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雷公因为一些常人难以理解的行为和操作,曾遭到网友的广泛批评。尤其是在他公开与儿子川川的聊天记录后,很多人对他的父子相处方式感到不适。其中一点就是他对儿子一直用“您”来称呼。在传统观念中,“您”通常用于对长辈或值得尊敬的人表达礼貌,很少有人会这样称呼自己的孩子,
雷公因为一些常人难以理解的行为和操作,曾遭到网友的广泛批评。尤其是在他公开与儿子川川的聊天记录后,很多人对他的父子相处方式感到不适。其中一点就是他对儿子一直用“您”来称呼。在传统观念中,“您”通常用于对长辈或值得尊敬的人表达礼貌,很少有人会这样称呼自己的孩子,因此很多人都觉得雷公的说话方式很奇怪,甚至带有阴阳怪气的感觉。
昨天,雷公通过抖音视频首次回应了这一问题。他说自己从二十多年前开始就一直用“您”来称呼儿子,原因其实非常暖心。那是在川川第一次走丢的时候,他写的寻人启事上就用了“您”字。他认为,“您”是“你”放在“心”上面,表达了他对儿子深藏于心底的牵挂。他在第一张寻人启事里深情地写道:“川川,您在哪里?您是妈妈的浏阳河,您是爸爸的什钟山,宝贝,您快回来吧!”此后多年,无论写微博还是记日志,他都坚持使用“您”这个字。找到川川之后,他也曾和儿子沟通过这个问题,问以后是否还继续用“您”。川川表示无所谓,怎么都可以,于是他们依然保留了这个习惯。
不过,在2024年9月时,雷公给川川写了一封信,希望他能回家过中秋节,并在信中说明这是最后一次用“您”称呼儿子,今后会改用“你”。采访者对此有些疑惑,不明白为什么之前一直用“您”,现在却要改变。雷公解释说,是因为网上有很多人指责这种称呼方式不合适,而且当时他和儿子的关系并不好,所以决定做出调整,尝试更普通的父子交流方式。从此,他开始用“你”来称呼儿子,只是外界可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我们作为普通人,常常容易忽视别人的处境和情感。雷公只是一个失去孩子的父亲,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漫长寻子之路,这份执着和付出令人动容。而当他终于找到儿子时,却发现川川的生活条件比自己家还要优越,内心难免产生复杂情绪。他也许会怀疑:是不是因为养父母家更有钱,儿子才不愿意回来?也许还会因害怕再次失去而感到不安。这些情绪对于一个寻子多年的父亲来说完全可以理解,但真正愿意站在他角度思考的人却少之又少。
我们都习惯用自己的标准去评判别人,却很少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换作是我们自己,是否能做到同样的坚持和付出?或许,我们应该多一些包容,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同理心,少一些偏见。
来源:小乔神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