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节目以黄鹤楼古诗背诵挑战开场,成员需限时记忆诗句并完成解密任务,郑恺的“诗意拆解”与范丞丞的“复读机模式”引发笑料,这个环节还处在慢综艺的节奏里。但紧随其后,篮球馆展开百人拔旗对抗赛,李晨、郑恺与大学生版“大黑牛”“小猎豹”上演力量对决,宋雨琦与张真源的敏捷表
最新一期《奔跑吧》看完了才知道网友说的“这才是熟悉的跑男”是什么意思。
《奔跑吧》已经来到了第13季,最新一期挑战节目史上最长马拉松13公里,不得不说,这个数字很应景。
节目以黄鹤楼古诗背诵挑战开场,成员需限时记忆诗句并完成解密任务,郑恺的“诗意拆解”与范丞丞的“复读机模式”引发笑料,这个环节还处在慢综艺的节奏里。但紧随其后,篮球馆展开百人拔旗对抗赛,李晨、郑恺与大学生版“大黑牛”“小猎豹”上演力量对决,宋雨琦与张真源的敏捷表现成为焦点。不知道多少观众梦回往季跑男百人拔旗障碍赛现场,渐渐开始有了古早跑男的热血感。
最燃爆的环节当属东方马城五吨铲车拉力赛,成员需合力拉动载重铲车跨越减速带,李昀锐与张真源的爆发力、沙溢的“喜剧式发力”让观众直呼“真实又心酸”。以前拉火车,现在拉铲车,观众看到的只有众志成城的团魂。
以至于在最后,节目以武汉园博园13公里马拉松接力赛收尾,将全期推向高潮。
13公里马拉松:团魂具象化的燃情时刻
马拉松分为10个赛段,总长13公里,成员按随机分配的500米至3000米距离接力。在行程开始前,已经通过比赛获得了部分赛段信息,所以在最后能看到“信息碎片”的悬念安排:孟子义首棒压力、沙溢末棒冲刺、郑恺与李昀锐双赛段攻坚,特别是李昀锐跑了4000米两程马拉松,,既考验个人体能,更需团队策略。
沙溢:背负全团希望的“末路狂奔”
沙溢作为马拉松接力最后一棒,背后贴着兄弟团十人全部的名牌,肩负着兄弟团全员的希望,计时一开始就埋头开跑,网友全程“从来没见过跑这么快的沙爹”。他以“从未见过的速度”全力冲刺,风阻与体力消耗下仍咬牙坚持。临近终点时,全体成员下车陪跑呐喊,连从来不跑步的孟子义都在奔跑为沙溢加油,节目到这里,团结一致的跑男精神在这最后100米具象化了。
李昀锐:运动战神的封神之战
让人特别惊喜的就是李昀锐了,一期节目下来印象硬是从“不了解”转换成了“身体很好且很阳光的大男孩”。
13公里的行程,李昀锐一人扛下4000米两程马拉松,赛前精准规划配速,赛中稳定节奏并安抚队友,明明是跑最多的一个人,却在平等的给予每一位同伴鼓励和肯定,特别是那阳光灿烂的笑容,很难让人相信是跑完4000米的人,反而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特别是冲刺阶段,甚至摄影师都追不上镜头,跑后谦逊复盘“还能更快”,被赞“专业运动员级表现”。
全员共赴:团魂燃烧
节目前期“拼赛段信息”中,成员因任务屡屡受挫,印象很深的就是郑恺的那一句“真正的跑男也不是一直会赢的”既道出了拉铲车环节成员们没有胜出的遗憾,但也表述了这是正常现象:没有人会一直赢。而马拉松的团结反差形成强烈共鸣。范丞丞、宋雨琦等非运动型成员拼尽全力,节目设计将未到场的周深、白鹿都带上了,让观众看到“跑男精神”的回归——胜负之外,携手共进才是核心。
对比与反思:往季情怀与当下价值的交融
为什么会对这一期节目做特别说明?因为让人看到了往季的初心。
此前几期《奔跑吧》尝试“职场博弈”“城市漫游”等轻综艺模式,虽具创新性且紧跟潮流,但被部分观众认为“少了热血感”,开始入坑跑男就是“热血”二字,想要看的是成员一起挑战完成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本期通过高强度竞技+情感共鸣的组合拳,回归“奔跑”本质:撕名牌、拔河等经典元素被马拉松接力替代,更强调体能与意志的极限挑战。
什么叫跑男,动起来的才是。
忠实观众提及《奔跑吧》最深刻的印象会是什么?
早期“龙舟赛”的同舟共济、“黄河大合唱”的震撼、“横渡长江”的团结、“联合国演讲”的勇气、以及“撕名牌大战”的纯粹竞技快感,不是观众走不出来,而是当下人最需要的就是这种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
本期的“复古闯关+马拉松”证明:观众始终渴望真实、热血的集体叙事。正如网友所言:“跑男的灵魂不在游戏多花哨,而在兄弟并肩时眼里的光。”
来源: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