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厨隋卞出走,新号打爆老东家!揭开MCN的遮羞布,这波你站谁?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18 06:07 1

摘要:最近,一则“MCN要求隋坡停止侵权”的话题在B站和知乎引爆舆论。故事的主角,是一位你或许见过但没记住名字的大厨——隋坡,国宴大师郑秀生的徒弟,刀工扎实,讲解通俗,菜香扑屏。

“明明是你先动的心,后来却是我动了刀。”这句话放在隋坡和MCN的恩怨上,别提多贴切。

最近,一则“MCN要求隋坡停止侵权”的话题在B站和知乎引爆舆论。故事的主角,是一位你或许见过但没记住名字的大厨——隋坡,国宴大师郑秀生的徒弟,刀工扎实,讲解通俗,菜香扑屏。

但更精彩的不是他的厨艺,而是这出反转大戏:从MCN运营的账号出走后,隋坡另起炉灶,两个星期就拉起百万粉丝的新号,而旧号却因为“没人看了”而开始掉粉,最后反过来咬他“侵权”?

这是维权,还是“维饭碗”?这事儿咱得扒一扒。

MCN“功不可没”?别拿包装当实力的遮羞布

首先来厘清一下事件的前情:

隋坡原先签约于某MCN公司,账号由MCN团队运营拍摄。视频风格主打“老派大厨讲菜谱”,有专业感也有人情味。可真正让这个账号火起来的,并不是多酷炫的剪辑或者运营手法,而是隋坡本人的“厨艺+人格魅力”。

这点其实从两个关键细节就能看出来:

一方面是账号更换制作团队后内容质量急剧下滑,观众纷纷留言“没有隋老师,菜都不香了”;另一方面是隋坡新开的个人账号仅靠一个徒弟操作,两周时间粉丝破百万,点赞量远超旧号同周期表现

讲难听点,MCN可能连自己都低估了隋坡的个人IP含金量。

可问题来了,到底是谁成就了谁?

MCN团队觉得:“我们包装你、剪辑你、运营你,才让你红起来。”这话从商业运营层面说没错,但真正坐在灶台前、一个个菜真刀实枪做出来的,是隋坡,不是镜头后那个“剪辑师小李”或“运营大王王”。

更何况,观众不是傻子。你剪得再花哨,讲菜讲不到点子上,不会切,不会炖,镜头下也全是“光污染”。内容行业里,最硬的资源不是镜头,不是场地,是人。

肖像权、人设权、还是IP争夺?MCN的逻辑有多荒唐

我们再说说MCN现在指责隋坡“侵权”的点:认为他新账号用“隋坡”二字,侵犯了老账号的品牌权益。

先不论你有没有合同约定这个名字归MCN所有,一个人的真名,怎么就成了公司的商标?

从网友反馈来看,MCN公司始终没有出示任何竞业协议或明确的“品牌归属合同”,甚至账号头像依然是隋坡的照片,视频封面还有他讲解的画面。

这就离谱了:你既不说明白账号归属,又还拿人家头像吸流量,还反过来指责人家“侵权”?那网友只能说:你这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更有意思的是,MCN还发了个自我感动型卖惨视频,标题都打上了“我们都是i人,做事很辛苦”。i人是什么意思?内向?敏感?那也不代表你可以消费别人的努力成果。

内容创作者最大的问题,永远是一腔热血喂了资本,最后连IP都不是自己的。如果这波维权真的成功了,未来所有内容创作者都得先担心一件事:“万一红了,我是不是连自己都不属于自己了?”

观众凭什么买账?作品的魂在内容,不在机构

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

内容行业的核心不是“谁有公司”,而是“谁有能力”。观众能记住隋坡,是因为他讲刀工讲得透,炖肉炖得香,不是因为后期的调色调得有多骚。

MCN们也该明白一件事:你可以运营账号,但你不能运营人心。

在B站、抖音这样的平台,用户和内容创作者之间其实是一种“弱连接的信任”。用户是冲着“内容中真实的你”来的,不是你加上滤镜、套上人设的人偶。

一旦创作者离开,内容变得空洞,再多的包装也掩盖不了内容的失魂。

而隋坡这波“出走成王”,恰恰说明了这一点。观众真正在意的不是哪家公司,而是那个做饭认真、讲解耐心的大叔。

别把“共创”变“控诉”,内容产业不能继续割韭菜

说到底,这场风波反映的,是中国内容产业一个老生常谈却始终未解的问题:内容IP到底该归谁?创作者与平台、与MCN之间,该如何划清边界?

在一个号粉丝超过100万的时代,“一人红,团队傍”是一种普遍现象。但别忘了,“团队造星”从来不是一锤子买卖。

观众可以被带节奏,但他们更相信自己的双眼。

内容创作的下半场,不是拼谁营销更猛,而是看谁能让观众“看着舒服、信得过”。而这份信任,是MCN团队的策划会议写不出来的,是创作者用真实、坚持和人格一点点做出来的。

来源:斌说Bi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