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姜昆不会说相声?有些相声姜昆还真的不会!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19 10:45 1

摘要:当平台将这个问题推给我:有人说姜昆不会说相声,你认为呢?作为一个几十年的“姜粉”,我大大方方地承认:有些相声姜昆真的不会。——部分想黑姜昆的人可以划走了,你们找到了你们“满意”的答案!

网上总有人质疑:姜昆会说相声吗?还有的人直接下结论:姜昆根本不会说相声!

当平台将这个问题推给我:有人说姜昆不会说相声,你认为呢?作为一个几十年的“姜粉”,我大大方方地承认:有些相声姜昆真的不会。——部分想黑姜昆的人可以划走了,你们找到了你们“满意”的答案!

会独立思考、有正确三观的人,可以沉下心来,容我慢慢道来!

1.老舍先生在《多编好相声——在相声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将相声主要分为四种:

一种是纯粹逗哏的;第二种是纯粹技巧表演的相声;第三种是讽刺相声;第四种是歌颂的。

2.金开诚主编的《相声》按内容功能分类,将相声分为讽刺性、歌颂型、娱乐型三个种类。

3.知名网友、文艺评论家“我就是个码字的”(以下简称“码字”),在他的文章《戏说漫谈“中国相声三大表演体系”,传统、现代和三俗》中,将相声划分为传统相声、现代相声和三俗相声三大表演体系。

以上分类和概念浅显易懂,一目了然,我就不详细解释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阅。

根据以上几种分类,我们大致可以列出姜昆不会或基本不会的相声,具体如下:

1.姜昆不会“纯粹逗哏的”和部分“纯粹技巧表演”的相声

“纯粹逗哏的”相声,老舍先生举的《羊上树》的例子,还说“没有多少思想内容”,《羊上树》姜昆先生肯定没说过,相同类型的作品应该也没有。

“纯粹技巧表演”的相声,老舍先生指的是“像绕口令,贯口活,一口气说多少出戏,或者是学学歌唱,学学货声,或学学方言……”

“侯(宝林)不贯、马(三立)不柳”,侯宝林、马季一脉传承的相声表演,本来就不以绕口令和大段贯口活见长,不过姜昆作品里小贯口还是不少的,如,《着急》里模仿卖菜小贩搭档那段儿“”要省您从大处省、省个十顷带八顷……”

姜昆的柳活作品不少,不过很少用戏柳;方言作品也有,经典的不多,不过不能说不会。

2.姜昆基本不说“娱乐型”的相声

金开诚主编的《相声》中所提的“娱乐型”相声分为技巧类和笑话类。技巧类主要是“学”和“唱”,以及通过运用绕口令等语言手段和技巧,增强娱乐效果。姜昆的《学唱歌》应该就属于这类相声。

笑话类是指依靠高度夸张的语言和赏心悦目的幽默,出奇制胜,举的例子是高英培、范振玉的《钓鱼》。

姜昆的《虎口遐想》算不算这类相声?大家自行判断。

3.姜昆“不会说”三俗相声

三俗是什么?庸俗、低俗、媚俗。常有人故意混淆“三俗”和通俗的概念,误导普通观众。

三俗相声的表现是什么?内容上,“三俗相声里充斥大量荤段子、伦理哏、屎尿屁和骚浪贱等表演内容,也有一些诸如“满地爬”等洒狗血出洋相表演,格调相对较低”;结构上,“以碎段子集锦为主,不强调作品的结构也不强调节奏,在相声表演上也不强调语言艺术技巧,目的性比较强,只要是能把观众逗乐了就行。”(引自码字文章)

姜昆是当代相声界旗帜鲜明“反三俗”第一人,几十年来以身作则,即便某些人提灯定损、拿着放大镜审视姜昆的相声,也找不到他有三俗段子。即便是“三俗”包袱,也极少出现,即便算上《着急》等作品中,因刻画人物性格出现的“国骂”之类,姜昆先生的“三俗”包袱可以用指头数了吧?

客观上说,三俗相声不是从某社开始的。

侯宝林回忆说:(旧社会)说相声的臭话多,低级下流,或者叫猥亵,比黄色还厉害。

相声演员于世德(德云社高管于勾的父亲)在回忆录中也说:一次,演唱“拆唱八角鼓”的两位演员在白纸坊印刷厂礼堂,演出前使用相声“垫话”《反正话》垫场,用谩骂博取笑料。如:楚霸王,王八杵;孙猴子,猴孙子等,结果被观众轰下台去。自轻自贱,咎由自取。

回忆录中还说:十一月的某天,戏曲讲习班的主持人在散会做小结说:“文艺界哪个部门都好办,像京剧、评剧、鼓词不是都有新节目了吗?唯独相声,那里边除了低级、庸俗、拿父母抓哏,就是讽刺、挖苦劳动人民。它的前途哇……唉!”

——这些事件,直接催生了北京相声改革小组的诞生。

姜昆也不是相声历史上“反三俗”第一人。

历史上,100年多前,陈荣启老先生(曾拜师德字辈相声演员范瑞亭)因为表演相声《牛头轿》,让先人挨骂,弃演相声,改说评书;

张寿臣、侯宝林等都自发演出“文明相声”;

相声改进小组成立后,停演了《反正话》、《六口人》等拿父母、夫妻开玩笑的低级、庸俗的段子和《怯拉车》、《怯洗澡》等挖苦劳动人民的段子,又停演了《学聋哑》等拿残疾人开玩笑的段子。

——可悲可笑的是,因为时代的发展和环境的宽容,有些人又把这些段子捡了回来,视为至宝。

1982年,侯宝林发言《回头路走不得》,语重心长地说:已经进入艺术圈的相声,现在有的演员又要把它拉出去,我们三十年前扔掉的东西,有人又把它拾了起来,甚至认为是“突破”,是“创新”。回头路是走不得的。——现在相声又被很多人,指斥为“就是下九流”,侯大师是不是有先见之明?

马三立晚年,面对镜头也说过:我们不是来蒙事的,我们是说相声,我们不是出洋相,出怪声,超刺激这种逗乐我们不是。不是用超刺激的手法来可笑,那根本不可笑”。

“文艺要通俗,但决不能庸俗、低俗、媚俗。文艺要生活,但决不能成为不良风气的制造者、跟风者、鼓吹者。文艺要创新,但决不能搞光怪陆离、荒腔走板的东西”。

姜昆不会说三俗相声,不说三俗相声,是做了一个国家级非遗相声传人,而且是优秀非遗传承人最应该做的事情!

还想问一句,反对“反三俗”,算不算欺天灭祖呢?

来源:春入烧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