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酒而活腾格尔:卖血凑钱喝酒,劝酒不成离婚,酒上破财无数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18 23:29 1

摘要:一位穿着皮袍的中年男人,在跨年舞台上放声高唱《野狼Disco》,观众一边震惊,一边起立鼓掌。这是2020年的跨年夜,腾格尔又一次用他那带着草原风暴的嗓子,把一首流行神曲唱出了“天籁味”。

一位穿着皮袍的中年男人,在跨年舞台上放声高唱《野狼Disco》,观众一边震惊,一边起立鼓掌。这是2020年的跨年夜,腾格尔又一次用他那带着草原风暴的嗓子,把一首流行神曲唱出了“天籁味”。

有人说他是“草原的灵魂”,有人称他是“把天堂唱在人间”的男人。但很少有人知道,在他重返聚光灯之前,有那么多年,他在酒精的世界里几乎沉了底。

腾格尔,1960年出生在内蒙古鄂托克旗,兄妹五人,他排老四。父母都是当地有名的“红人”——不仅能唱,还能跳,是文艺宣传队的“骨干”。草原上的孩子,从小就跟着马头琴和篝火长大,自然耳濡目染。

天赋、环境、家庭基因——腾格尔一出场就带着音乐的底子。

1975年,15岁的他考上内蒙古艺术学校,起初学的是舞蹈。可惜人不愿意早起,天天练功又苦又累,他受不了。于是,他软磨硬泡学校,最后换成了三弦专业。前两年他不太上心,直到第三年突然开窍,自己开始写歌、作曲、唱歌。老师发现他有货,毕业后就留校当了老师。

1979年,他被派到中国音乐学院进修。第一次见到全国各地真正专业的选手,他发现自己水平根本不够,决心再学。1980年考进天津音乐学院,那时他二十出头,唱歌、创作、写词、表演都在快速成长。

说起腾格尔的成名,离不开1986年的“孔雀杯”青年歌手大赛。他唱了一首自己写的《蒙古人》,全国前十,大家这才记住了这个外形粗犷、嗓音粗粝的蒙古汉子。从此他的歌开始在全国传唱,**《天堂》《蒙古人》《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成了时代记忆。

可在这光鲜之前,他已经因为喝酒“折腾”了不少年。

他从十几岁起就对酒感兴趣。家里没人,他就偷酒喝。他母亲多次管教没用,他干脆帮亲戚邻居张罗酒席,只为了能蹭两口。那时候的他,把喝酒看成是种“自由”——尤其是在那个节制、约束还挺多的年代里,喝酒成了一种释放。

上大学时没钱,他就打零工。挣点钱全用来买酒,喝完了没钱,就去卖血。最极端的一次,他卖完血刚出医院就进了小卖部,买了一瓶二锅头,坐在马路边一口口灌。

听起来像段子,其实是事实。这不是“苦中作乐”,而是“酒瘾难戒”。从那时候起,他就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太受控”的路。

到了九十年代初,腾格尔开始红了。他是那个时代不多见的“自己写、自己唱、还唱得好”的歌手。不仅国内演出多,国外也去过,台湾、美国都开过个人演唱会。官方也认可他,国家一级演员的身份也早早到手。

成名了,有钱了,更没人能管得住他了。他开始开酒楼、组“啤酒协会”、到哪儿都要带几箱酒。

有个故事说的是,他住的楼里,有一次喝完酒路过楼下,看人家停着辆自行车,他就顺手搬回家,送给朋友。朋友吓得赶紧再送回去。邻居怀疑有人偷车,天天到处问。后来这事被揭开,大家也只能笑笑说:“腾格尔那是喝大了。”

但事儿多了就不是笑话了。“啤酒协会”的成员几乎都离了婚,包括他自己。

1990年,他和第一任妻子结婚。婚姻起初还算稳定,但他那种“喝酒优先一切”的状态,把感情慢慢耗尽。他妻子多次劝他收敛一些,可他要么敷衍,要么干脆喝得不省人事。五年后,两人离婚。

腾格尔曾在一次采访里坦白:“我是真心觉得,喝酒这事我做得不对。”可惜那时一切已成定局。

喝酒,不只败了他的婚姻,也败了他的财。

他自己说:“这几十年,光酒钱和跟酒有关的开销,没有个几百万是下不来的。”

他曾在北京开过四家酒楼,全倒闭。不是酒楼不行,是他不在意生意,整天请人吃喝、送酒免单。喝高了说话不经脑子,有人夸他收藏的玉马好看,他就当场送人。那东西,市场价几十万。

第二天酒醒,才知道昨晚做了什么,急忙去人家家里把玉马讨回来,差点哭出来。

你说他后悔吗?肯定后悔。但当时的他,又控制不住自己。

最讽刺的是,那个年代他赚的是真钱,不是今天这种流量经济。他唱一首歌,版税收入、演出收入都很高,是真能靠音乐吃饭的人。可是,他把赚的钱大把大把撒出去,换来的只是一阵酒后的亢奋和宿醉的空虚。

有一段时间,媒体找不到腾格尔了。

他也确实是“退”了——不是正式退出,而是没人再主动邀请他。他的风格、形象、作品都一度和流行审美脱节。加上生活节奏紊乱、酒精依赖,他那几年过得不算好。

直到2010年以后,国家提倡“民歌进校园”、传统文化复兴,再到近年他以“反差萌”的形象唱《卡路里》《野狼Disco》,才逐渐让年轻人重新认识这个曾经的草原歌王。

但腾格尔自己也不讳言:“我其实没多少存款,赚得多、花得多。”到了中年,钱不是问题,健康和人际关系才是问题。而这些,酒并不能解决,甚至是最大的障碍。

现在的腾格尔,不再像过去那样喝酒。不是戒了,而是学会了“控制”。

他知道,酒不能再主导他的人生。

重新组建家庭后,他变得比以前沉稳。接受采访时会笑,会自嘲,也会谈过去的错误。他说起那段“酒鬼岁月”不再逃避,也不再骄傲。

在一次节目上,主持人问他:“你现在怎么看以前那些喝酒的事?”

他想了想说:“那就是年轻。不是年纪小,而是心不够大。”

这句话说得不文艺,也不深奥,但很实在。

在那个九十年代初经济刚腾飞、文艺青年开始有舞台的年代里,很多人都像腾格尔一样,在成名、金钱、自由和欲望之间反复摇摆。

他没有染毒、没有诈骗、没有塌房。他只是沉迷于酒——一种看起来无害,但慢慢腐蚀人的东西。他不是坏人,他只是太真实、太草根、太“人”了

他成名快,吃过时代红利;也因个人问题折戟,消失在主流视线。但他也能走回来,哪怕是从综艺里慢慢复出,哪怕被年轻人当成“搞笑大叔”,他都接受。

他不是偶像,也不是英雄。但他是个值得理解的普通人。

如今的他,依旧在唱,嗓子还是那么有穿透力,哪怕唱的是《卡路里》,你也能听出《天堂》的味道。这就是腾格尔,真实、不完美、但始终有光。

所以,如果你也喜欢喝两口,不妨想想腾格尔的故事。

酒可以上桌,但别让它上头,更别让它上心。

来源:葛文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