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里·艾斯特到麦浚龙,都扑得不行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8 00:43 2

摘要:戛纳第四天,主竞赛单元迎来了阿里·艾斯特导演的《爱丁顿》和阿弗西娅·埃尔奇导演的《最小的女儿》,以及午夜展映单元华语影迷最关心的麦浚龙导演的《风林火山》。但遗憾的是,首批评论看下来,这几部电影都不尽如人意。

上期戛纳报道:戛纳Day 3 | 戛纳爆款来了!一部疯了的公路片!

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2025.5.13-24

戛纳第四天,主竞赛单元迎来了阿里·艾斯特导演的《爱丁顿》阿弗西娅·埃尔奇导演的《最小的女儿》,以及午夜展映单元华语影迷最关心的麦浚龙导演的《风林火山》。但遗憾的是,首批评论看下来,这几部电影都不尽如人意。

《风林火山》是一部兼具风格与奢华的惊悚片,将主角们带入了阴郁冰冷的香港夜色中。影片以香港中环铜锣湾的一场巨大爆炸和枪战开场。但我们很快意识到,这两件事只是一场幌子,旨在引出一系列疯狂的事件,而这些事件的幕后主使是一家全球制药集团的继承人,他一心想要铲除正在腐蚀这座城市的贩毒活动。

正如电影情节所示,《凤林火山》的明确目的是描绘深深的幻灭感。麦浚龙执导了一部存在主义惊悚片,香港及其霓虹灯成为一面残酷的镜子,映照出现代人的孤独。这部剧情片于 2017 年至 2018 年间拍摄,但由于新冠疫情而推迟制作。为了拍摄这部电影,必须按比例复制电影开场场景的拍摄地铜锣湾。演员阵容包括金城武、刘青云、梁家辉、古天乐和高圆圆,他们都扮演了深受道德模糊和忠诚破碎困扰的角色。

《风林火山》剧组亮相戛纳

回到主竞赛单元。2018年,阿里·艾斯特凭借《遗传厄运》备受赞誉,随着2019年的《仲夏夜惊魂》和2023年的《博很恐惧》进一步发酵,艾斯特迅速成长为心理恐怖类型的新晋大师。他的创作风格介于家庭伦理剧与黑色喜剧之间,常被拿来与波兰斯基或库布里克作比较,既能细腻刻画个体内心的创伤,又能精准剖析群体性的功能失调。在新作《爱丁顿》中,他延续了这一风格,把镜头对准了处于危机之中的美国,聚焦公共卫生隐忧与社会裂痕的交汇点。

故事发生在2020年5月,在新墨西哥州的一个小镇,新冠疫情加剧了当地紧张氛围。当地警长乔·克罗斯(华金·菲尼克斯 饰)与魅力十足的镇长泰德·加西亚(佩德罗·帕斯卡 饰)针锋相对,镇长的一系列决策将社区推向混乱深渊。在虚假新闻和集体焦虑的背景下,艾斯特勾勒出濒临崩坏的社会图景。

《爱丁顿》在导演的家乡阿尔伯克基拍摄,影片叙事紧凑且多有留白,通过精准的光影调度与声效设计来制造氛围。2023年时,他曾坦言“我适合被称为恐怖片导演,不过我也明白这个标签以后可能不太适用于我的作品了。”

《爱丁顿》正是其转型之作,相较于动作场面,它更具哲学思辨性。恐惧换了面孔,化作了政治隐忧。

《爱丁顿》剧组亮相戛纳

《最小的女儿》则是主竞赛单元目前为止评价最低的一部,导演是阿弗西娅·埃尔奇,她作为演员的身份或许更为我们熟知。她在2007年就曾凭借《谷子和鲻鱼》获得过威尼斯电影节新锐演员奖,而2023年更是凭借《博尔戈》荣获法国凯撒电影奖最佳女主角,同年出演《狂喜》后,她的脸庞出现在了后一年戛纳影评人周单元的官方海报上。

作为导演的埃尔奇也并非偶然,她在2019年执导长片首作《你值得爱情》时倾尽所有资源,似乎笃定未来的她将在导演之路上大放异彩。2021年,她执导的《好妈妈》拿到戛纳一种关注单元整体奖。今年的《最小的女儿》故事发生在巴黎的贫民区,17岁的法蒂玛是一个阿尔及利亚移民家庭的小女儿。家人和朋友是她重要的依靠,但他们很少谈论性。然而,法蒂玛日渐清晰地意识到,她喜欢女人。作为一名虔诚的穆斯林,她发现自己处于两难境地,必须以某种方式面对家人和伊玛目。

《最小的女儿》剧组亮相戛纳

--

《银幕》场刊评分(四分制)

ICS场刊评分(五分制)

法国媒体场刊(四分制,最高分为金棕榈叶)

深焦DeepFocus

口碑榜

LIST OF FILMS

评分系统:

本期口碑榜提及影片

主竞赛单元:

《爱丁顿》阿里·艾斯特

《最小的女儿》阿弗西娅·埃尔奇

午夜展映单元:

《风林火山》麦浚龙

一种关注单元:

《大拱门的秘密》史蒂芬·德穆斯提耶

导演双周单元:

《狐步》瓦莱里·卡努瓦

上期提及电影:

《接近终点》奥利维尔·拉克谢(主竞赛单元)

《137号案件》多米尼克·摩尔(主竞赛单元)

《碟中谍8:最终清算》克里斯托弗·麦奎里(非竞赛单元)

《远山淡影》石川庆(一种关注单元)

《新的景色》団塚唯我(导演双周单元)

《死亡不存在》菲利克斯·杜福-拉贝埃尔(导演双周单元)

《左撇子女孩》邹时擎(影评人周单元)

主竞赛单元

《爱丁顿》

Eddington

导演: 阿里·艾斯特

编剧: 阿里·艾斯特

主演: 华金·菲尼克斯 / 佩德罗·帕斯卡 / 艾玛·斯通 / 奥斯汀·巴特勒 / 卢克·葛莱姆斯

类型: 剧情 / 喜剧 / 西部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芬兰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25-05-16(戛纳国际电影节) / 2025-07-18(美国)

片长: 145分钟

陆泫龙 ★★☆ 偶有亮点

一名注册学家

NEW

严重怀疑阿里·艾斯特拿了拉杜·裘德的剧本,并且再次任由华金·菲尼克斯给自己加/改戏。爱丁顿作为一个小镇被现象学几近暴力地还原,组成导演风格化之一的本/喻结构也就名存实亡,成为一个炮制各种美国政治问题的大熔炉:种族歧视、美墨边境、枪支自由、警察暴力、民主选举,乃至对疫情封控(口罩问题)的大量强调,使其过去以类型著名的风格荡然无存。政治取代了宗教,仇恨取代了信仰,成为本片最大的悬疑元素,在“No Peace”的激进口号下,导演为西方世界完成了一次自圆其说的革命宣言。

红酒与谋杀 ★★☆ 偶有亮点

“拍电影就是走向相遇。”豆瓣@红酒与谋杀

NEW

阿里艾斯特最为彻底的一次创作转向。本片诸多的混乱(chaos)很大程度上意外地直抵了当下美国的实质(毕竟最后一小时已疯癫至此),可若论影片的整体性、结构性与表意性,那不过是和奥斯特伦德的《悲情三角》一个水平 —— 自嗨之作。(btw最后的最后在导表层面还得重演一遍《博很恐惧》才能收场…

外 媒 评 价

《好莱坞报道》

如果说《遗传厄运》和《仲夏夜惊魂》通过真正恐怖的故事情节和令人震惊的画面让人毛骨悚然,《博很恐惧》糅合了令人不适与焦躁的复杂观感,那么《爱丁顿》就只是惹人生厌和空洞而已。

《综艺》

阿里·艾斯特有其任性一面,尽管在《爱丁顿》中有所收敛,但你仍可从影片中察觉到他的放纵倾向。不过正是这种特质,成就了他作为导演的独到之处。

《卫报》

阿里·艾斯特以这部出奇沉闷的新片延续其创作颓势,这部费力不讨好又自命不凡的讽刺作品,将一些无趣、缺乏创意的想法处理得沉重又乏味。

主竞赛单元

《最小的女儿》

La Petite Dernière

导演: 阿弗西娅·埃尔奇

编剧: 法蒂玛·达斯 / 阿弗西娅·埃尔奇

主演: 阿罗伊斯·索维奇 / 尼莫·谢夫曼 / Vincent Pasdermadjian / 朴智敏 / Sophie Garagnon

类型: 剧情 / 同性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德国

上映日期: 2025-05-16(戛纳国际电影节) / 2025-10-01(法国)

片长: 106分钟

阿莫多瓦特了 ★★☆ 偶有亮点

Your generosity conceals sth dirtier and meaner!

NEW

所以这位韩裔演员已经成为了法国电影中亚洲拉拉界的代表了是吗?好粗糙的文本和拼贴刻板印象和符号的叙事套路,跟信仰之间的矛盾半毛钱关系都没有,这片的入围纯纯是政治与身份正确,打发到平行单元都没人要的程度。

发条辰 ★★☆ 偶有亮点

韩影爱好者,喜欢跑电影节的东北孩子

NEW

从头到尾透露出一种平庸,但完成度又是够的,不知道为什么能进入主竞赛。

外 媒 评 价

《综艺》

《最小的女儿》情感细腻且充满同理心,但叙事手法略显拘谨。影片成败几乎全系于新人演员Nadia Melliti的出色表演。

Deadline

《最小的女儿》轻松随意的风格或许会引发争议,但如果你细细品味它的节奏,就会发现它魅力十足,令人着迷。其中的关键在于Melliti所饰演的脆弱而敏感的法蒂玛。

The Wrap

当角色开始探索她的性取向、信仰与人生方向时,Melliti精准地把握住了每个瞬间,即便在鲜有对白的场景中也能传递出丰富的情感。

午夜展映单元

《风林火山》

Sons of the Neon Night

导演: 麦浚龙

编剧: 麦浚龙 / 周汶儒

主演: 金城武 / 刘青云 / 梁家辉 / 古天乐 / 高圆圆

类型: 剧情 / 动作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香港 / 中国大陆

语言: 粤语

上映日期: 2025-05-16(戛纳国际电影节)

片长: 132分钟

发条辰 ★★★ 可以看

韩影爱好者,喜欢跑电影节的东北孩子

NEW

麦浚龙想复刻自己颠覆类型片的作者方法论,可惜玩砸了。他将《无间道》式的人物和情节置身于罗德里格兹般的罪恶都市中,同时用超现实主义的铜锣湾下雪笔触对香港的地区性和警匪片进行全方位的重塑。美学风格确实是独一无二的,那些“装置艺术”近乎表达了麦浚龙电影的一贯母题—消亡与重生。成片做成现在这样是他从众多素材中精心挑选出来的碎片,不得不承认如果单拎出来看这确实是他想表现出的警匪片中的“暴力性”,那种人物的动机缺乏早在复仇者之死中便体现。但故事的复杂,零散和碎片实在让人无法理解影片的基层逻辑,观感甚至比赤道更加混乱,如果想表达的东西无法用流畅的叙事表现,那只能说明导演功底还是弱了点,他更像艺术家。

陆泫龙 ★ 别看

一名注册学家

NEW

枪战版《小时代》,一直在下雪的铜锣湾,暧昧不清的人物关系,集团勾心斗角的继承者们。每个人物粉墨登场,于专属的章节中交代各自的身份信息,并在革除有效内容的特写镜头下完成表演任务。从一开头的打斗戏开始,1:1的铜锣湾置景便显得虚假,没有真实的“人”的存在,也没有明确的主线和关系推进,甚至连最基本的故事“三要素”都因素材剪辑的原因而几度沦丧,有的只是一个又一个的情景爆破,接连不断的杀戮场面更是没有任何精彩的动作设计,不是莫名其妙地开枪杀人就是毫无逻辑的暴力互搏,文武皆失,看得人十分疲累。不仅一众演员的念白不如人意,而且古天乐近年来一直在重复相同的角色。在麦浚龙的世界当中,女性角色沦为陪衬和男性欲望的视觉材料,处处充溢着导演个人对权力阶级的意淫和人物塑造毫无特点的理解,《风林火山》中所营造的男性气质,既不是盖·里奇那般英雄主义式的浴血奋战,也不像北野武黑白两道的精神流露,比邱礼涛差了十个郑保瑞。

外 媒 评 价

《银幕》

该片初剪版本近七小时,目前版本存在大量情感和叙事上的衔接部分缺失,迫使观众必须耗费大量精力厘清人物关系及角色动机,这不仅使观众无法完全沉浸于这个异托邦式的香港图景,更使得全明星阵容的表演沦为陪衬。最终,《风林火山》呈现为一部充满谜题的电影,它或许更适合以迷你剧形式呈现。

“尽管麦浚龙在片中多处引用《孙子兵法》(本片的中文片名正取自这部典籍),但从根本上讲,《风林火山》仍是一部杂糅了《教父2》《盗火线》《机器战警》等影片的黑帮兄弟片。麦浚龙与编剧周汶儒合作,对香港犯罪惊悚片进行了创新诠释,正如他此前通过《僵尸》对僵尸片进行的颠覆性重构。他成功沿用了《僵尸》中标志性的低饱和度色调与后末日工业风制作设计。”

“影片通过恰到好处的不安氛围与时空错位感,构建起扎实的世界观。导演对香港独特空间景观的视觉把控依然精准:飘雪的铜锣湾场景构想堪称惊艳,或许影史最时尚的葬礼场面也会在此诞生。然而武术指导邓瑞华的动作设计却流于形式,相较于《树大招风》《风再起时》兼具哲学深度与动作张力,《风林火山》略显逊色。”

“据传该片初剪版本近七小时。大量情感和叙事上的衔接部分缺失,迫使观众必须耗费大量精力厘清人物关系及角色动机,这不仅使观众无法完全沉浸于这个异托邦式的香港图景,更使得全明星阵容的表演沦为陪衬。最终,《风林火山》呈现为一部充满谜题的电影,它或许更适合以迷你剧形式呈现。”

一种关注单元

《大拱门的秘密》

L'inconnu de la grande arche

导演: 史蒂芬·德穆斯提耶

编剧: 史蒂芬·德穆斯提耶 / Laurence Cossé

主演: 克莱斯·邦 / 西瑟·巴比特·科努德森 / 泽维尔·多兰 / 斯万·阿劳德 / 亚历山德罗·布雷萨内罗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丹麦

语言: 法语 / 丹麦语

上映日期: 2025-05-16(戛纳国际电影节)

片长: 105分钟

阿莫多瓦特了 ★★★☆ 值得一看

Your generosity conceals sth dirtier and meaner!

NEW

本片巴黎拉德芳斯地标“新凯旋门”建筑设计师的传记片,详述他从设计大赛中脱颖而出、到为了督造这座建筑呕心沥血的过程,堪称“法版《粗野派》”,却并不流连于风格化的外壳,而是深入一位理想主义建筑师在技术官僚、行政掣肘、政局风云和身份偏见中艰难斡旋的精神困局。Otto虽是丹麦人,却比法国人更“法国”——执拗、孤傲、近乎固执地捍卫自我设计和艺术理念,在层层审查、预算冻结与项目流产的风险中不愿妥协。

他将新凯旋门视为时代精神和人文主义的形象表达,而非一座符号化地标,影片也正是在这份你来我往、不断推诿的建造过程中,呈现出建筑师与体制的持续拉锯、艺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壁垒:一边是图纸上的绝妙设计,一边是城市和官场上的冷漠现实。导演运用大量冷静的会议重现、图纸设计与模型建构,将宏大工程叙事拆解为极具个人色彩的坚持与挣扎,如实还原一座建筑诞生背后的日常繁琐;摄影在灰蓝色调中捕捉城市肌理与人物疲惫眼神,赋予这场建筑实践以英雄主义的悲壮底色。尽管人物弧线略显单薄,配角设置功能性稍强,仍不妨碍它成为一部关于“建造”自身的现代寓言。

导演双周单元

《狐步》

La danse des renards

导演: 瓦莱里·卡努瓦

编剧: 瓦莱里·卡努瓦

主演: 塞缪尔·基尔舍 / 约安·布兰克 / 让-巴普蒂斯特·杜朗 / Frédéric Clou / Faycal Anaflous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比利时

语言: 法语

上映日期: 2025-05-17(戛纳国际电影节)

片长: 92分钟

阿莫多瓦特了 ★★★ 可以看

Your generosity conceals sth dirtier and meaner!

NEW

聚焦于法国一支青少年拳击队,在全国比赛名额有限的压力下,少年们挥洒汗水备战。塞缪尔·基尔舍饰演的 Camille 因一次意外坠崖受伤,不仅使他的拳击训练中断,更在心理上留下无法轻易复原的阴影。队员之间的拉帮结派、霸凌与青春萌动的荷尔蒙交织于日常,也为这部作品注入了充沛的能量与不安定感——拳击赛场之外,更多“斗争”在寝室、走廊和休息室中发生。

塞缪尔·基尔舍在披散长发时展现出一种性别边界模糊、脆弱却强韧的美感。他的肢体松弛而敏感,眼神中带着对世界的探询与防备。他与非裔同伴Matteo之间的关系若即若离,带有一种青涩而隐秘的情感悸动,构成一种细腻含蓄的 bromance 结构;而他们原本直线前行的青春轨迹,在拳击台上台下的冲撞中,不断发生偏移。最终,不是每个人都能走到赛场中央,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那个“留下来的人”,这其中的残酷令人唏嘘,也荒诞得像一场青春玩笑。

影片用“狐狸”这一象征物来映射这些少年们的社会位置与心理状态:在训练宿舍周围生长的狐狸既野又敏感,聪明却被视作危险,它们与少年们一样,被驯化、被审视、被成人驱赶,也在反抗中寻求自我。他们不是怪物,而是需要理解的生命体。随着剧情推进,观众逐渐意识到,这部电影并非要解决什么问题,而是用寓言的方式去描绘成长的脆弱、暴力与欲望之间无法被轻易驯服的地带。

主竞赛单元

《接近终点》

Sirat

导演: 奥利维尔·拉克谢

编剧: 奥利维尔·拉克谢 / 圣地亚哥·菲洛尔

主演: 塞尔希·洛佩斯 / Bruno Núñez / Stefania Gadda / Jade Oukid / Richard Bellamy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西班牙

语言: 西班牙语

上映日期: 2025-05-15(戛纳国际电影节) / 2025-06-06(西班牙)

片长: 115分钟

Peter Cat ★★★★☆ 一定要看

电影人、深焦创始人和前主编

NEW

在嬉皮、丑陋、理想中逼近崇高,却又现实荒谬得如此不尽人情。爱会毁灭,绝望也不是终点,伴随着一种无可预期的全新的观影经验。因为创制新的影像,就是创造天地。赫尔佐格的当代显灵,但又荒诞到剥除了一切人的价值,最后我们都只是一塌有限的肉。

红酒与谋杀 ★★★★☆ 一定要看

“拍电影就是走向相遇。”豆瓣@红酒与谋杀

NEW

死亡的脉搏,在世的指证,极乐的断点,完整的影像。令人想起赫尔佐格、克鲁佐、保曼、弗莱德金等前人的创作品格。本片给出了一套人物与极端情境在宗教/哲学意义上的新型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构出了全新的视听修辞与动视体验。必由之路、考验之路、精神之路、存在之路。真正的新电影。

发条辰 ★★★★ 不容错过

韩影爱好者,喜欢跑电影节的东北孩子

NEW

抽象!癫狂!天马行空!像是走进了一场不设限的奇幻梦境,以公路类型为基底宣扬着精神不死的自由。这是属于电影节的电影,角色属性、行径以及神智不清的情节肆意的结合构成一段段分裂的旅程。电影当中的每个角色都要穿过属于自己的复活日,才能抵达真正的天堂。有的人带着执念却损失更多、有的人用生命捍卫精神、有的人死在盲目的追随、那你问我怎么活下去?不要去思考,走下去…(结尾并没有在火车上看到父亲的镜头是否意味着他留在了沙漠之中?)

陆泫龙 ★★★☆ 值得一看

一名注册学家

NEW

伊斯兰教圣训有言,sirāt(道途)比一缕头发还细,却可与世上最锋利的刀刃媲美。伴随着非洲大地狂躁且节奏强烈的电子音乐,一则老父寻女的公路片在漫天黄沙中徐徐展开。路途的坎坷,接连的丧失使这群陌路人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stephan意外离去开始,片中的人物便卷入了一场经受自然测验的修罗场,意志的谵妄通向身体的自由,但也引发主体的内爆,只有那些对死亡无所畏惧的人,才能安然走向最后的终点。音箱蜿蜒的轨道通往扬声的寂灭,亦如《圣经》中的教诲:“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最后的难民场景直接升华。

外 媒 评 价

《综艺》

拉克谢以我们无法预测的方式在情感和心理上重击我们,这几乎是它应得的。需要明确的是:这既是一份沉重的警告,也是一份高度的赞美。很少有电影能激起你的逃跑本能,同时又能让你牢牢地坐在座位上。

Deadline

拉克谢并没有完全结束故事......不过,一路走来,这无疑是一次旅行,一种构建家庭和失去的新方式,并为铁杆粉丝配上了杀手级的配乐。

Screendaily

这部电影完美地将故事背景融入其中……拍摄过程堪称一场冒险,摄制组深入复杂地区取景,而那片土地也在影片中以或迷人或危险的生动面貌呈现在观众眼前。

《电影手册》评分

主竞赛单元

《137号案件》

Dossier 137

导演: 多米尼克·摩尔

编剧: 吉勒·马尚 / 多米尼克·摩尔

主演: 蕾雅·德吕盖 / 约安·布兰克 / 安东尼娅·布雷西 / 艾蒂安·吉鲁-科文 / 古斯拉姬·马兰达

类型: 剧情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语言: 法语

上映日期: 2025-05-15(戛纳国际电影节)

片长: 115分钟

陆泫龙 ★★★★ 不容错过

一名注册学家

NEW

戛纳第二部以反抗国家权力机器为主题的片子,通过警察的警察(IGPN)这一有趣的观察视角剖析了黄马甲运动背景下错综复杂的权力机制,展现了不同利益持有者在法国社会面临的冲突和对抗——警察的困境不仅存在于国家安全和游行示威之间,更是一个将所有苛责和难题归咎于个体的制度性陷阱。137号案件只是一个冰冷的数字,但充满热血的青年再也回不到那个齐声欢歌的下午。运动余波的幽灵没有抵达要求的正义,而是在极端的论调中留下了一个永远的问号。蕾雅·德吕盖有拿奖潜力。

阿莫多瓦特了 ★★★☆ 值得一看

Your generosity conceals sth dirtier and meaner!

NEW

以2018年“黄背心”运动中的警民冲突为切口,试图在一场街头警察开枪事件中抽丝剥茧,呈现法国当代社会中司法与执法系统的种种裂痕。混乱中扣动的扳机,带来的不仅是受害者的终生伤残,更撕裂了社会对于“正义”与“责任”的共识。负责调查此次事件合法性的斯特凡尼,在来自受害者家庭的哀求与警方内部的施压之间艰难前行。

影片以现实主义笔触还原调查过程中的碎片化与层层阻碍:反复问询、手机录像、监控视频、照片证据和证人的低意愿……每一个视角都似乎在揭示“真相”,却又只是盲人摸象,难以真正让施暴者得到惩处。暴力之外还有暴力,真相背后仍有真相,然而长官之上还有长官,最终让调查逐渐演变成一场互相拉扯的官僚撕扯。

导演显然有分析系统弊病的雄心——技术落后所导致的信息断裂、行政体系的冷漠与迟缓、警察职业面临的社会偏见、内部的官官相护与职场争斗……这些问题都一一被抛出。但也正因为铺陈过多,前期叙事网线分散,影片在中后段被迫将重心收拢至女主角因身份困境带来的选择问题,使得更宏观层面的社会批判逐渐被个人情绪所吞没。

红酒与谋杀 ★★★ 可以看

“拍电影就是走向相遇。”豆瓣@红酒与谋杀

NEW

连环的质询、盘问直指体制漏洞与社会不公,板正、规矩的调查报告电影,只能说无功无过。女主虽隐藏了情绪流向,却并没有动摇其立场。可以对标本届主竞赛洛兹尼察的那部小丑之作《国家公诉人》。

发条辰 ★★☆ 偶有亮点

韩影爱好者,喜欢跑电影节的东北孩子

NEW

震撼感动之余要明白的是这是事件本身的魅力,而非影像带给我们的。导演完全摒弃了莫里斯那一套搬演复现的拍摄模式,而是启用一种侦探式的剧情电影的节奏。前半段大量对白和一对一交流让人昏昏欲睡,与生活日常的交织也没有让观众感受到作用。只有关键证据的出现和结尾与受害者家属的聊天才让影片回归到该有的节奏,并凸显出主题。总的来看本片对司法的反思和与民众的关系的角度是很新的,尤其对于我们而言,但对于视听语言或者说这个案件的展现形式绝对有更优解

外 媒 评 价

Deadline

这依然是一部颇具辨识度的多米尼克·莫尔电影。他和编剧吉勒·马尚将他们的经验融入悬念和持续的叙事节奏中,尽管影片并非充满趣味,却引人入胜。

Screendaily

虽然多米尼克·摩尔导演的直白类型片叙事有时略显生硬,但蕾雅·德吕盖的表演为故事注入了关键的情感基底。

IndieWire

蕾雅·德吕盖在新作中再次证明了她驾驭内敛成年角色的实力。她饰演的史蒂芬妮以专注睿智的职业形象令人信服,其自然散发的从容魅力,巧妙弥补了剧本对角色内心世界刻画的单薄。

《电影手册》评分

非竞赛单元

《碟中谍8:最终清算》

Mission: Impossible - The Final Reckoning

导演: 克里斯托弗·麦奎里

编剧: 克里斯托弗·麦奎里 / 布鲁斯·盖勒 / 埃里克·延德雷森

主演: 汤姆·克鲁斯 / 西蒙·佩吉 / 文·瑞姆斯 / 海莉·阿特维尔 / 庞·克莱门捷夫

类型: 动作 / 惊悚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25-05-30(中国大陆) / 2025-05-14(戛纳国际电影节) / 2025-05-23(美国)

片长: 169分钟

关于本片的深焦报道及汤姆·克鲁斯采访:如今能代表好莱坞的,仅他一人

发条辰 ★★★☆ 值得一看

韩影爱好者,喜欢跑电影节的东北孩子

NEW

大概是标志着好莱坞纯粹个人英雄主义的消亡,许久没有看到一部片子的文戏目标几乎就是告诉观众只有阿汤哥能拯救世界。极致的英雄男性气质在伊森身上确实不过时。除此之外,这个系列也是与时俱进的,从上一部铺垫了许久的AI算法虽然在这一部并没有设多少局,但也足够有压迫感。最后对于系列终章来言也算寿终正寝了,大量告白/回归/怀旧式的情节做的足斤足两,给予了最高规格的再见。虽然是最后一舞,但是结尾的飞机大战还是令人手心冒汗,硬生生营造出了与碟4爬塔的紧张感相媲美的桥段。最后的最后,那标志性的音乐响起,即便时间再长、情节再拖沓我们也看不到了。

一种关注单元

《远山淡影》

遠い山なみの光

导演: 石川庆

编剧: 石川庆

主演: 广濑铃 / 二阶堂富美 / 吉田羊 / 卡米拉·爱子 / 松下洸平

类型: 剧情 / 悬疑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 英国 / 波兰

语言: 日语 / 英语

上映日期: 2025-05-15(戛纳国际电影节) / 2025-09-05(日本)

片长: 123分钟

发条辰 ★★☆ 偶有亮点

韩影爱好者,喜欢跑电影节的东北孩子

NEW

最为关键的问题在于没有把战后日本那个年代的复杂性以及与美国的暧昧关系表达清楚,以至于回到80年代时间线的情感延续不具备让人共情的能力。除此之外置景的塑料感以及平庸的影视化改编让影片难以达到日本战后电影普遍的反思性,只有叙事的流畅和节奏是值得称赞的部分。

红酒与谋杀 ★ 别看

“拍电影就是走向相遇。”豆瓣@红酒与谋杀

NEW

别的不说,恰恰应该拒绝这种唯美主义拍法,这和它所承载的主题价值就是一组矛盾项。其实还挺想看黑泽清来拍。

《远山淡影》

石川庆 采访

来自戛纳官网

能和我们讲讲这部电影是如何诞生的吗?

石川庆:这部电影以战后长崎为背景,那里的人们仍深受原爆和战争的创伤。影片讲述了一个家庭的故事,其中的人物让人联想到小津电影中的角色。尽管日本电影中已经多次探讨过这些主题,但通过融入英国视角和石黑一雄式的"不可靠叙述者"所营造的悬疑感,我相信这部电影呈现了一种全新的观察角度。

在拍摄这部电影时,您采取了怎样的方式?

石川庆:拍摄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日本和英国部分在时代背景、语言、演员及制作团队上的差异。两部分是完全分开拍摄的,我们甚至都无法面对面交流。这对整个团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包括演员、摄影师、美术指导以及服装设计师等。但因为我们都在努力构建一个对我们当下而言真实可信的世界,团队之间反而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凝聚力。

《远山淡影》剧照

能谈谈与演员们的合作吗?

石川庆:我想让世界知道,日本有众多真正独特、敬业且才华横溢的演员。我期待国际观众能发现广濑铃、二阶堂富美、吉田羊等演员的才华。当然,我们也有像卡米拉·爱子这样优秀的英国演员!

在拍摄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您学到了什么?

石川庆:了解到在英国,你其实不需要查看天气预报——只需等五分钟,天气就会变化。而至于日本,若是晴天就艳阳高照,若是下雨那简直像置身热带雨林!

《远山淡影》剧照

您希望观众从这部电影中获得什么?

石川庆:这部电影也是关于我们上一代人,比如父母或祖父母那一代人,在战后为之努力奋斗的价值观,例如性别平等、反核运动以及对多样性的接纳等。当这些价值观正面临威胁的当下,我衷心希望更多人能走进影院观看这部作品。

是什么促使您想要成为一名导演的?

石川庆:我一直喜欢讲故事,但我不会表演,不擅长言辞,也不会演奏任何乐器。最后,我拿起了摄像机,到目前为止,我似乎还勉强能做好这件事。

《远山淡影》剧照

能透露下一部作品的计划吗?

石川庆:我正在筹备一部父子题材的电影,灵感来自日本真实发生的儿童失踪事件及其后续影响。这部电影将这起真实事件与一个关于这个家庭后续事件的虚构叙事融合在一起。

导演双周单元

《新的景色》

見はらし世代

导演: 団塚唯我

编剧: 団塚唯我

主演: 黑崎煌代 / 远藤宪一 / 井川遥 / 木龙麻生 / 菊池亚希子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语言: 日语

上映日期: 2025-05-15(戛纳国际电影节)

片长: 115分钟

Kinyuan ★★★☆ 值得一看

Queer sensibilities.

NEW

比起英文译名“新的风景”,更接近“新的视角”——站在高处眺望的世代,像是新导演首秀的宣言。罕见的新东京以及年轻人的样貌。望向过去才是望向未来,对线性时间观的挑战是出于对母亲和城市的缅怀与爱。

Methy ★★★ 可以看

日本电影不是日本的电影,青年文化也不是青年的文化。专和你作对,让系统崩溃。

NEW

在呈现新风景的暴力与潜力上做到了有效的平衡,但频繁远景-特写的互切也透露出作者位置的尴尬:当中观的社会问题被个体创伤所边缘化、站在高点反复凝视而非挑战建筑,城市彻底沦为家庭危机的背景,不是靠一些被随意插入的既有影像和刻意打开的(确实很美妙)结尾就可以盖过。从经验到想象的明显匮乏有关于移动性——即使刻意放慢也不曾停留、无法被居住及人为实践的空间,只有车窗外物理的不断变化和心理的永远困顿(在均质化的非场所=服务区)。多么无精打采、老调重弹的现代城市想象。好在多人物视角的剧作足够平面,匹配上了视听层面的气质。(工友背的是NewJeans X 村上隆的腰包,小彩蛋加分)。

发条辰 ★ 别看

韩影爱好者,喜欢跑电影节的东北孩子

NEW

影片本身的“慢”看似与东京这种忙碌大都市的现实产生对抗/对比,但是无论是摄影机的视角还是“侵入”方式都毫无特点。

导演双周单元

《死亡不存在》

La mort n’existe pas

导演: 菲利克斯·杜福-拉贝埃尔

编剧: 菲利克斯·杜福-拉贝埃尔

主演: Karelle Tremblay / Barbara Ulrich / Zeneb Blanchet / Mattis Savard-Verhoeven / Irène Dufour

类型: 动画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 加拿大

语言: 法语

上映日期: 2025-05-15(戛纳国际电影节)

片长: 72分钟

木头人 ★★☆ 偶有亮点

普通影迷,第三届深焦影评大赛冠军

NEW

画面的华美与细腻掩盖不了动作的笨拙与呆滞,更掩盖不了内容的悬浮与空洞。比起拍成电影,更适合剪成短片作为抽象观念的演绎在美术馆里循环播放。

影评人周单元

《左撇子女孩》

Left-Handed Girl

导演: 邹时擎

编剧: 肖恩·贝克 / 邹时擎

主演: 蔡淑臻 / 黄镫辉 / 马士媛 / 叶子绮 / 张允曦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台湾 / 美国 / 英国 / 法国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25-05-15(戛纳国际电影节)

片长: 109分钟

阿莫多瓦特了 ★★★☆ 值得一看

Your generosity conceals sth dirtier and meaner!

NEW

宛若台北夜市版的《佛罗里达乐园》与《喜宴》,邹时擎并未将叙事焦点局限在那位惯用左手的小女孩身上,而是借由她的童稚视角,平行雕刻出母亲与姐姐两条清晰而动人的女性叙事线,并将镜头继续拉远至整个宗族,勾勒出一个男性虽身不在场、但“男本位”仍如幽灵般荼毒且挥之不去的结构。家人间的矛盾、压抑下的反抗、青春期的迷惘、在生活缝隙中求生的疲惫,以及孩童眼中的童趣与柔光——这一切都在鱼眼镜头下被赋予了轻微的变形与荒诞感,耐人寻味。

邹时擎以“左撇子”作为意象起点,从看似琐碎的育儿观念差异,层层揭示台湾社会深埋的厌女倾向、重男轻女的观念根源,以及不同女性在这种结构下的顺从与抗争。不同于肖恩·贝克对底层边缘人群近乎歇斯底里的凝视与展示,邹的处理方式显得更温柔含蓄,具有典型华人语境中的“点到即止”与“只可意会”。她对悲喜交错的日常情绪掌控自如,许多剪辑落点都巧妙地回到孩童视角,以轻盈的语调将沉重的议题轻轻带过,让观众在莞尔中被击中,也在唏嘘中感受到某种抚慰。

陆泫龙 ★★★ 可以看

一名注册学家

NEW

《左撇子女孩》延续了肖恩·贝克自《外卖》起的影像风格,最为对标的应是《佛罗里达乐园》:经典的鱼眼镜头、手机摄影、以及单亲母亲带孩子的故事。在重男轻女的传统社会背景下,“左撇子女孩”被视为恶魔的象征,来自贫苦的诅咒勾连起一个破碎家庭的群像,展现出邹时擎/贝克一如既往对底层女性生存困境的关注,但也通过小女孩的视角注入了非常多的幽默元素。最后的宴席“大龙凤”迎合了经典的东方叙事,可惜的是在情节玩脱后没能用人物兜住。

- FIN-

深 焦 戛 纳 相 关 内 容

戛纳爆款来了!一部疯了的公路片!

如今能代表好莱坞的,仅他一人

戛纳 Day 2 | 一封用血写的匿名信,揭开极权政权的黑暗面

戛纳 Day 1 | 致敬、缅怀与呼吁,以及无聊的开幕片

2025年戛纳完整入围片单,毕赣《狂野时代》压哨入围主竞赛

来源:深焦DeepFocus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