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动画片看到的人文价值观的主导方向,你给孩子选哪种

天堂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8 14:17 2

摘要:动画片是我们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元素,我小的时候,每天六点就守在电视机旁,等待着一天中最开心的动画片时刻,为此因为时间快到了两分钟洗澡还挨过打。那时候的动画片选择很有限,而且能看时间很少,但也为人生留下了重要的记忆。

动画片是我们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元素,我小的时候,每天六点就守在电视机旁,等待着一天中最开心的动画片时刻,为此因为时间快到了两分钟洗澡还挨过打。那时候的动画片选择很有限,而且能看时间很少,但也为人生留下了重要的记忆。

我们看的动画片生产国主要有三个,以国产、美系,日系,基本这三个是主流,当时以日系的在我的圈子最为流行。很多动画片,到了几十年后,依然风靡。

那个时候,不会去思考其中的内涵,主打一个娱乐性。到了现在给孩子选择动画片的时候,也不禁回忆了一下,各国动画片的区别。

表现形式上的区别:早期作品

国产的以水墨、剪纸、木偶等传统美术为主。

美系的动画角色造型夸张化,富有喜感,后面3D较多。

日系的以手绘为主,注重细节,场景结合现实与幻想。

在情节层面的区别:

国产的以道德教育居多,比如友爱,家庭,社会价值观等。

美系的以英雄主义居多,经常是冒险故事,拯救或帮助某些群体。

日系的以成长养成类居多,比如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成熟。

在核心思想层面的区别:

国产的强调集体主义,家国情怀,道德教化,个人认为还是受儒家思想影响多。

美系的强调个人自由,自我实现,情感共鸣,勇气,平等,爱等等。

日系的探讨人性矛盾,社会批判,哲学思辩,战争,科技等宏观的主题。当然最多的还是个人成长,强调坚持这些。

在教育思想层面的区别:

国产的强调的还是道德层面的居多,如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帮助他人。

美系注重人格培养,接纳差异,提倡勇敢表达质疑。

日系较少直接说教,倾向通过主角努力过程来体现成长。

这些差异可能受文化体系和政策的影响非常大:

中国:中国动画承载文化传承使命,儒家文化强调社会和谐,动画需符合主流意识形态。欧美:个人主义传统与商业化驱动,注重全球市场情感共鸣。日本:战后社会矛盾与御宅文化催生多元表达,允许实验性题材,像一面映照社会的镜子。

当然,以上仅为整体的普遍性感觉,并非只有这一种,特别是随着全球化的文化融合,相似和共通性也越来越高。


小时候还是以日系的最为喜欢,像是《圣斗士星矢》《北斗神拳》《七龙珠》等等,(不小心暴露年龄了),一方面可能是数量上日系的比较多,而且日系的内容连续性强,循序渐进的成长,更具备游戏特征,有点像现在的网络游戏。而美系的画风夸张一些,文化上还是有差异,但想象力丰富,排第二。国产动画当时感觉太过于低幼和教条,大一点了基本就不看了。

不过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很多厉害的网友从国产老动画中分析出了很多隐晦而深刻的内容,不由又惊叹老一辈动画人的用心良苦。

说到这里,应该提一下国产动画目前最知名的《哪吒2》,个人认为在各方面算是有很大的突破,但感性上的成功是超过理性上的,由于涉及爱国情怀,也不便评价。

要想中国动漫全球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不仅是制作动画本身能力的问题,而涉及到政策、文化等多方面的问题。现在一两部动画把大众的期望值提得这么高,对后面的动画从业者来说,压力是巨大的。


回到主题,按现在的动画发展,差距越来越小,主题也越来越丰富。我个人是按年龄来分配的,三年级以下的主导美式动画,促进丰富而有创造力的思想,四年级以上再涉及日漫,促进努力和坚持的意识,国产的普遍教条味有点浓,我们这代吃过精粮的,可选的很有限,只能作为补充了。(不要跟爱国挂上钩)

当然,每个体系下都有优秀作品,最重要的还是计划和筛选,看价值观,内容,教育的形式等等,根据个体成长阶段差异来安排吧。

备注提醒:由于信息发达,不良动画也是泛滥成灾,家长们要特别注意。

来源:破茧家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