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过去了,当年在工地上收到大学通知书的搬砖男孩,后来怎样?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19 11:18 2

摘要:夏天的风再一次吹来了高考的气息,再有一个月,又是一年高考季即将到来,而每年的高考都会留下很多感人的故事。

夏天的风再一次吹来了高考的气息,再有一个月,又是一年高考季即将到来,而每年的高考都会留下很多感人的故事。

你是否还记得2016年的高考生魏凯伦?当其他高考学子享受着自由,去旅游,去学驾照……而他在工地上找了一份差事,搬砖。

如今,9年过去了,魏凯伦让自己的梦想照进现实,多少人为之泪流。

1997年,魏凯伦出生在甘肃省定西市一个叫芦滩村贫困山村,家境十分艰难。

他的父母靠着几亩的农田和零星的打工收入维持生计,日复一日地在土地与劳作中挣扎。

每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在干裂的土壤上,魏凯伦的父母便开始了一天的劳作,不论是寒冬腊月,还是酷暑炎夏,他们都从未有过片刻的安闲。

这片土地地处黄土高坡,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处,可想而知,这里的生活和生产会受到十分大的限制。

家里4个孩子,一家六口人,都靠着父母微薄的收入,一家六口人住着简陋的毛坯房子,平时的生活也是格外节俭,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一家人才能吃上肉,就这也不敢多买。

父亲为了给孩子们改善生活,父母除了承包二十多亩地之外,还跟着老乡一起外出打工赚钱。

一出去就是一年,只有过年的时候,父亲才回来和一家人团聚。

家里的劳动力不在家,照顾4个孩子的重担全部压在魏凯伦母亲的身上,除了下地干活,还得照顾几个孩子的吃喝拉撒,也是积年累月。

魏凯伦作为家中小小男子汉,从小就十分懂事,除了学习之外,就是帮忙母亲照顾几个孩子,有时还会帮助母亲下地干活。

在魏凯伦的眼中,生活的困境并不意味着放弃未来的希望。

尽管身处贫瘠的土地,魏凯伦却始终坚信,通过努力,改变命运是可能的,每天放学后,他会帮助父母做些农活,晚上的时候,蜡烛的微弱光线下,他伏案苦读。

课本上的知识是他通往外面世界的钥匙,每一页翻过的书本,都代表着他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这个贫困的家庭没有给他带来优越的条件,但却赋予了他不屈不挠的精神,魏凯伦的父母,虽然没有高深的学识,却始终教导他要珍惜每一个学习的机会。

他们知道,只有知识才能打破贫困的枷锁,让他们的孩子有一天走出这片贫瘠的土地,迎接更加广阔的天空。

读初中的时候,大山中的教育不发达,魏凯伦只能读离家十分遥远的中学,每天去学需要翻山越岭走几个小时。

山路陡峭崎岖,本身就不好走,一遇到下雨天,更是难走,举步维艰。

每次,魏凯伦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走出这座大山。

高中时期,魏凯伦的生活充满了困难,课外补习班的费用让他几乎无法承担,而他家里的经济状况也让他无力购买高价的辅导资料。

没有宽敞明亮的学习环境,他只能在狭小的房间里,借着昏暗的灯光埋头苦读。

周围的同学们有着更加优越的条件,而魏凯伦却从未因此感到气馁,反而越发坚信,唯有不断努力,才能改变自己的人生。

每当夜幕降临,周围的村庄陷入沉寂时,魏凯伦却在书桌前默默奋斗。

身边的同龄人或许享受着生活的乐趣,但魏凯伦清楚,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够为自己争取一个更好的未来。

即使是遇到挫折,面对自己在某些学科上的困难,魏凯伦从未放弃过。

他会自学课本,向老师请教,甚至找学长学姐分享经验,任何能让自己进步的机会,他都毫不犹豫地抓住。

他深知,只有付出远超常人的努力,才能弥补资源的匮乏,每一天的奋斗,魏凯伦都在为自己的梦想积累着力量。

他的坚持与毅力,最终在高考的考场上得到了回报——魏凯伦以620分的优异成绩,成功地进入了国防科技大学,迈出了改变命运的第一步。

这个成绩,不仅是对他多年来辛勤付出的认可,更是对他坚定信念的赞美。

魏凯伦用行动证明了一个朴素的真理:不论出身如何,只要肯拼搏,最终就能在人生的赛道上跑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而另外一部分原因则是考虑到家庭情况,魏凯伦的家里孩子众多,经济并不乐观,而读军校不仅可以免除学费,还能够获得额外补贴。

魏凯伦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父母觉得十分欣慰,也十分支持。

不惧所有

高考后,魏凯伦也并没有放松,一心想着打工贴补家用,本来享受快乐时光的他,进去工地搬砖。

魏凯伦的工作说简单也简单,不用动脑子,就是将车上的砖头卸下来再码好,或者是将这些砖头搬到需要的地方,虽说这份工作看似简单,但十分消耗体力。

中年人干一天也会累的腰酸背痛,更不要说才刚刚满18岁的孩子,但怀揣军营梦的魏凯伦精神世界是丰富的,反而觉得,提前进行体能训练。

魏凯伦进入军校的那一刻,他的生活彻底改变了。

前途一片光明

曾经在甘肃小村庄的昏暗灯光下拼搏的少年,如今站在了严格的军校门槛前,与许多人想象中的高大威武不同,军校生活并非轻松的蜕变,而是充满了挑战与磨砺。

刚入学时,魏凯伦几乎没有任何的军训基础,身体素质远远落后于那些从小就接受军事训练的同学。

在部队式的作息安排下,每一天都充满了高强度的训练与严格的纪律,他的体能极限被一次次逼近。

然而,魏凯伦并没有因此气馁,他深知,这种磨砺的过程,正是塑造自己品格和能力的必经之路。

最初,他常常因为体能不足而气喘吁吁,但他始终没有选择放弃。

每天清晨,他都会比其他同学早起,独自一人在操场上跑步,直到脚步越来越稳,呼吸逐渐均匀。

训练场的上的魏凯伦,自己给自己加强训练,同学们表示:“他常常绑着沙袋,跑5公里。”

他知道,只有通过不懈的坚持,才能逐渐适应这里的艰苦生活,并最终超越自我。

与此同时,魏凯伦还积极向身边的同学请教,学习如何更高效地完成训练任务,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魏凯伦开始逐渐适应了军校生活的节奏,他不仅在体能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心理素质也变得更加坚韧。

2020年,魏凯伦以专业第二的好成绩,还获得“优秀毕业生”的称号,军旅生涯让当初懵懂的少年,成为铮铮铁汉。

魏凯伦,刚刚从军校毕业,眼前的选择让许多人羡慕不已:一个高薪的职位,舒适的城市生活,以及潜力无限的职业前景。

然而,他却毅然放弃了这一切,选择了一个看似平凡但充满挑战的岗位——前往新疆边远地区担任排长。

这一决定,不仅震撼了身边的同学和朋友,也让许多有过相似选择的人深感敬佩,魏凯伦的这一决定,背后是他对国家、对人民深沉的责任感和对自我价值的坚定追求。

他选择的那片土地,远离繁华都市,山高路远,生活条件艰苦,工作环境充满了未知的风险和困难。

然而,正是这样的环境,让魏凯伦感受到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写到最后

魏凯伦的奋斗历程,充满了挑战与不易,但也镌刻着一个年轻人从青涩走向成熟的痕迹。

作为一名从军校毕业的优秀学员,魏凯伦的未来本应充满了光明与无限可能,身边的同学们纷纷选择了大城市里的高薪工作,过上安稳的生活。

然而,魏凯伦的选择却偏离了常规,放弃了与他人相比优渥的生活条件和前景。

在新疆,魏凯伦不仅要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还要承担起保家卫国的责任,每天的训练任务繁重而严格,战斗准备的时刻从未停止过。

在这样孤立且艰苦的环境中,魏凯伦没有选择逃避,反而在一次次的挑战中不断超越自我。

看似平凡的工作背后,他深知每一份责任的重要性,每当回望自己的家乡,魏凯伦感受到那份对家庭的责任。

他所做的,不仅仅是对家庭的回报,更是对整个社会的贡献,新疆作为祖国的边疆,担负着许多国家战略的重任。

虽然远离家乡,生活条件艰难,但每一分付出都让他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理解了作为一名军人的真正意义。

然而,在这条看似孤独的道路上,魏凯伦的奋斗并没有止步。

最后,用魏凯伦的一句话作为勉励:“山还是那座山,但在我的眼中不再是束缚,而是祖国的大好河山!”

中青网:“搬砖男孩”国防科大毕业后主动申请赴疆

来源:漫悠芸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