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6日凌晨1点,当北京四合院里的婚庆团队还在调试水晶灯时,台北某豪宅内的S妈突然在社交平台按下发送键。这篇夹杂着泪水符号的小作文,表面上是悼念亡女的“真情流露”,实则暗藏三把舆论利刃:
5月16日凌晨1点,当北京四合院里的婚庆团队还在调试水晶灯时,台北某豪宅内的S妈突然在社交平台按下发送键。这篇夹杂着泪水符号的小作文,表面上是悼念亡女的“真情流露”,实则暗藏三把舆论利刃:
1. 亲情绑架:反复强调“玥儿和菻菻是熙媛用命换来的孩子”,将汪小菲再婚与“抛弃子女”划等号;
2. 道德审判:质问“近在咫尺却不能看,这是什么世界”,暗示汪小菲阻挠探视;
3. 时间陷阱:刻意将婚礼日期写成“5月16日”,制造“前女婿急不可耐再婚”的舆论假象。
这波操作精准踩中舆论痛点,短短两小时内登上热搜榜前三。网友发现,S妈配图中那张泛黄的全家福里,大S的位置被PS成黑白,这种“阴间滤镜”式的缅怀,与她此前在母亲节晒大S AI合成视频的行为形成诡异呼应。
面对S妈精心策划的“悲情牌”,张兰团队在16日上午9点发起总攻,三记组合拳直接击穿对手防线:
1. 时间线暴击:律师晒出2024年汪小菲飞台北700次的机票记录,对比S妈自2025年2月大S去世后仅3次主动联系孩子的事实,质问“是谁在切断亲情纽带”;
2. 证据链碾压:马筱梅公开与S妈的聊天记录,显示她每月定期发送孩子成绩单、运动会视频,甚至邀请S妈参加玥儿的钢琴演奏会,但对方仅回复过三次“谢谢”;
3. 灵魂三问诛心:
◦ “大S下葬时,是谁以‘孩子太小’为由阻止他们送妈妈最后一程?”
◦ “若真心疼孩子,为何在马筱梅带孩子做手工时,台媒却曝出你们在遗产分割会上激烈争吵?”
◦ “当汪小菲在机场吃泡面等签证时,S家正用他支付的电费举办具俊晔生日派对,这就是你们口中的‘母爱’?”
更绝的是,张兰在直播间穿着大红色旗袍,将S妈小作文中的“分不清白天黑夜”反讽为“适合带货夜光粉”,顺带卖出3万单酸辣粉——这场舆论战直接转化为商业胜利。
S妈反复强调的“祖孙探视权”,在法律层面堪称死局。根据《民法典》第1086条,探视权仅限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一方,隔代亲属并无强制探视权。即便S妈诉诸法律,也需证明自己对孩子有长期抚养事实,但从2019年大S晒出的“禁止汪小菲探视”律师函来看,她显然更擅长用亲情当武器而非履行义务。
更讽刺的是,大S去世后,汪小菲主动将孩子学籍从台北转回北京,却保留了台北的学区房。这种“双城生活”安排,本是为孩子提供最大灵活性,却被S妈曲解为“藏孩子”。正如法律专家指出:“若S妈真的想孩子,台北到北京的航班每天有12班,她却选择在社交平台写小作文,这不是爱,是表演。”
这场大婚前夜的攻防战,彻底暴露了S家的信任危机:
• 时间悖论:大S2021年离婚后49天闪婚具俊晔,S妈当时称“这是女儿的幸福”;如今汪小菲再婚,她却指责“太快”,这种双标引发网友嘲讽“徐家人的时间观念是相对论”;
• 行为分裂:S妈一边哭诉“见不到孩子”,一边在母亲节与具俊晔高调聚餐,被拍到祖孙三代同框却无孩子身影。网友翻出2024年小S带女儿许韶恩使用大S生前奢侈品的旧闻,质疑“他们爱的不是孩子,是遗产”;
• 商业捆绑:S妈被扒出在大S去世后,悄悄注册了“熙媛妈妈”商标,试图将亲情IP化。这种操作与张兰直播带货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消费亡女,后者用商业反哺家庭。
5月17日正午,北京某四合院的喜宴钟声响起时,S妈在台北发布了最新动态:一张大S与孩子的旧照,配文“愿天堂没有纷争”。这种充满隐喻的表态,与婚礼现场马筱梅牵着玥儿和菻菻走过红毯的画面形成魔幻对冲。
这场持续五年的家庭战争,最终以汪小菲再婚为导火索彻底失控。当张兰在直播中举起喜酒说“这杯敬重生”时,镜头扫过背景墙上的老照片——2010年海南婚礼上,汪小菲与大S笑得灿烂,S妈站在一旁欣慰鼓掌。如今物是人非,只剩网友在弹幕里感叹:“原来最锋利的刀,从来不是法律,而是人心。”
来源:执着的菠萝Y