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陈凯歌籍籍无名那些年里,是倪萍坚定地支持、陪伴着他,倪萍做梦都想嫁给他,可他功成名就后,却与陈红组建家庭。
在陈凯歌籍籍无名那些年里,是倪萍坚定地支持、陪伴着他,倪萍做梦都想嫁给他,可他功成名就后,却与陈红组建家庭。
结束8年感情后,倪萍从不公开评价陈凯歌,却在书里写着,那8年是丧失自我和尊严的8年,令默默付出的她成了笑柄。
然而,倪萍此生“最恨”的人,竟然不是陈凯歌,而是深爱她的王文澜,王文澜到底做了什么,被她记恨了大半辈子?
生命退化、灵魂投降、践踏秩序
成名以前,倪萍曾有过一段婚姻,丈夫是圈外人,婆家人的思想保守,接受不了女人在外“抛头露面”,要求她辞掉工作,回家相夫教子。
从小就没有安全感,只能跟姥姥相依为命的倪萍,不愿放弃自己的事业,更不想寄人篱下,害姥姥在外也抬不起头,于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跟丈夫离婚。
吃过一次亏后,她并没有“长记性”,又跟家教很严的郭达走在一起,郭达的父母嫌弃她离过婚,在家庭压力下,这段感情也走到了尽头。
不管是不知名的前夫,还是有名的郭达,都没有对她造成太深的伤害,直到遇到陈凯歌,她才知道自己可以活得那么没有尊严。
那时候的她已是知名主持,陈凯歌却籍籍无名,她知道陈凯歌有才华,从来没有放弃过这段感情,即便没有结婚,也承担了儿媳的责任。
可她的付出,并没有感动陈凯歌,她苦苦等了8年,也没等来陈凯歌的求婚,反倒在分开后不久,得知陈凯歌要迎娶陈红的消息。
体面的她从来不谈那段感情,也没有说过陈凯歌与陈红的是非,仅仅在书里“评价”了那段令她痛苦不堪的日子。
回忆那8年经历时,她形容那是一段“破坏秩序”“生命退化”“灵魂投降”的日子,沉重的十二个字,将她的屈辱与伤痛,表达得淋漓尽致。
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增多,她也逐渐释怀了,即便是曾经伤她很深的陈凯歌,她也不再记恨,真正令她放不下“怨恨”的,另有其人。
踏实的丈夫竟不是靠谱的父亲
经历了三段极其失败的感情后,倪萍对爱情和婚姻,已经不抱有任何期望了,尤其是与陈凯歌在一起那几年,她后来无数次想起,都觉得那是一段完全丧失尊严的日子。
可命运就是这么爱捉弄人,她决意不再结婚后,又遇到了一个特别好的男人,是朋友介绍给她认识的王文澜,一个大名鼎鼎的摄影师,不仅有才华,还特别体贴,令她动了心。
与陈凯歌在一起那8年,她努力扮演着好妻子、好媳妇,就为了等待那一句“你愿不愿意嫁给我”,到最后也没等到,跟王文澜在一起才四个月,她就等来了“朴实但浪漫”的求婚。
王文澜问得非常直接,问她有没有什么要求,她说想把姥姥接过来一起住,因为她在姥姥身边长大,必须孝顺姥姥,王文澜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还给她准备了“惊喜”。
原来,王文澜了解过她的成长经历,知道她有一个“重男轻女”的妈,也知道她被母亲和哥哥伤得很深,世界上唯一的牵挂就是姥姥,不管走到哪里,她都得负责姥姥的养老。
王文澜直接买下一块地,盖了一座占地两千平米的四合院,让她把姥姥接过来一起生活,她见王文澜如此“有心”,心里感动得不行,这才有勇气步入婚姻,还生了个儿子。
然而,王文澜只是个好丈夫,却不是个负责的爸爸,儿子患病期间,王文澜想的不是竭尽全力带儿子治病,而是及时止损,这对身为母亲的倪萍来说,是绝对不可以接受的。
生儿子的时候,倪萍已经39岁了,她知道这个孩子来之不易,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都不能放弃孩子,甚至因为孩子的病,跟王文澜离了婚,这是她心里永远的恨。
苦难打造的女强人
倪萍的儿子刚满月,就被医生告知患有白内障,按照当年的医疗技术,治好的概率微乎其微。
央视主持人的收入,根本不够医疗费,再加上王文澜的反对,她只能去拍电影赚钱。
正是这次转行,让她的事业更加辉煌,她成了影后,还认识了现任丈夫杨亚洲。
可她从来不觉得高兴,她宁愿不要影后奖杯,也不要现在的幸福生活,只要儿子能健康。
她记得特别清楚,带儿子去美国看病,往返的机票很贵,她只买得起经济舱,为了省点钱,谎称儿子只有一岁多。
十几个小时的旅程,她努力把儿子抱在怀里,实在抱不动了,就把厚外套铺在地上,把儿子放在脚边睡觉。
本身医疗费就贵,费城的住宿成本又高,哪怕是最破的酒店,一晚上也要800人民币,所以复查完以后,她就得立刻带着儿子回国。
每次去检查,她都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如果医生告诉她,儿子不行了、没救了,她也只能坦然接受。
好在命运对她没那么残忍,医生把她儿子的病治好了,叮嘱她说,等儿子结婚的时候,来复查一下就好了。
喜极而泣的她,含着眼泪跟儿子开玩笑说:“小虎啊,妈妈真害怕复查,不想再来这个地方了,你60岁再结婚吧!”
儿子患病的时候,倪萍对儿子“言听计从”,她自己都觉得“太过”,儿子病愈后,她开始联系老师,教儿子练字、游泳、弹琴。
她的生活越来越幸福,但拍的戏还是很苦,朋友都好奇她拍那些“苦情戏”,会不会勾起伤心事,导致情绪更压抑。
她却说拍这种戏是释放,有了之前的种种经历,她再拍这些情绪大开大合的戏,实在游刃有余,她说得轻松,闻者却已落泪。
最后,总有年轻人说倪萍活得通透,看待事物一针见血,殊不知这些“能力”,都是在血泪中锻炼出来的,她自己也说这种能力,宁可不要。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倪萍:陈凯歌让我失去尊严》
中国青年网:《倪萍感谢苦难儿子身患重病迎来艰难十二年变得更加坚强》
来源:何止电影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