理由。”
也正是这种心态,才让她坦然接受衰老。
时间不会因为任何一个人而停留,接受衰老,优雅老去。
这不是一个美人迟暮的悲剧,而是一场与时间达成的和解。
李谷一也坦然,自己确实“装嫩”过很长一段时间,只是那不是装,而是时代和舞台需要的样子。
在舞台上,她必须保持无可挑剔的形象;在公众面前,她必须维持符合期待的言行。
在她心里,自己无论多大年纪,只要站在舞台上,出现在公众面前,就必须要对观众负责。
李谷一自觉的认为:在舞台上,你就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荧幕,属于观众!
也正是这种心态,才让她成为那个时代最耀眼的明星之一。
渐渐的,李谷一减少了舞台演出,但她并没有离开音乐。
她开始转向教学和培养新人,将半生积累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歌者。
这一时期,她的形象也开始发生微妙变化,妆容淡了,服饰朴素了。
在近年的一些公开场合,她开始展示自己真实的衰老状态:
不再浓密的头发,眼角的皱纹,略微佝偻的背影。
尤其是前不久,李谷一摘下假发的瞬间,让网友瞬间悟了:
优雅地老去不是对美丽的告别,而是对美丽内涵的拓展。
不过,李谷一如今的优雅,不光光只是形象上的改变,也跟她一直以来的人生和对待家庭的态度有关。
早年时,李谷一常年奔波于各地演出,女儿成长的关键节点,家长会、生日、毕业典礼,她大多无法参与
女儿也曾因她常年缺席而赌气称她“李老师”。
丈夫肖卓能则默默承担家庭重任,甚至将家中的客厅改造成李谷一的临时办公区,方便她在难得的回家时间里处理工作。
肖卓能曾开玩笑说:"我们家有三个成员:李谷一、我和她的音乐丈。”
肖卓能因病离世,这对李谷一打击巨大。
在丈夫的追悼会上,她哽咽着说:
“没有老肖,就没有今天的李谷一。”
而正是在这段艰难时期,多年疏离的母女关系开始悄然修复,女儿肖一辞去国外的工作回到母亲身边。
“错过的时间无法重来,但爱可以重新生长”
回顾自己的一生,李谷一有着清醒的认识:
"年轻时追求舞台光芒,年老时更珍惜平凡温情。"
这种认知的转变,是一个艺术家从追求外在成就到回归内心平静的自然过程。
如今的李谷一大幅减少了演出活动,将生活重心转向了家庭和个人生活。
她在北京的家中开辟了一个小花园,种植着各种花卉植物。
每天早上给花浇水的时候,是她一天中最平静的时刻,看着它们一点点生长、开花,这种喜悦不亚于站在舞台上听到掌声。
正如她在采访中所说:“每个年龄都有专属的美丽,重要的是活出当下的光彩。”
李谷一用一生诠释:真正的优雅,不是对抗岁月,而是与时光温柔共舞。
不再为事业奔忙,不再为形象焦虑,开始享受生活本身的馈赠,这种转变不是退场,而是一种更为深刻的开场。
以最真实的姿态,演绎人生的最后一幕。
来源:小妮妮解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