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贾玲的名字再次霸占热搜——不是因为新电影,也不是因为搞笑段子,而是因为一张“又又又瘦了”的偷拍照。视频中,她扎着高马尾,穿着休闲装,下颌线清晰,笑容明媚,甚至有网友惊呼“瘦成女大学生”。
最近,贾玲的名字再次霸占热搜——不是因为新电影,也不是因为搞笑段子,而是因为一张“又又又瘦了”的偷拍照。视频中,她扎着高马尾,穿着休闲装,下颌线清晰,笑容明媚,甚至有网友惊呼“瘦成女大学生”。
这距离她为电影《热辣滚烫》减重100多斤已过去一年多了。彼时,她通过极端自律的“16+8”饮食法(每天8小时内进食,16小时禁食)、低脂低盐的食谱(大白菜、鸡胸肉、糙米饭等),以及每天6-8小时的高强度运动,硬生生从210斤减到110斤,被网友称为“逆袭神话”。
可是,在2024年底至2025年初,她的体重曾小幅反弹,引发“减肥失败”的争议。如今,她以更轻盈的姿态回归,知情人透露,这次瘦身是因她采用了“52轻断食”(每周5天正常饮食,2天低热量摄入)和更科学的运动管理,同时减少了综艺曝光,专注于新片《转念花开》的筹备。
从“圆润喜剧人”到“自律女神”,贾玲的体重变化像一场全民追更的连续剧,每一次起伏都能掀起舆论风暴。
贾玲的体重热搜,本质是一场“身材审判”的狂欢。网友一边赞叹她的毅力,一边用放大镜观察她的每一寸变化:胖了是“堕落”,瘦了是“内卷”,反弹是“失败”,再瘦则是“营销”。这种对女性身体的苛责,折射出社会对“瘦即成功”的畸形崇拜。
正如贾玲所说:“美不该被秤上的数字绑架。”当人们讨论她的体重多过她的导演才华或作品内涵时,何尝不是对女性价值的矮化?
贾玲的减重方式看似励志,实则暗藏风险。医生指出,一年减100斤远超安全范围(每月4-5斤),可能导致肌肉流失、代谢下降甚至器官损伤。她的成功背后,是专业团队的定制方案和医疗监护,普通人若盲目效仿“16+8”或极端低脂饮食,轻则营养不良,重则内分泌紊乱。正如网友调侃:“贾玲瘦了,但你的钱包和健康可能瘦得更快。”
在电影《热辣滚烫》中,贾玲饰演的“讨好型人格”角色杜乐莹,总因取悦他人而压抑自我,最终通过拳击找回力量。戏外的她,何尝不是在用减重完成一场自我救赎?曾经的她因身材被嘲笑“找不到男友”,靠自嘲化解尴尬;如今她坦言“更关注健康而非体重”,甚至投资轻食产业,从“被审视者”蜕变为“规则制定者”。这种转变,比体重的数字更有意义——它关乎一个女性如何夺回对身体的掌控权。
贾玲的体重风波,像一面镜子,照见了社会的审美偏执,也照见了普通人的健康焦虑。我们为她的毅力鼓掌,但也该清醒:真正的“女神模样”,不是秤上的数字,而是眼里的光、身上的劲,和与自我和解的勇气。
“如果有一天我又胖了回去,希望你们记住的是我演过的角色,而不是秤上的数字。” 贾玲的这句话,或许是对这场狂欢最好的回应。
来源:梦城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