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云金离开德云社十五年,为什么没有再拜师,李琦老师看得很透彻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18 14:35 2

摘要:这问题看似简单,背后却藏着师徒恩怨、行业规矩和个人选择的复杂博弈。

相声圈里有个“未解之谜”,

那就是曹云金离开德云社整整十五年,为啥死活不再拜新师父?

这问题看似简单,背后却藏着师徒恩怨、行业规矩和个人选择的复杂博弈。

李琦老师曾一针见血点破其中门道。

曹云金这些年的发展,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全国巡演,场场都是座无虚席,票卖得相当快,连不少大热城市都得提前抢票,

更别提那些小城市了。

淄博剧院的“解压相声”专场就属代表,那一晚现场简直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不少人笑得眼泪都往下掉。

他搞的“云端抖包袱”直播,更是打开了一条新路,点赞数说出来都惊人,

轻松破2亿,堪比过年春晚现场的热度。

权威媒体更是直接找他为自己代言卖茶叶,这种级别的合作可不是谁都能拿下。

更别提天津的官方账号“你好天津”,专门拉着他拍海鲜宣传片,这待遇简直是头一份。

他现在的风头完全不输那些顶流明星,

甚至靠自己走得更远,没了师父也照样混得风生水起。

曹云金离开德云社,那根本不是简单的钱没谈拢那么回事,放大点看是信任碎了一地。

先说早些年的德云社,日子过得可不算滋润,穷得揭不开锅,

靠几个徒弟拼命跑场子才勉强撑着。

曹云金,那是顶梁柱,天天东奔西跑累得够呛,挣来钱也不少,

可得上交给郭德纲不少份,“敬师费”名号挂得响,可徒弟的心里那账怎么都算不过去。

2010年那场郭德纲的生日宴,说是欢聚一堂,最后却成了闹心的开端。

师娘王慧直接当场跪下,这一幕搞得曹云金左右为难,谁看了都能脑补出个“忘恩负义”的剧本。

偏偏曹云金想的完全不是这样,真正让他郁闷的是,他辛辛苦苦干活,想要合理的回报,

可这一跪等于拿道德锁住了他,不过是个辛苦打工人,还得被人用情义压得喘不过气。

像这样明里暗里被绑架,换谁愿意心甘情愿留下?

结果也是注定的,曹云金没办法再像从前一样待在德云社了。

不光是钱的问题,是彻底没法再相信师徒之间还能平等相待,

换了是别人,早就丢下不干了。

挣脱传统束缚

曹云金离开德云社后的多年里始终坚持不拜新师父,引起不少争议,

甚至有人直接批评他不守规矩,还扣上“欺师灭祖”的大帽子。

不过,他这种做法也不是完全没有理由,毕竟拜师在相声圈里可不只是走个形式,

说拜了就完事了,而是像签了张无法撤销的“买身契”。

从此师父说啥徒弟就得跟着做啥,演出接活都得看别人的脸色,

连自己的收入分配都没法自己主导。

作为曾经德云社的一员,曹云金就是被这“规矩”捆得死死的典型。

辛苦打拼那么多年,成天为了演出忙前忙后,可收入却不能自己掌控,还得乖乖听安排。

经历了这种被动局面,他早就有了自己的想法,

就是绝不能再让这些规矩束缚住自己,把自由给丢了。

如今,他搞直播也行,拍电影也行,想上综艺就上综艺,

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打拼。

这种自由自在的工作状态对他而言也许更像是鸟儿挣脱了牢笼,

不用再受繁琐的规矩限制,自然更不会去拜师让自己重新陷入过去那种境地。

李琦观点的印证

李琦老师对曹云金离开德云社十五年未再拜师的现象曾发表深刻见解。

他认为传统师徒不仅传授技艺,更需承担生活起居的照料责任,

徒弟对师父的敬重贯穿始终。

这种情感使曹云金无法彻底割裂与德云社的关联,

也难以与其他名家再建立新的师徒关系。

而他认为曹云金创立的“听云轩”虽规模较小,

却凭借灵活的运营模式,在年轻观众中积累起独特口碑。

一句话那就是,从艺这行还是能耐最重要。

他的这种观点非常有道理。

在相声圈里,师承这事十几年前那真算是一道槛,辈分和门派跟个身份标签一样,

谁有好的师父,机会自然就多。

但现在观众口味变了,谁还盯着你师从谁啊,

人家只管你是不是逗得了人,能不能让他乐。

像曹云金,不一直被说没进郭德纲门吗,可人家抖音上那直播,粉丝一个劲地往里涌,

人坐屏幕前谁关心他有没有拜师啊,盯着的就是他能不能讲段子、抖包袱。

要是包袱够响亮,直播间里弹幕刷爆,全是夸他好笑的,笑声估计都快从屏幕飘出去了。

要是包袱不响,观众立马就开始吐槽没意思,这反应比谁都诚实。

现在眼里放师承的观众是真不多了,他们才不论你跟谁学过,嘴上功夫得硬才行。

曹云金就一人一张嘴,在这点上真是把笑果为王发挥得彻底。

传统行规需革新

曹云金这事啊,给相声界打了一声警钟,师承制度也该跟着时代变变了。

年轻人学相声,才不想像从前那样被规矩压得喘不过气来,

过去拜师还要签“卖身契”,连接个活儿都得问师父,

现如今追求自由的年轻人根本不吃这一套。

你看脱口秀的李诞、庞博,没传统师父,照样火得一塌糊涂,

他们一个个靠自己的创意和能力,直接俘获大批观众。

这行业讲究的是表达和新鲜,环境宽松了,

那些脑袋瓜子灵光的创作者才能更好地发挥。

反观相声,要还是抱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不撒手,

这跟脱口秀这些新行业一比,就显得没劲了,迟早得被观众抛下。

相声得打破那些老规矩,给年轻人多点创作空间,

他们脑袋里点子多着呢,就该让他们折腾折腾,

这种新鲜劲,说不定还能让相声使劲上几个台阶。

师承那套框框,确实得想法子给卸卸了,

不然,这行要真跟不上观众的胃口,那才能叫危险呢。

来源:小Q聊电影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