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张来自《西虹市首富》的动图曾经霸屏网络。片中那位顶着地中海发型、神情庄重却动作滑稽的足球教练,又一次把观众笑翻在地。
“大家好,我来为大家表演三口一头猪。”
这张来自《西虹市首富》的动图曾经霸屏网络。片中那位顶着地中海发型、神情庄重却动作滑稽的足球教练,又一次把观众笑翻在地。
他的出现,就像一个信号:笑点要来了。而这一切的源头,正是那位被誉为“喜剧界扫地僧”的演员——魏翔。
他的名字或许不像沈腾、黄渤那样家喻户晓,但只要他一上场,镜头里总会多出一种特别的张力。
他不是靠人设取胜,也不靠流量支撑,而是用二十多年如一日的积淀,把“配角”两个字演成了“黄金角色”。
那么,这个曾被误解为“只能演绿叶”的男人,是如何一步步站上喜剧舞台中央的?
走红前的魏翔,是许多影视剧里那个“看过但叫不上名字”的人。
他演过“妖娆妩媚”的和尚广亮(《济公传》),演过忠诚又中二的茅罡(《欢喜密探》),也演过《你好,李焕英》里只出现几秒却让人记住的讥讽中年人。
他的每个角色都像是隐藏在背景中的宝藏,一旦抖包袱,效果堪比主角。
真正让他走进大众视野的,是《西虹市首富》中那位操着标准东北口音的足球教练。
他一本正经念出台词:“三口一头猪”,搭配浮夸却自然的动作,让观众笑出腹肌。这一场戏,几乎成了该片的最大爆点之一。
而到了《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他终于首次独挑大梁,在银幕上演出一个“傻中带拧、拧中带狠”的男主魏成功,让人惊呼:这个男人,怎么现在才红?
但这份爆发式的成就背后,其实早已埋下了伏笔。
1979年,魏翔出生在四川绵阳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少年时期的魏翔调皮好动,成绩平平,似乎并没有成为演员的苗子。
但命运的转折往往来自意外。21岁那年,他参军入伍,被分配到武警重庆总队政| 治文工团,成为一名文艺兵。
也正是在这个舞台上,他第一次接触到真正意义上的表演,从此点燃了对戏剧的热爱。
服役期间,他凭借出色的表现,很快从新人中脱颖而出,不仅被授予一级士官警衔,还成为演员队队长,并立下三等功。退伍后的他并没有转去“铁饭碗”,而是考入北京电影学院03高职班。
这时候的魏翔已是24岁,比身边的同学年长几岁。他没有优势,却比任何人都努力。也正是这份沉稳,给了他未来逆袭的可能。
这段求学经历不仅夯实了他的专业基础,也促成了一段改变命运的缘分。
就在刚考入北电的那一年,他被沈腾发掘,加入了刚刚成立不久的“开心麻花”。这支日后改变中国舞台喜剧格局的队伍,在那时不过是几位年轻人支撑的小剧团。
魏翔从最底层做起,参演了《逗地主》《疯狂的石头》《倒霉阿翔》等上百部话剧。
十二年里,他出演了超过1300场舞台剧,有时一场戏要扮演六七个角色。没有镁光灯,没有鲜花掌声,有的只是日复一日对节奏、肢体和情绪的极致打磨。
观众或许在大银幕上认识魏翔,是从《欢乐喜剧人》《西虹市首富》开始,但真正把他练成“现场反应机器”的,是这数不清的舞台演出。
在这些年的沉淀之后,《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的男主角,终于等来了他。
那一刻,他不是一夜爆红,而是“蓄谋已久”。
当然,魏翔的成功并非孤军奋战。作为他的伯乐与挚友,沈腾在他的成长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不仅是最早将他带入开心麻花,也是在他与公司发生摩擦、情绪低落甚至萌生退意时,沈腾出手相助,力保他留下。
他拉着魏翔一起上《闹元宵》,搭档出演央视春晚小品《占位子》,在《西虹市首富》中为其量身打造角色,还总在采访中“捧杀式”夸他:“跟魏翔搭戏太难了,我根本忍不住笑。”
在娱乐圈里,贵人不少。但能在关键时刻给你信任和机会的知己,是奢侈品。
魏翔幸运地遇到了沈腾,也用真诚和敬业,把这份幸运变成了自己的底气。
随着魏翔的名气水涨船高,网络上甚至出现了“含翔量”这一说法——观众评价一部喜剧片好不好笑,不看剧本、不看流量,只看有没有魏翔。
这种“演员本身即为笑点”的罕见地位,来自于他对角色的真诚。
他从不哗众取宠,不强行抖包袱,也不争戏份。即使如今当上男主角,他依旧谦和地说:“我不介意继续演配角,只要角色好。”
正因如此,他也被称作“内地吴孟达”。他们一个是港片黄金绿叶,一个是内地喜剧压轴演员;他们的共同点是,无论站在什么位置,都能让观众安心。
他们不依靠颜值,不需要噱头,只靠一身演技,把喜剧做出质感。
回看魏翔的来时路,他用23年的时间走完了别人五年就想完成的爆红之路。他不急、不躁、不喧哗,却一次次用作品和角色证明:只要坚持,迟到的掌声终会响起。
就像他曾在采访中说的那样:“谁是第一个相信我能当男主角的人?我自己。”
这句话,就是他一路走来的答案,也是一代演员的骄傲与底气。
因为他知道,真正的演员,从不争戏份,只争一口气。
来源:洛子帅品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