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岛地铁始终以乘客需求为中心,通过延时运营、有序引导、暖心服务等系列举措,为这场音乐盛宴织就了一张安全、便捷、温情的出行网络。当天,健身中心(红岛会展)站全天总客流量超5万人次,演唱会结束后运送乘客约1.9万人次。
5月17日,华晨宇“火星演唱会”在青岛市民健身中心体育场燃情开唱,数万歌迷齐聚岛城,共赴一场山海与音乐的浪漫之约。
青岛地铁始终以乘客需求为中心,通过延时运营、有序引导、暖心服务等系列举措,为这场音乐盛宴织就了一张安全、便捷、温情的出行网络。当天,健身中心(红岛会展)站全天总客流量超5万人次,演唱会结束后运送乘客约1.9万人次。
延时运营,守护每一份热爱
青岛地铁通过精细化服务与智能化管理相结合,成功应对演唱会带来的瞬时大客流挑战,8号线健身中心(红岛会展)站延长运营至23:40,1、3号线延长运营时间至次日凌晨,依托实时客流监测系统动态调整行车安排,确保每一位乘客顺利回家。不少粉丝评论:“散场后看到地铁还在等我们,瞬间安全感爆棚!”
青岛地铁在健身中心(红岛会展)、青岛北站等核心站点部署“公安+地铁+志愿者”协同保障团队,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发布乘车指引,实现从场馆出口到地铁站台的全链条客流疏导。专业队伍与志愿者密切配合,采取增设临时导引标识、开启多个安检通道等措施,保障乘客安全有序出行。
多方的协同努力,将公共交通服务从基础出行保障升级为城市人文关怀载体,用实际行动回应市民期待。
以心换心,细节之处见温度
当城市为热爱点亮星光,总有人在看不见的地方守护着光的轨迹。
“我们送您去看演唱会!”一位歌迷因出行不便,通过爱心预约从五四广场站出发去看演唱会,途经青岛北站换乘,工作人员一路接力护送她直至出站。
“三二一,火星人!”许多粉丝想在青岛北站拍摄华晨宇演唱会打卡照,工作人员主动化身“临时摄影师”,举起手机帮忙找角度、按快门,记录下歌迷的欢乐瞬间。
凌晨1点的地铁青岛北站,站厅里新增的彩色座椅连成一片。不少次日赶火车的乘客选择留在青岛北站过夜。为妥善安置这些乘客,青岛北站扩大休息区,提供免费热水和座椅,工作人员主动守护,彻夜值守保障乘客安全。
真诚从来不是单箭头。社交平台上,屏幕那端的炽热留言为这场“音乐盛宴”写下温暖的注脚。
这场关于“热爱”的城市故事里,有轮椅扶手上传递的温情、手机镜头里校准的光影……当公共服务不再止步于“准时送达”,而是倾听每份期待,那些被小心托举的奔赴、被温柔接住的疲惫,都在为城市注入的温暖。
经验积淀,护航城市盛事
2023年7月,薛之谦在青岛市民健身中心体育馆开唱两日,附近地铁站所在线路客流量连创历史新高,收到乘客表扬30余次。2024年10月,中国队在青岛青春足球场以2:1战胜印度尼西亚队。赛前赛后青岛地铁衔接公交接驳,在原定延时计划基础上又额外加开5列次,共运送近一万人次观赛、返程,全力保障球迷出行需求。
从薛之谦的激情舞台到世预赛的呐喊助威,青岛地铁配合沿线文体类活动近百场,涵盖马拉松、啤酒节、演唱会、音乐节等活动,最晚延时至次日01:00,获得社会、媒体认可表扬,为青岛“上大分”。一次次实战锤炼,让“延时运营+动态调度+多方协同”的保障模式愈发成熟,更将服务精度延伸至每一处细节。
每一场大型活动的背后,都是青岛地铁“超前预判、快速响应、精细服务”的硬核实力,更是在班组建设带动下对“为人民建地铁、为城市建地铁”初心使命的生动实践。未来,青岛地铁将继续倾听乘客声音,以更高效的运营、更全面的举措,让每一次出行都成为城市与人的温暖对话,让每一场盛会都成为城市文明的闪耀注脚。
来源:青岛交通广播FM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