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林火山》戛纳首映:高圆圆尴尬,梁家辉2连骂,古天乐别拍我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8 13:28 2

摘要:之前写了一篇文章预测《风林火山》票房将会剑指25亿,可从戛纳首波口碑反馈来看,可能最终票房不会超过2个亿。

完了,啡哥预测票房又要被打脸了。

之前写了一篇文章预测《风林火山》票房将会剑指25亿,可从戛纳首波口碑反馈来看,可能最终票房不会超过2个亿。

正所谓去的时候兴高采烈,可看完电影,大家又都在郁闷:麦浚龙你这到底拍了个啥玩意儿啊?

从现场观众熙攘的鼓掌声中,不难看出三位主创的心思,用影迷的话来调侃,那就是高圆圆尴尬,梁家辉遭遇2连骂,古天乐一脸茫然,别拍我!

一、《风林火山》戛纳首波口碑出炉。

戛纳电影节,全球电影人的盛宴,每年这个时候,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这里。

2025年,共有两部华语电影入围,一部是毕赣导演,易烊千玺和舒淇主演的《狂野时代》,入围了主竞赛单元,要冲击金棕榈奖。

另外一部便是麦浚龙执导,金城武、梁家辉、刘青云、古天乐、高圆圆等人主演的《风林火山》,入围了戛纳午夜首映单元。

单从这阵容来说,可算得上港片迷的梦幻组合,尤其能在大银幕看到息影8年的金城武,真叫人期待满满,再加上高圆圆,这位内地女神加盟,影片又多了几分神秘色彩。

首映前,红毯上的星光,简直闪瞎眼。

梁家辉一身西装,气场全开;古天乐低调却不失风度;高圆圆一袭长裙,优雅迷人;导演麦浚龙更是意气风发,仿佛已经预见到影片大获成功的场景。

媒体的闪光灯此起彼伏,粉丝的尖叫声不绝于耳,一切都预示着这将是一场视觉与情感的盛宴。

然而,期待越大,失望就越大。这部《风林火山》,就像是一场华丽的烟火,绚烂却短暂,留下的只有无尽的困惑和尴尬。

影片放映结束后,掌声稀稀拉拉,观众们的表情各异:

有的人皱着眉头,仿佛在努力回忆自己刚才看了什么;

有的人直接打起了瞌睡,靠在椅背上,嘴角还挂着口水;

还有的人,则是一脸茫然,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疑惑。

首波口碑出炉,一句话概括,那就是睡倒一大片。说是评论“两极分化”,但负面的声音显然占了上风。

英国电影杂志《Screen Daily》直言不讳:“缺乏情感与叙事连接,观众必须花费大量的精力才能搞清楚角色关系,或是他们为什么出现在故事中,及在故事消失。这意味了很难融入这绝美的香港,导致全明星的演员表演不那么重要。”

最后更指出,这部电影更适合的展现形式应该是剧集,而非电影。

国内的豆瓣网上,已出现了160多条关于本片的评论,其中打了一颗星到两颗星的观众占比相当大,部分差评观众认为本片让人看不懂,造作,让人昏昏欲睡。

但也有不少观众赞赏这部电影风格独特,颇具野心。

啡哥摘录一些短评,供大家参考:

短评一:

对不起麦浚龙,午夜场实在太困了,好几次都睡着了,然后被突然的枪声惊醒。画面的精心设计掩盖不住剧情的羸弱,但高圆圆真人真的太美了。

短评二:

无从得知电影最初的样貌,但就现在的版本放大了《僵尸》中对造型、升格镜头和视觉特效的过度依赖。

重头戏的空间调度和剪辑混乱不堪,所有室内置景全是网红工业风,如同下雪的香港成为统一的背景板,站在其中的主角们随时都像在凹造型拍时尚大片。

失望之余也很可惜这个卡司和这么庞大的制作,导演和团队一起耗了那么多年,最终结果却是这样(无论是谁造成的)。

短评三:

睡也睡不好,看也看不下去,太痛苦了,电影中每个人都在装什么?各种细节感受到麦浚龙真的很自恋,国内能别上吗?这样还能继续成为影迷嘴里的传奇。

诸如此类的差评,还挺多的,《风林山火》首映口碑崩成这样,还是很少见的。这可能比去年陈可辛《酱园弄》的戛纳口碑还要差。

一旦口碑崩盘,票房也只能呵呵一笑了。

二、调侃主创。

《风林山火》首映后,主创三人的微表情被摄像机捕捉到了。

第一位是高圆圆。

对于这位女演员,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她的美貌和演技,一直备受认可,拍这部电影的时候,她的孩子还未出生,首映女儿都读小学了。

这次,在《风林山火》中的戏份少得可怜。整个电影里,她的镜头加起来不超过10分钟。这对于一位主演来说,简直就是“花瓶”。

首映结束后,高圆圆的脸上写满了尴尬。

有人调侃她内心OS:“导演,tell me why,搞了这么久,老娘戏份就这点点,但愿我没演过,你咋还叫我来戛纳,这并不是戛纳,这是尴尬好吧!

这话虽然是玩笑,但也道出了高圆圆的无奈。

其实,高圆圆在片中饰演的是一位心理医生,本来应该是一个重要的角色,但不知为何,导演在剪辑时,大幅削减了她的戏份。

这让高圆圆在红毯上,虽然光彩照人,但内心却五味杂陈。毕竟,作为主演,在正片里却成了“打酱油”的角色,这换谁都尴尬啊。

第二位是梁家辉。

妥妥的老戏骨,演技毋庸置疑。可是,光2025年,他的两部作品遭遇口碑滑铁卢。

先是《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因为剧情改编和角色塑造,遭到了原著粉的狂轰滥炸;现在,《风林火山》又因为“看不懂”而被骂,梁家辉遭遇“2连骂”,苦不堪言。

在首映后,梁家辉的脸色并不好看。

有人调侃他:“完了完了,射雕后又要被骂了,我这么大年纪,拍了一辈子电影,2025年被两连骂,真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虽然我演的很好……

这话虽然是自嘲,但也透露出梁家辉内心的无奈。

其实,梁家辉在片中的表演,依然是可圈可点。他饰演的是一位为警队服务的心理专家,角色复杂而深刻。

然而,由于影片整体的叙事混乱,导致他的表演也显得有些无力回天。这对于一位老戏骨来说,无疑是一种“屈辱”。

第三位是古天乐。

这位香港影坛的“劳模”,每年都有多部作品上映。

可是,《风林火山》首映结束后,当掌声响起时,古天乐的脸上却没有丝毫的喜悦,反而是一脸的困惑。

有人调侃他:“他们为什么鼓掌,这很好吗?你们能看得懂嘛?不对,我在这干什么,别拍我了。

这话道出了古天乐内心的不解。

其实,古天乐在片中的戏份并不少,但由于影片的叙事方式过于艺术化,导致他的角色也显得有些莫名其妙。

这让他在面对掌声时,感到了一种深深的困惑。

这次,主演金城武逃过一劫,《风林火山》入围戛纳之后,导演麦浚龙联系金城武,他的经纪人以档期安排冲突为由推脱了。

他都已经息影8年了,哪来的档期冲突?明明在日本种菜、旅游就是不来,有人调侃金城武:“别说我主演了,继续隐身。”

三、《风林火山》为啥口碑崩盘?

导演麦浚龙,曾经以《僵尸》一片成名,收获了出色的口碑。

但到了《风林火山》,他的野心却显得有些失控,他想要的不只是一部警匪片,而是一部“人性史诗”,结果却拍成了一部让人看不懂的视觉实验。

这种风格独特的尝试,却并没有得到观众的认可。相反,观众们觉得影片故弄玄虚,叙事混乱,角色关系不清,让人看得一头雾水。

啡哥并没有去戛纳观影此片,从豆瓣短评得知,麦浚龙应该是犯了两个错误,让《风林火山》直接沦为极具风格化的“作者电影”。

其一、犯了翁子光《风再起时》的错误。

麦浚龙的问题在于,他试图用文艺片的手法去包装商业类型片,最终两头不讨好。

叙事上,多线并进、频繁闪回、角色动机模糊,普通观众看得云里雾里;视觉上,虽然铜锣湾雪景、青灰色调极具风格化,但过度追求形式感,反而让故事本身变得支离破碎。

最致命的是,剪辑的灾难性处理。原版据说长达7小时,最终被压缩到132分钟,导致关键情节缺失,角色塑造单薄。

高圆圆戏份被删、梁家辉的角色沦为背景板、古天乐的杀手线虎头蛇尾,演员的付出全被剪辑拖累。

这种“文艺病”并非孤例。

此前翁子光的《风再起时》同样陷入类似困境。郭富城和梁朝伟的演技无可挑剔,但影片过于沉溺于历史氛围和文艺表达,节奏缓慢,商业元素薄弱。

当时我是这样评价《风再起时》:

王家卫风格加上香港编年史,从40年代跨越到90年代,全片无劲爆点,索然无味,剧情平淡无奇,完全文艺风格,不知道为啥拍了一部大众欣赏不来的电影。

最终只收获4904万票房,以及豆瓣6.1分口碑,《风林火山》大概率是一部二号《风再起时》。

其二、和邱礼涛背道而驰。

邱礼涛的电影虽然没啥深度,但是观感上,确实照顾了普通观众,他深谙商业片的生存法则:节奏快、冲突强、情绪到位。

《拆弹专家2》里,开场10分钟就炸机场;《扫毒3》哪怕剧情再扯,枪战和爆破戏也绝不含糊。观众或许记不住故事细节,但至少能记住几场酣畅淋漓的动作戏。

再看看麦浚龙,他追求的是“高级感”,却忽略了类型片的基本逻辑。

《风林火山》里,雪景、慢镜头、意识流对白堆砌成山,但观众最想看的警匪对决、角色交锋却被稀释得七零八落。

邱礼涛是让观众爽,麦浚龙是让观众猜,猜剧情、猜隐喻、甚至猜自己到底看了个啥。

更关键的是,邱礼涛懂得做减法,故事主线清晰,角色动机明确,哪怕拍得再爆米花,至少能让观众轻松跟上节奏。

可这个麦浚龙却沉迷于做加法,把哲学思考、社会隐喻、美学实验全塞进一部电影,最终变成一锅夹生饭。

说白了,邱礼涛是个普通厨师,知道观众爱吃什么就做什么;麦浚龙是艺术家,只想做自己觉得高级的菜,不管别人咽不咽得下去。

《风林火山》的口碑崩盘,或许在美学上有突破,但作为一部商业片,它无疑是失败的。

四、结语。

《风林火山》大家谨慎期待,如果暑期上映,票房也不会好到哪去,可能喜欢的观众会极致喜欢,不爱看的观众,送给他电影票,也懒得去。

本质上是一场理想主义与商业现实的惨烈对撞。麦浚龙想用胶片雕刻人性史诗,资本却只要“能过审的2小时警匪片”;演员们赌上职业生涯,换来的却是支离破碎的成片。

这不是电影,是行为艺术——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对于《风林火山》戛纳口碑,大家有话说吗?

来源:电影票房预告片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