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年轻时候上春晚的次数多到数不清,红遍全国,是正儿八经的“国字号”女高音。
李丹阳这个名字,很多人听着耳熟。
她是那种在舞台上一站,声音一出来,就能让人安静下来的歌唱家。
她唱的民歌甜而不腻,带着一股特别的亲和力。
年轻时候上春晚的次数多到数不清,红遍全国,是正儿八经的“国字号”女高音。
可谁能想到,这样一位风光无限的艺术家,私底下却经历了不少常人难以想象的孤独。
60岁这年,她终于坦白说了一句:“父母走了之后,我后悔了。”
其实她的成长路径并不算顺风顺水。
1965年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文工团拉二胡的,家里条件一般,但对音乐很重视。
小时候她就喜欢哼歌,嗓音清亮,父亲看她有天赋,就鼓励她学唱歌。
后来一路考上大学,进了中国音乐学院,跟着金铁霖老师学习声乐。
那时候的她,眼里只有音乐,心里装的全是舞台。
刚出道那会儿,她也拼得厉害。
从1990年开始登上春晚,一口气唱了十几次,成了春晚舞台上的老面孔。
部队还特招她入伍,成了一名军旅歌手,连着几年都被评为全国听众最喜欢的歌手之一。
她不光在国内唱得好,在国外也开了不少演唱会,把中国民歌唱到了20多个国家。
可事业越忙,生活就越被搁置。
她不是没想过结婚,只是总觉得“等忙完这一阵再说”。
结果一等就错过了最佳年纪。身边的朋友一个个结婚生子,她还在全国各地跑演出、录节目。
有人说她是“工作狂”,她自己也不否认。
真正让她开始反思人生的,是父母的相继离世。
1993年,父亲查出鼻咽癌。
她当时正处在事业上升期,但接到消息后,立马推掉了所有安排,回到父亲身边照顾他。
那段时间,她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
2007年父亲去世后,她把母亲接到北京一起住,想弥补一下失去父亲的遗憾。
可没想到,2013年母亲又被查出肝癌晚期。
这一次,她彻底放下了所有工作,全身心陪母亲走完了人生最后的时光。
父母走后,她突然觉得整个世界都空了。
以前再忙,回家还能有人喊一声“妈”,现在只剩她一个人。
有时候半夜醒来,听到屋里静得连钟表的声音都显得刺耳。
她开始明白,那些曾经觉得可以慢慢来的亲情,其实早就悄悄溜走了。
但她没有沉溺在这种情绪里太久。她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支点——音乐和公益。
她继续登台唱歌,但更多时候是去孤儿院、敬老院做义演。
看到孩子们笑,或者老人拉着她的手说“谢谢你来”,她就觉得自己的歌声还有意义。
她也开始面对关于爱情的问题。60岁的她依旧单身,但她不再焦虑。
不是不想找个人陪伴,而是不愿意将就。
她希望那个人能理解她的工作节奏,能在她奔波的时候默默支持,而不是抱怨她“总是不在家”。
如果找不到合适的人,她宁愿一个人过得踏实。
现在的她,活得比以往更通透。
她说:“年轻时总觉得事业最重要,什么都可以往后放。但现在才懂,有些东西错过了,真的就回不来了。”她不怪任何人,也不埋怨命运,只是偶尔想起父母,还是会忍不住红眼眶。
但她也知道,人生就是这样,总有遗憾,也有收获。
她依然每天练歌,偶尔开个小型音乐会,还会抽时间去山区学校给孩子们上课。
她说,只要还能唱,她就不会停下。
60岁的人生,对她来说,不是终点,而是另一种开始。
她用歌声治愈了自己,也温暖了别人。
而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将来某一天,当她再次站在台上,能有人听懂她歌声里的深情,也能记住:别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来源:渺渺V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