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女演员戴230万的耳环,有关部门介入调查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17 22:10 1

摘要:2025年5月11日,黄杨钿甜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了自己的成人礼照片,清纯可人的形象本该赢得祝福,结果却因为耳环抢了风头。

18岁女演员发了一个自己的成人礼照片,炸了。

2025年5月11日,黄杨钿甜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了自己的成人礼照片,清纯可人的形象本该赢得祝福,结果却因为耳环抢了风头。

网友眼尖地发现,她佩戴的耳环疑似奢侈品牌GRAFF经典系列,标价高达230万元人民币!这不禁让人感慨:“这耳环戴的不是奢华,而是我们3代人的梦想啊!”

不少网友愤愤不平:“普通人想买套200万的房子还得拼命努力一辈子,而她一个18岁的姑娘就能轻松戴上230万的耳环,难道豪门的世界真的这么随意?”甚至有网友留言调侃:“原来贫穷真的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面对质疑,黄杨钿甜火速回应,表示“耳环是妈妈的”,试图平息风波。这一解释并未打消网友的疑虑,反而引发了更大的猜测。

随着争议发酵,黄杨钿甜的家庭背景也被网友“考古”。

据了解,黄杨钿甜2007年出生于广东深圳,从4岁开始学习舞蹈,5岁改学爵士舞,凭借优越的外形条件和舞蹈天赋,小学期间就屡获大奖。2017年,她参演古装剧《楚乔传》,饰演奴籍少女“小楚乔”,人气飙升,正式开启了影视圈之路。

此后,她参演了《琅琊榜之风起长林》《如懿传》《大明风华》等多部热播剧,逐渐成为观众喜爱的青年演员。

2020年起,她主演的作品数量激增,年仅13岁便事业“驶入快车道”。不少人感叹:“黄杨钿甜确实是有天赋的,但背后没有家庭资源的支持,她能走到今天吗?”

更有甚者怀疑,黄杨钿甜的父亲杨伟在任职期间可能存在灰色收入,纷纷呼吁相关部门介入调查。

在舆论的压力下,黄杨钿甜父亲的身份背景、工作经历被扒了个遍。

不仅耳环价值被曝光,她一家居住的深圳华侨城别墅也被扒出,价值数千万,装修后估值甚至可能破亿。网友不禁发问:这惊人的财富从何而来?

黄杨钿甜的父亲杨伟,曾是四川某地的公务员。2013年雅安地震后,他负责灾后重建及招标工作。

2014年黄家就开设了一家注册资本500万的公司,法人代表最初是黄杨钿甜的舅舅,后来换成她的母亲。到了2017年,杨伟辞去公务员职务,公司法人代表又变成了他自己。

更令人玩味的是,黄家还从事移民咨询业务,结合这些操作,网友开始怀疑其巨额财富的来源是否合法。

有网友爆料称,当年灾后重建期间,自己并未收到政府赈灾款,而杨伟一家却富得流油。这让人不得不联想到“发国难财”的可能性。

更有网友翻出杨伟在职期间,黄母佩戴的首饰价格逐年攀升:从价值50万元的项链到45万元的手镯,再到如今1.8亿的豪宅,短短几年时间,黄家身价飙升至“天花板”。

随着舆论压力升级,黄杨钿甜的父亲开始“自救”行动。

先是更改公司名称,又迅速将法人代表从自己变更为郝占宇,连股份也一并转让。这一系列操作,像极了试图掩盖问题的“紧急避险”。

与此同时,杨伟在社交平台发文澄清,声称愿意接受大众监督。

但他用一部千元小米手机试图营造“低调”人设,却因与家人日常佩戴的奢侈首饰和豪宅生活形成强烈反差,被网友嘲讽为“演技太拙劣”。

网友评论炸锅,吃瓜群众意见分裂

“发国难财的恶劣行为必须严惩!”

“希望相关部门彻查,给公众一个交代。”

“如果是谣言,也应该还他们一家清白。”

“低调点不好吗?非要靠炫耀把自己坑了。”

面对网友质疑,黄杨钿甜的父亲杨伟在5月16日晚通过个人社交平台发文回应:“女儿佩戴的耳环并非正品,也没有所谓的天价传闻。相关饰品已经封存保管,愿意接受正规机构的鉴定。”言下之意,这只是一个“误会”。

然而,杨伟的澄清并未平息网友的愤怒。

有网友表示:“如果耳环是假的,那你早干嘛去了?为什么非要等到舆论发酵才出来解释?”还有人查阅了GRAFF网络旗舰店,发现并没有这款耳环的报价,但在一些二手交易平台上,该款耳环的二手价都超过100万元。这样的细节更让人怀疑:“真的是假的,还是说不敢承认?”

其实,黄杨钿甜的事件之所以引发如此大的争议,和公众的“仇富心理”不无关系。

在经济差距不断扩大的当下,普通人对富有家庭的消费行为天然敏感。而当这种敏感与娱乐圈的奢华生活结合,就更容易滋生出偏见和质疑。

如果黄杨钿甜一家能够公开透明地证明收入来源合法,网友们是否应该给出更多的宽容和理解?正如某位评论所言:“如果她家是合法经商,收入清白,那人家戴个几百万的耳环又碍着谁了呢?”

无论这对耳环的真假如何,无论黄杨钿甜家庭的经济状况是否如外界猜测,这件事都提醒我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偏见和谣言往往比真相传播得更快。作为吃瓜群众的我们,能不能在看热闹的同时,多一些理性和耐心?

或许,正如某位网友的一句金句:“别让耳环的光芒,掩盖了真相的模样。”这场风波到底是偏见的胜利,还是真相的揭露?时间会给出答案。

你怎么看待这场风波?是在合理监督,还是在过度挖掘隐私?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免责声明] 本文所涉及的时间、事件过程以及图片均来自网络,用以传播正能量,无任何低俗或不良引导。请读者不要一概而论,也不要陷入人身攻击等不必要的行为。对待这一事件,请保持理性,不要轻信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如有关于本文真实性、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等问题,欢迎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积极予以处理。

来源:眷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