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贾玲新电影《转念花开》海报一官宣,评论区直接炸锅了!铺天盖地的嘲讽看得人头皮发麻,“捞钱”“诈骗营销”“连累杨紫” 的声音此起彼伏。曾经靠《你好,李焕英》和《热辣滚烫》狂揽 88 亿票房的 “国民导演”,咋突然就口碑崩盘了?这事儿啊,得从贾玲的 “三板斧” 营
贾玲新电影《转念花开》海报一官宣,评论区直接炸锅了!铺天盖地的嘲讽看得人头皮发麻,“捞钱”“诈骗营销”“连累杨紫” 的声音此起彼伏。曾经靠《你好,李焕英》和《热辣滚烫》狂揽 88 亿票房的 “国民导演”,咋突然就口碑崩盘了?这事儿啊,得从贾玲的 “三板斧” 营销套路说起。
贾玲的前两部电影,把 “营销遮百丑” 玩得明明白白。《你好,李焕英》打着 “母女情” 的旗号,用 “哭母营销” 收割 54 亿票房,当时影院里纸巾堆成山,结果后来被扒出这故事早就在小品里演过了,妥妥的 “炒冷饭”。到了《热辣滚烫》,直接升级成 “减肥 100 斤” 的医学奇迹营销,从 2022 年开始,“贾玲体重” 每隔 15 天必上热搜,首映礼直接以 “纸片人” 形象空降,34.6 亿票房就这么稳了。可观众走进影院才发现,这哪是电影啊,分明是贾玲的减肥纪录片!剧情老套、三观不正,豆瓣评分直接跌到 5.1,网友怒骂 “挂羊头卖狗肉”。
这次《转念花开》更绝,直接玩起 “增肥 45 斤” 的套路,提前曝光自己的体重波动,还说要 “揭露传销黑幕”。结果网友不吃这一套了:“上次被骗看减肥,这次又想骗我看增肥?当观众是韭菜田啊!” 更讽刺的是,宣传里说的 “女性觉醒”“反传销斗士”,在预告片里全变成了杨紫的 “励志独角戏”,传销组织的洗脑细节、受害者心理刻画全被弱化,观众直呼 “塑料味十足”。
贾玲的电影,就像流水线产品。从《李焕英》的亲情牌,到《热辣滚烫》的励志牌,再到《转念花开》的 “女性互助” 牌,她似乎找到了自己的 “舒适区”,但观众却看腻了。有影评人吐槽:“她的电影就像泡面,换汤不换药,闻着香吃着全是塑料味!” 更要命的是,她的导演能力遭到质疑。非科班出身的她,拍喜剧还能靠 “情感杀” 糊弄过去,可这次挑战反传销的严肃题材,直接露馅了。传销题材既要揭露黑暗,又要避开审查红线,国产剧《乌云之上》连尸体都要打码的前车之鉴还在眼前,贾玲却在预告里塞谐音梗冷笑话,网友直呼 “葬礼上蹦迪 —— 尴尬到脚趾扣地”。
选角也成了灾难。杨紫的加盟本是亮点,结果却成了最大败笔。这位 “古偶专业户” 第一次触电电影,就被骂 “偶像剧女主误入法制频道”,预告片里 11 次强调 “素颜出镜”“演技炸裂”,却连基本故事线都没讲清楚。粉丝痛心疾首:“姐姐还是回去拍电视剧吧,电影圈太吃人了!”
贾玲的翻车,撕开了影视圈 “流量至上” 的遮羞布。现在的电影,宣传只看热搜数量,排片只看明星流量,根本不管内容质量。《转念花开》还没开机,片方就养了 200 个水军号在豆瓣刷好评,连标点符号都不带改的。这种恶性循环下,观众正在用脚投票 ——2025 年春节档总票房较 2023 年暴跌 40%,《转念花开》的想看人数不足《哪吒 3》的十分之一。
更可悲的是,这种 “贾玲模式” 正在传染整个行业。某新人导演在路演时直言:“我们剧组现在每天开会第一件事,就是研究怎么上热搜。” 当创作让位于营销,当艺术沦为算计,中国电影的寒冬或许才刚刚开始。
大家不是讨厌她本人,而是厌倦了被当成傻子糊弄。要想翻身,她得放下 “三板斧”,真正回归创作初心。就像她在《鲁豫有约》里说的:“如果能让一个女孩避免被骗,这电影就值了。”
至于杨紫,这次合作或许是个机会。她素颜出镜、挑战反派的勇气值得肯定,但得拿出真正的演技来打破偏见。毕竟,观众想看的是电影,不是明星写真集。
贾玲的遭遇,让人想起 “狼来了” 的故事。当 “情怀营销”“流量密码” 成为圈钱标配,观众的选择其实很朴素:我们要的不过是一部尊重智商、尊重钱包的电影。希望《转念花开》能真正 “花开”,而不是 “花落”。毕竟,真诚才是打动人心的终极武器。
来源:莲乡情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